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职称阁,为评职者提供职称晋升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中学生价值观教育现况与|| 财政学下财政职能课程思|| 高校党建工作与教师队伍|| 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

高中政治学科校本课程开发

来源:职称阁分类:政法论文 时间:2020-10-16 10:19热度:

  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启了政治学科校本课程发展的新时代,政治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探索将助推新一轮课程改革。核心素养下的新课程改革为校本课程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推动校本课程的探索与开发。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探索政治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中形成了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探究性课程三层级联动的课程体系。对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本课程的借鉴,有助于探索核心素养理念下政治学科校本课程的发展方向。

高中政治学科校本课程开发

  关键词:核心素养;政治学科;校本课程

  信息科技急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理念和目标都要指向培育具有思考力、创新力、实践力的高阶思维的新型人才[1]。因此,我国教育界提出培育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掀起新一轮教育改革浪潮。

  一、核心素养与校本课程的内涵及关系

  (一)核心素养与校本课程的内涵

  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聚焦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具体分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2]。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中国教育理念的重大发展,它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今后的生活奠基;深入学生的内心,把握学生的情感,重视育人的作用;转变教学方式,细化素质教育,以此撬动教学评价改革。校本课程即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师根据自身研究领域和特长,学生根据自身需要和兴趣,共同打造属于适合学生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突出学校特色的课程。校本课程形式丰富多样,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校本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平台;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置身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大平台上来考虑,从而培育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素养。校本课程高度契合核心素养下的新课程改革。一方面,校本课程形式多样、资源多元,为核心素养下的新课程改革提供更多可能性和发展空间,为培育学生提供广阔视野和实践机会;另一方面,核心素养下的新课程改革为校本课程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推动校本课程的探索与开发。校本课程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推动核心素养下新课程改革的十分重要的力量,是培育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的重要途径。

  (二)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与政治学科校本课程的关系

  学科核心素养是本学科正确价值观念、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含学科思维方法)、必备品格在复杂的真实问题情境中的有机综合[3]。政治学科素养是核心素养理念在政治学科的具体化,结合政治学科以德育为本,关注社会、关心国家、价值引领的学科任务,涵盖多领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特点,确定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社会参与四大核心素养。旨在通过政治学科的教学培育学生成为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适应社会发展、热爱民族和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政治学科更加注重育人性,这是政治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所具有的独特的人文价值,从根本上说政治学科就是一门以育人为主要目标的学科。政治学科校本课程适合政治学科育人性的特点,是实现政治学科育人性的重要途径。政治学科的育人性决定了政治学科要以学生为本、回归生活、走向社会。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间接经验灌输的效果是不尽人意的,同时也忽视了政治学科育人性的本质。核心素养下的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提出政治学科采用三分之一的课时打造活动型课堂,采用议题式教学的形式,教材围绕议题展开[4]。政治学科校本课程在新的课程改革下将承担打造活动型课堂的主要任务。政治学科校本课程一方面拓宽了政治学科教学的空间,使政治学科教学真正走向了社区,走向了社会,回归了生活,回归了学生本身;另一方面政治学科校本课程加深了政治学科教学的深度、广度和厚度,从实践中认识,从探究中得来,在合作中成长。政治学科校本课程促进政治学科回归到育人性的本质上,促使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国家。从空间上走出了传统的政治课堂教育局限,从深度上深化了传统政治课堂的教育性。政治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探索更加符合政治学科本质,是政治学科教学在核心素养大背景下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政治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一)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和探索的成果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东北师大附中)确立了“坚持教育家办学,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学术型中学”的特色发展定位,致力于培育品德与修养、沟通与交流、特色与特长、健康与运动、学术与学业、理想与规划的六星级人才[5]。在十余年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的道路中,东北师大附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每周固定一节80分钟的校本课程,依托课堂、活动、实践等途径,开展包括大学先修课、选修课程、学科竞赛、社团活动、公益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二)东北师大附中政治学科三级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东北师大附中政治组是附中校本课程探索的一支重要力量,确立了立足于当今时代要求,结合校本课程开发,搭建特色实践平台,在校本教研的创新中实现思想政治课的现代化变革的发展纲领,秉承着“自觉的教育”理念的工作思路。在探索政治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中形成了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探究性课程三层级联动的政治学科校本课程体系[6]。基础性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注重课程的通性、通法、通则,体现基本知识和基础能力。东北师大附中在基础性校本课程的打造上秉承着“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理念,对教材进行分析、整合,批判性使用教材,形成政治学科教研组的政治教学体系。在常规教学中培养学生“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同时进行分层教学,针对不同的班级情况、不同的学生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对教材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整合,使每一位学生在政治课上都能有所感、有所得。拓展性课程体现知识扩展和综合能力发展的要求,是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渠道。拓展类课程强调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延展学生知识深度,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思考力。东北师大附中政治组在拓展性校本课程上形成了大学先修课和选修课程两种形式。大学先修课引入大学课程,与大学衔接,传授大学教育理念和模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在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进行专业化的深度学习,多维度培养人才。东北师大附中政治组开设“微观经济学”等大学先修课程,这一类课程不仅深化学生关于经济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经济学的理念;同时也是对“经济生活”课本知识的创造性学习,引发对经济现象和问题更深入更全面的思考。选修课程更是丰富多彩,开设“古代四大商帮”“国家与国际组织”等。从国内国际、古代现代、国家个人等多种层面、多维视角丰富学生对政治学科的认识和理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了解社会、关心国家、关注世界。探究性课程体现兴趣和合作的现代学习要素,在专题性和综合性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类型的校本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综合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东北师大附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政治组开拓了多种形式的探究性校本课程,为学生自主成长、道德养成、实践提升、创新意识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开设了模拟政协、学生实验超市等一系列特色校本课程,同时依托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开展了学军学农、一日职业生涯体验、爱心义卖、公益服务、阳光体育节、合唱比赛、传统文化竞赛、模拟联合国、专家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

