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职称阁,为评职者提供职称晋升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动画专业人才技能提升和|| 满洲窗造型有何艺术特征|| 中式面点历史及发展趋势|| 科技期刊青年编委队伍建||

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国家级期刊发表

来源:职称阁分类:文学论文 时间:2019-08-15 17:44热度:

  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对社会大众获取信息的方式、传统的阅读习惯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同样也改变了学术传播的形态,给传统学术期刊带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数字化出版的传播和普及,绝大多数的国际一流学术期刊都实现了数字化出版,如爱思唯尔集团。数据显示,爱思唯尔集团在2015年的财务年报中,数字化业务收入所占比例已由2000年的22%上升到2015年的70%,纸质产品业务收入逐年减少,到2015年仅占15%左右。此时的出版集团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学术期刊出版商,而是转型为信息的提供商,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加专业的知识和信息服务。包括Thomson、Springer、Kluwer等国际一流期刊在内的学术出版机构基本上都在凝聚内容资源、加快出版速度、丰富传播途径、扩大学术影响等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基本完成了由传统纸质出版模式向数字出版模式的转变,其科学、技术、医学类期刊的数字化比例达96.1%,艺术、人文、社科类期刊的数字化比例达86.5%。

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国家级期刊发表

  关键词:学术期刊;国家级期刊

  反观国内的学术期刊发展情况,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开始不断探索数字化转型。大多数学术期刊通过自主开发或者与数据库平台合作的方式,实现了学术期刊数字化,其中有90%的学术期刊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等在线数据库平台合作,利用平台的聚合效应,实现期刊内容的快速传播。此外,也有部分学术期刊另辟蹊径,实现聚类发展,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学术期刊集群,以内容的集成产生规模效益,提高整体的期刊影响力,如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群、中国光学期刊群、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等。但总体来看,我国学术期刊的整体水平仍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一方面体现在国内学术期刊虽然数量众多,但是同质化比较严重,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数量不多。另一方面,我国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办刊发展较慢,人才也相对匮乏,期刊数字化发展与市场需求出现脱节现象,而且大多数期刊仅实现了将纸质期刊电子化,在信息和服务增值方面的挖掘还处于初级阶段。尽管近几年国内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发展迅速,但是国内对学术期刊数字化还没有统一标准,受到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多面的限制,相对独立的学术期刊网站还难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整合,难以满足融媒体出版、满足个性化需求、数字复合出版等新要求。

