欢迎您来到职称阁,为评职者提供职称晋升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中学生价值观教育现况与|| 财政学下财政职能课程思|| 高校党建工作与教师队伍|| 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

现实主义传统与现代主义

来源:职称阁分类:政法论文 时间:2019-04-08 11:27热度:

  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现实主义传统与现代主义的内容,本文作者就是通过对现实主义以及现实主义的联系内容做出详细的阐述与介绍,特推荐这篇优秀的文章供相关人士参考。

现实主义传统与现代主义

  关键词:现实主义;传统主义

  我曾经说过,范小青是一位对“寻找”充满兴趣的作家,从她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之后,“寻找”始终是她执着表现的主题。我的一位研究生还专门以范小青小说中的寻找主题写了硕士论文。似乎是要印证我的观点似的,范小青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灭籍记》同样在寻找上做文章。这一回,她要寻找的东西更大了,她要寻找的是人的身份。“寻找”是人类文明一个很重要的精神取向,人类最早有思想的时候就会有寻找的念头,然后才会不断地扩张我们的文明的疆界,使我们从“无知”变成“有知”,所以寻找是人类文明很重要的精神意象。“寻找”也是东西方文学中常见的母题,比如西方早期的流浪汉小说,或中国的家园叙事小说。这类小说多半以寻找为情节的主线索,最终完成于某种精神的寻找。我也说过这样的话,寻找可以作为概括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最佳角度:“西方对人类文明的思考,经历了三个阶段:先是从上帝那里寻找救赎,继而从哲学,如今从文学。”范小青对寻找特别感兴趣,寻找经常是她小说构思的出发点,是她小说中的一个基本主题,她从最初对具体物件的寻找,如寻找会唱昆曲的老人或寻找账本,到后来扩展到抽象精神的寻找,如寻找人的主体性或寻找为民服务的精神,等等。在《灭籍记》中,范小青再一次发挥她有寻找上的想象,既有具体物件的寻找,也会由具体物件归结到抽象意义的寻找,是一次寻找主题的充分展示。《灭籍记》写的是人们的身份问题,题目中的“籍”字就与身份有关。籍的本义是指个人对国家或组织的隶属关系,比如国籍、户籍、学籍等。籍在现实中要转化为一种有形的东西,比如证件,我们有不同的证件来证明自己不同的身份,如身份证、户口本、学生证、工作证,等等。《灭籍记》自然说的是失去了自己身份证明之后所发生的故事。