  (三)东北师大附中政治学科校本课程典型案例实践

  模拟政协活动和阅读天下——新闻短课是东北师大附中政治组多年来探索和实践形成的独具特色、成果显著、意义深远的两门代表性校本课程。模拟政协全称为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是一个由中国致公党中央教育委员会、安生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全国青少年社会参与的创新实践活动。旨在将政治课堂延伸到社会实际中,使学生真正走入社会,关心社会问题,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这一活动有三大作用,一是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现代公民理念;二是在模拟参政议政过程中获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的认同和理解;三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分析、合作探究、生活实践的重要能力和素养。模拟政协活动真正将培育政治学科四大核心素养贯彻在整个活动过程之中,给政治学科校本课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范本。模拟政协活动将政协活动的多个界别浓缩成科技、文教、法律、经济、农业、共青团六界别,六人一组,通过选择问题—社会调研—成果展示—建言献策等一系列环节进行。模拟政协是一项全国性活动,通过校内选拔、省市选拔的途径,最后到国家参赛。东北师大附中模拟政协以社团为依托,目前社团人数已经达到200多人。同时,随着模拟政协的规模扩大,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自主招生中认可参与模拟政协的经历,日后应该成为一项普及性政治学科创新实践性活动。阅读天下——新闻短课设立于2010年春,每周五早上7:05至7:25以电视节目的形式播放,是一项必修课程。东北师大附中购买新华社素材库使用权,由政治学科一位老师带队,组织各班新闻联络员,共同筛选一周以来的国内外新闻,选出最具时效性、最具影响力的新闻事件构成节目内容。节目一共分为两部分,一是新闻快报,包含五到六个国际国内核心新闻,涵盖一周时事热点;二是社会问题探讨,选取一个最有探讨价值、最有教育意义的问题,与同学们对这一问题的评论一起播出。阅读天下——新闻短课是一项学生自主的活动,是属于同学们自己的“师大附中新闻联播”,同学自主选取、自主编辑、自己评论,教师适当给予指导和把握。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快速获取一周以来国内外热点事件的机会,使他们了解社会动态,把握时代脉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另一方面选取一个有价值的话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在争论和思考之中学生的价值观受到潜移默化的引导,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也就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实现,效果将要比传统政治课堂教学更加有意义且更持久。从现实的高考层面上来讲,阅读天下——新闻短课提高了学生对时政的了解程度,贴近高考命题趋向,同时利于学生形成多元的思维能力,利于高考题的解答。阅读天下——新闻短课这一政治学科校本课程的实践形式适合广大学校借鉴学习,可以将其适当简化,是一项具有极强可操作性和功能性的实践活动。

  三、核心素养下政治学科校本课程展望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7]。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坚持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全程、全方位培育人才为要求。政治学科校本课程为政治学科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前景,有助于推动立德树人理念的有效落实。政治学科校本课程未来将在政治学科新课程改革中占据重要地位。基于此,核心素养理念下,政治学科校本课程应朝着常态化、特色化、综合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一)政治学科校本课程常态化