  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的模式分析

  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出版方式、内容采编和运营模式等方面都发生明显变革。如何能够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和市场需求,成为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的重点和关键。笔者通过分析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的几种模式,以期为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提供参考。电子期刊出版形式。传统纸质学术期刊适应互联网发展的首要方式就是实现纸质内容电子化。电子期刊相比较于传统纸质学术期刊具有诸多优点,首先电子期刊的传播速度快且发行成本相对较低。传统学术期刊基本都是通过邮寄订购或者实体店铺购买等形式,出版周期较长、传播时间慢而且过程相对复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期刊弥补了纸质学术期刊这方面的缺陷,电子期刊可以在连接网络的地方阅读,可以实现在线阅读或者离线下载后阅读,为读者带来便利。其次电子期刊有助于扩大学术期刊的影响面,据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8%,较2017年的80.3%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6.2%,较2017年的73.0%上升了3.2%。报告也显示出随着网络和移动阅读的发展,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加关注互联网,传统纸质的学术期刊在实现电子化之后能够更加有效地吸引受众,从而扩大传播范围和学术影响力。电子期刊还具有一个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在学术内容的展现上比纸质期刊更具画面感。电子期刊通过丰富的色块、图片等元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电子期刊还可以通过附件超级链接的方式,为期刊内容增添附加内容,为读者提供相关研究的最新内容而省去很多检索的时间。正是基于以上电子学术期刊的诸多优点,国内很多学术期刊开始向电子期刊方向发展,主要的形式包括刻录成为光盘型电子期刊内容和网络型电子期刊,如《国际网上化学学报》,它作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化学会共同推出的第一个全文内容上网的学术期刊,受到了各界尤其是化学化工界的广泛关注,其主要内容是对化学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和学术见解,进行介绍和评述,帮助读者了解化学及其交叉学科的最新进展、动向和意义。再如《科学》《自然》都率先推出了电子化出版板块,充分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因素,再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过程。同时电子期刊也不再受限于纸质期刊的版面,出现了采用全视频出版形式的期刊,如JoVE实验视频期刊就是以全视频的形式生动地呈现出整个学术实验的过程、技术和细节等内容,让读者尤其是相关的研究人员可以感受到现场实验的氛围和实际的操作情况,让研究过程变得可视化、可重复、可验证,也进一步提升了学术期刊内容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学术数据库平台形式。我国国内学术期刊数据库出版平台出现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也已经形成了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三个大型电子学术期刊数据库平台,涵盖了我国学术期刊的大部分资源,为学术期刊的传播起到推动作用。以中国知网(即CNKI)为例,其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于1999年6月发起成立,以“实现全社会知识共享、扩大信息传播、实现增值利用”为宗旨,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水平组建的信息量大的“数字图书馆”。从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资源看,中国知网汇集了包括外文类、农业类、医学医药类、经济类、教育类等800多万篇全文文献、1500万条题录和126个专题文献数据库,收录了从1994年至今的6000余种核心期刊与专业特色期刊的全部文献,完整性达98%。从中国知网提供的数字出版服务来说,中国知网充分借鉴了国外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成功经验,在国内率先推出了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业务,对符合学术期刊要求的论文可以比印刷版期刊优先发布。这种方式解决了长期以来纸质印刷期刊的出版时间较长、内容出版滞后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帮助学术作者将研究成果尽快公布,保证了其首创性和前沿性,另一方面也让读者获得了最新的研究信息和成果,推动学术事业的发展。这种方式经由中国知网与各类学术期刊签订协议,学术期刊加入中国知网建立的优先数字出版平台,该平台既可以单篇定稿,也可以整期定稿,还可以根据内容的需求灵活排版,既保证了内容与纸质期刊的一致性,又保障了内容传播的及时性。最后,中国知网还提供学术期刊的信息查询、文献查询、数据评价等功能,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相关学术论文的引用率、下载量、转载率等信息以提高使用的准确性。与中国知网相比而言,万方数据库则是主要收录学术期刊、论文、重要学术会议纪要等方面资源,目前万方平台收录了理、工、农、医、人文五大类70多个类目7600多种期刊全文,并且按照学术信息类别进行了分类,单独成库,方便读者和用户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快速查询和阅读的需要。除此之外,万方数据库还提供中外专利、中外标准等具有优势的专门信息库和诸如国家新产品数据库、中国企业、公司和产品数据库等服务企业的数据产品。建立于2000的维普资讯网是由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建立的数据库平台,从1989年开始,维普就开始从事对大量的报刊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加工等,从而对数据进行深度的开发和利用,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综合文献数据库平台。其中,维普网建立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是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据信息量大,收录的学术期刊种类多,广泛被高校和科研机构所使用。截至目前,维普数据库收了中文报纸超400种,学术期刊12000多种和外文期刊6000余种,总的文献数量超3000万篇,同时还为读者和用户提供学术文献检索、期刊印证报告等多方面的信息增值服务。新媒体平台互动传播形式。2018年8月,全球最大的独立移动广告服务商InMobi携手AdMaster发布了《2018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洞察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通过智能设备上网的时间已经远超过PC端。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大众对信息的时效性和获取的便捷性有了更高的需求。在新媒体的浪潮下,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各领域和各行业,学术期刊想要扩大影响力只有顺应形势,采用更加积极的措施和渠道发展,APP、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就成为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的另一种新形态。与传统纸质学术期刊相比,学术期刊新媒体平台具有较明显的优势:一是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在传统的认识中,移动阅读虽然具有便捷性却不适用于学术研究的深度阅读,但是微信、微博、手机APP等新媒体平台可以让读者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检索和阅读,让阅读者对学术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研究方法等内容有大概的认识和了解,在有更多时间的情况下进行深度阅读和研究;二是丰富阅读体验。学术期刊新媒体平台对于学术论文内容的展现方式更加丰富,除了传统纸质学术期刊采用的文字和表格之外,还可以采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带给使用者更丰富的阅读体验,而且新媒体平台里面的内容可以设置评论、分享等功能,有利于交流与互动;三是实现个性化服务。根据大数据的应用,学术期刊新媒体平台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用户对不同内容的检索次数、阅读时间长短等数据分析用户特有的阅读偏好和习惯,根据个性化的需求推送定制内容,扩大学术期刊新媒体平台的使用效率,从而增强用户粘聚性。以学术期刊APP为例。学术期刊APP是传统学术期刊适应新形势而建立的一种新的传播平台和手段,它可以是一种学术期刊独立设立,也可以是多种学术期刊的综合体。如《Cell》推出的APP就是如此,APP上的学术文章提供论文摘要、图形、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内容,为阅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更为直观的阅读体验,同时还可以通过作者名、题名、日期等条件进行文章检索,还提供阅读记忆、页码定位、文字缩放等人性化功能,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等途径进行分享,实现更大范围的交流与互动。在国外爱思唯尔、美国化学会、威利等机构也都推出了自己的学术期刊APP,国内的学术期刊APP则较为少见,目前“中国知网”开发了手机知网APP,基本实现了与数据库平台同步更新,其内容涵盖了学术期刊的全文库、重要报纸库、工具书库等内容,而且提供文献检索、在线阅读、离线下载等功能。维普开发的中文科技期刊APP也同样收录了中文期刊超万种,内容涉及医药卫生、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等多学科。除了手机APP,微博也是期刊数字化转型的途径之一,如《博物》。传统科学期刊《博物》紧跟时代潮流,通过开通官方微博新媒体平台,不定期解答网友对科学知识方面的疑问、定期发布热点科学内容等方式,紧跟社会热点,破解“伪科学”谣言,逐渐成为新浪微博上知名的账号,吸引了大量粉丝,起到了有效传播的效果,为传统期刊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参考。