  小说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述的是寻找房本的故事。房本也是一种身份的证明,你有了房本,才证明你是房屋的主人。当吴正好得知自己的亲爷爷是郑家老宅子的主人时自然非常兴奋,但口说无凭,必须以房本为证,于是他就开始了寻找房本的经历。第二部分讲述的是寻找档案的故事。年轻的郑见桃因为要去追随自己的恋人竟把自己的档案弄丢了,从此她成了一个没有身份的人在社会上艰难地生存,她一直要找回自己的档案却不得,最终只能以别人的身份活在世上。第三部分讲述的是寻找一个不存在的人,这个人只是因为郑家为了有一个儿子而设法办了一张身份证明,没想到有了一纸身份证明竟让人们觉得的确有这么一个人生活在身边,足见身份证明的作用力。这三部分的故事相互纠缠,相互推进,又共同围绕寻找身份的主题而展开。范小青看来一直对身份问题充满兴趣。三十年前,她就写过一篇名叫“身份”的短篇小说。三多巷里的居民小组长发现老隔年的身份有问题,于是想方设法去核实,又是查档案,又是查户口,最终也没有把老隔年的身份问题搞清楚。范小青还围绕房本、结婚证等身份证件写过一个短篇小说《五彩缤纷》。一对年轻恋人不小心怀孕了,按说就应该赶紧去领结婚证正式结婚吧。但女方不同意,她非要男的买了房子有了房本才去领结婚证。男的只好去买房,几经周折终于有了购第一套房的资格,但买房子必须要有结婚证。于是这两位年轻人陷入到身份互证的循环圈套里了。她还写过一个在档案上做文章的短篇小说《现形记》。档案决定了主人公能否继续留在单位,主人公在寻找档案的过程中竟发现自己在档案中的名字不一样。这给主人公带来了大麻烦,因为人们只认档案,不认活人。当然,还可以举出不少小说,里面都藏着范小青寻找身份的意愿。范小青的这种意愿一直在酝酿发酵,终于在《灭籍记》中得到充分的表达。身份对于中国人来说的确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事情。中国传统社会就是一个强调身份制的农耕社会。成员的生存资源主要依据身份之间的关系而配置,不同身份的人也有不同的行为规范所制约。在身份社会,身份成为确定人们地位和权利大小以及承担什么义务的主要依据。身份从本质上说就是讲究差别、亲疏、尊卑、贵贱,因而身份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分水岭。古代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强调人们不能违反了社会身份的伦理秩序。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我们在身份问题上获得了极大的解放,但尽管如此,一方面,我们仍然注重在社会管理中发挥身份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身份制长时间持续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并作为一种文化符码和文化习惯被一代一代传递下来并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因此人们即使处在现代制度的环境中,也总是带有身份制的行为倾向,具有明显的“身份情结”。《灭籍记》并非要否定身份,事实上在现代社会身份是必备的要素,但是过度的身份情结可能会给人们正常的生活带来问题。《灭籍记》所质疑的恰是这种身份情结。过度的身份情结使人们患上身份焦虑症,于是就出现了只认身份不认人的荒诞事情。小说对此有着深刻的揭露。主人公之一吴正好与他的女友林小琼的一段对话就很精彩。吴正好为找自己的亲爷爷一筹莫展时,林小琼启发他:“你如果找不到人,就不找人,找一张纸也是可以的。”纸有那么重要吗?当然重要。“比如户籍,就是证明你存在的一张纸……这张纸,就是你,有了这张纸,就有了你。”“如果没有这一张纸,你试试,你是谁,你不是谁,你有房,你没有房,没人能说了算,就是一张纸说了算。”林一琼的一番话揭示了一张关于身份的纸所具有的强大力量。在第一部分里,范小青通过叙述吴正好一路寻找爷爷信息的过程,大致展示了身份内涵变迁的历史。吴正好的父亲吴永辉当年还在襁褓中便被亲生父母送给了邻居吴福祥家。那时候正是强调阶级斗争的时代,吴永辉被送人了也就意味着他的政治身份得到改变了,他的亲生父母被怀疑是特务,如果他还呆在这个家庭,就只有一个被歧视的身份;但他被送到了一个工人家庭,他从此就有了一个被社会看重的优越身份。然而吴永辉有身份上的优越并没有传给他的儿子吴正好,因为吴正好所处的时代不再强调阶级身份了,金钱决定了人的贵贱,工人的身份根本没有给他带来优越感和利益。对待房子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年是要消灭私有财产的时代,谁也不敢公开宣称自己有房主的身份,于是就有了吴正好爷爷为了表示自己革命还要捐出自己房产的事情发生。但今天的吴正好则要拼命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与房子的关系。说到底,身份是与权利和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寻找身份也是要寻找失去了的权利和利益。在小说的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身份更恐怖的一面。郑见桃因为自己的疏忽丢失了自己的档案,她就无法证明自己就是郑见桃,她从此就只能在社会的缝隙间艰难地生活,她不断地盗用别人的身份,但严密的社会管理很快就会发现她与身份不相符,于是她只能马上“消失”,否则就会被抓入监狱。最后她靠着嫂子悄悄遗留下来的身份得以在养老院里度过晚年,但她也只能以嫂子叶兰乡的名义生活。这时候我们发现,身份是与人的存在相关联的。至于第三部分中因为身份证件而生造出一个人来的情景,更是将身份的力量强化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灭籍记》是有历史纵深感的,范小青通过寻找的结构方式,勾画出数十年社会风云变化所带来的在身份上的酸甜苦辣。这种酸甜苦辣既是生活绕不开的“味道”,也是令我们品咂历史的由头。有必要说说小说的荒诞感。范小青的小说从整体上说是现实主义的,但她酷爱荒诞的风格,荒诞是她写作的重要宝典。《灭籍记》就是一部充满着荒诞感的小说,比如一个人几十年来不能以自己的名字生活,只能依附于别人的名字才能生活下去,这就是非常荒诞的事情。又比如,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人,就因为申请到了一张身份证明,竟然可以成为一个真正存在的人,竟然还能在人们的回忆中变得活灵活现,竟然不得不让人去法院为这个不存在的人办理死亡申请,这样的情节显得更为荒诞。但范小青的荒诞并不同于现代派的荒诞。现代派的荒诞是建立在非理性主义的基础之上的,而范小青的荒诞是来自她的现实主义,她发现现实生活中的荒诞因素,并将这种生活中的荒诞进行了文学处理,因此她的荒诞感是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之上的,是她的现实主义基调上的一抹跳跃的色彩。我们阅读《灭籍记》中的荒诞感,并不会让我们感觉到这个世界的错乱和无从把握,而是让我们看到了习以为常背后的反常。《灭籍记》所讲述的身份证件与人相脱离的现象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经常会有“证明我是我”“我活着不算数,要开出证明来证明我活着才算数”等类似新闻让人啼笑皆非,一方面人们惟身份证件为大,只认身份证件不认人,大家对此都习以为常了。另一方面,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惟身份为大的荒诞性,呼吁社会加以改革,于是政府部门决定取消一系列“证明我是我”式的奇葩证明。《灭籍记》正是在这一大的现实背景下产生的,是一部成功的现实主义作品。同时,它也是一部非常特别的现实主义作品,它的特别之处可以概括为荒诞手法的现实主义。荒诞手法既形成了《灭籍记》鲜明的风格特征,也使范小青没有陷入故事情节的窠臼之中,她从而能够将叙述直指意义层面,凸显寻找的主题性内涵,小说还具有耐人深思的哲学意蕴,便得益于范小青的叙述方式,她通过这种荒诞式的叙述将身份问题的追问延伸到哲学的形而上层面:“我于不存在中存在。我于存在中又不存在。”从范小青的《灭籍记》创作中还可以看出当代小说写作的一种趋势,这就是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有机结合。勿庸置疑,现实主义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传统,至今仍是小说创作的主流,但同时我们还应承认,随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先锋文学潮的持续影响,我们逐渐建立起一个现代主义文学传统,现代主义传统不仅拓展了小说的美学空间,而且也促进了现实主义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许多正统的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中都能看到现代主义的影响。范小青并不热衷于追赶新潮,她数十年来基本上延续着面向民间的现实主义写作,但她有着开放的胸襟和积极的学习姿态,她非常善于将一些现代主义手法化用到现实主义叙述中。《灭籍记》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作者:贺绍俊

文章名称:现实主义传统与现代主义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zflw/12499.html

上一篇:交通法学中诊所式法律教育的作用
下一篇:民事诉讼中的电子证据资格


现实主义传统与现代主义相关论文:

2022-05-26广告学思政元素挖掘
2022-04-11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路径
2022-02-14自主互动学习模式下高中政治教学
2021-11-09财政学下财政职能课程思政案例
2021-10-14我国破产业务中犯罪的立法缺陷及改进建
2021-10-12企业创业法律教育教学模式
2021-10-09以民事权利为核心的社会治理模式构建
2021-07-05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途径
2021-05-25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构建
2021-05-17卫生法律期刊载文中医药法律研究情况
职称阁|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评职期刊| 网站地图

说出学术需求 解决您的问题

SCISSCIEISCOPUS

我们的服务内容

翻译润色、预审评估、发表支持、期刊推荐、国内出书、国外出书、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