  当前我国几乎所有的学术期刊都在尝试媒体融合发展,无论是设立官方微博、微信还是开设专门的门户网站,但是在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还任重道远,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和克服。首先是加强意识,传统学术期刊应充分加强对期刊数字化转型的认识,正确把握数字化出版方向,根据自身资源条件正确把握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方向,构建其比较完备的数字化出版体系,准确定位,梳理期刊的品牌和影响力;其次,应注重坚持“内容为王”的宗旨,将学术期刊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与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传播相结合,在传统队伍的基础上挖掘和培养适应数字化转型的新人员,将组稿、审稿等学术力量与采编、设计、发行等新型人才相结合,提高期刊队伍的整体素质;再次,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各种形式,不断扩大期刊自身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力,注重时效性和可阅读性,增强期刊的普及率,同时满足读者对学术内容的严肃性和读者的探究性;最后要丰富盈利模式,目前国内的学术期刊的盈利模式较为单一,基本都是以付费阅读这一模式,纸质期刊通过订阅,电子期刊通过免费下载有偿阅读的形式,如前文中介绍的中国知网手机APP就是读者在检索到相关论文后可以免费阅读几百字或者摘要内容,如果想阅读全文或者下载还需要进行充值另外支付费用。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付费阅读只是其中一个盈利来源,还应通过多样化的途径吸引读者,提高读者阅读的积极性和粘聚性,实现学术期刊数字化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名称: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国家级期刊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wslw/13485.html

上一篇:逐梦诗意成就芳华
下一篇:小议明代关学之三原学派


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国家级期刊发表相关论文:

2022-09-20一带一路水利工程学科留学生招生培养
2022-09-13比较文学危机论回顾与反思
2022-07-20T台妆容设计与服装表演搭配
2022-07-13茶文化艺术设计理念与实践
2022-06-11网页设计课程中多媒体教学
2022-06-01动画专业人才技能提升和职业道德培养
2022-05-31型化音乐电台发展策略
2022-05-25广告学文化研究策略
2022-05-18古典装饰性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运用
2022-05-16传统凤鸟纹样在图形设计中应用
职称阁|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评职期刊| 网站地图

说出学术需求 解决您的问题

SCISSCIEISCOPUS

我们的服务内容

翻译润色、预审评估、发表支持、期刊推荐、国内出书、国外出书、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