  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新一轮政治学科课程改革中,政治学科校本课程要确立其常态化、正规化课程的地位。核心素养下的政治学科新课标中首次明确提出要用三分之一的学时打造活动型课堂,政治学科校本课程应该正式计入活动型课程的学时内。各个学校应该将政治学科校本课程正式纳入课程体系中,为校本课程开设确定学时,每周应该至少有一次校本课程。政治学科校本课程要真正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成为政治学科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政治学科校本课程要加强专业性,各个学校要打造政治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团队,以学生、教师、学校、家长作为团队核心力量和主体,开发和实践校本课程;专家、教研员作为团队顾问,提供指导和帮助;政府、教育部门作为保障,提供制度和政策支持。政治学科校本课程研发教师、学校德育领导要定期进行专业学习。这一学习包括三方面:一是定期进入高校,与专家交流沟通,开阔眼界,深化专业性;二是各个校际之间要形成联盟联动机制,搭建共同体,互相分享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的经验和成功案例,达成资源、经验、人员、模式的共享;三是在此基础上,各个学校要走向世界,学习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成熟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的理念和经验。

  (二)政治学科校本课程特色化

  当前,个别政治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趋于同质化,特色开发少。政治学科校本课程要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要在共性的基础上追求个性与特色,这既是政治学科校本课程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方向,也标志着探索进入了更高的阶段。各政治教研组应根据学校的特色理念、地区的特色资源、现实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需求,打造特色化、差异化的政治学科校本课程。例如,东北师大附中坐落于长春,长春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汽车城,可以依托中国第一汽车集团的资源,开展职业体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探索等;长春又是一座充满历史感的城市,可以依托历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伪满皇宫博物馆”,重新触摸那段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血泪史,激发学生们爱国、爱党信念;长春也是北国春城,感受冰雪文化等。打造区域特色的政治学科校本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珍视,对家乡的热爱,对国家的认同。政治组还可以根据学校的特色教育理念开展政治学科校本课程,比如东北师大附中建设学术型中学的理念,政治组可以结合东北区域特色,进行研究性课题研究,例如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策略、冰雪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等。区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相结合,开拓具有独特性、乡土性、理念性的政治学科校本课程。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开设针对这一类学生的专门课程,激发学习政治的兴趣,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针对品行不良的学生,要进行个性化德育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情绪、家庭情况,制定具体计划,对学生进行引导。政治学科校本课程具有普及性特点,校本课程的设置要防止走入片面拉大学生之间差距的误区,防止出现仅使能力强的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能力弱的学生毫无机会的情况。政治学科校本课程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政治学科校本课程综合化

  核心素养下的政治学科校本课程要走向综合化,政治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与其他学科的开发形成合力。多门学科合力可以打破学科界限,拓宽思考领域,有利于学生形成多元思维能力,综合的视野眼光。这是现代社会对人才发展的要求,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校本课程作为一个包容性极强的课程要率先走入综合课堂的领域。这就要求学校打造综合性校本课程开发团队,不同专业教师共同作为保障,开发多元化的综合性精品校本课程。各个中学应设置开放教室,不同年级、不同特长、不同成长经历的学生,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不同专业的高校教师参与于此,同时欢迎不同职业的家长、社区工作人员、政府工作人员等参与其中,大家在开放教室中相互就一个问题相互交流意见,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讨论问题,增长见识、相互学习、集思广益。同时,研讨方式要进入三级课程体系,无论是基础性政治学科校本课程还是拓展性校本课程,都需要给学生们更多的思考时间,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的核心素养才会真正形成。

  (四)政治学科校本课程社会化

  当前政治学科校本课程多重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全球视野等素质能力,却忽视学生最基础的生活能力教育。有些中学生忙于考试、学习,自主生活能力较差,这是政治学科教育的重大缺失。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生活是学生最好的课堂。政治学科校本课程应面向生活进行开发,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学校和家庭共同加强中学生生活教育,使学生学会基本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品味。比如可以开设厨艺课、家政课、插花课、茶艺课、手工艺制作课、室内设计课等,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会了生活技能,培养了生活情趣,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政治学科校本课程不仅要延伸到家庭,也要延伸到社会。社区、政府、企业共同参与政治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生提供深入社会的机会,使他们在真实接触社会生活中形成尊重他人劳动,乐于为他人服务的观念。与社区达成一定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到社区服务、参与公益活动,在服务他人中培育爱心和责任感;定期到企业进行职业体验,形式不限,比如小小外卖员、小小保安、小小清洁工等,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不易,劳动的不易,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还可以积极参与政府的相关活动,走进政府,了解政府的运行机制,积极为政府建言献策,培养政治参与的能力,获得政治认同感。家庭、社会、学校三者合力,共同打造生活化、社会化的政治学科校本课程。政治学科校本课程的探索一直在路上,尽管我们对未来政治学科校本课程发展怀有无限的期待,但我们时刻都不能忘记政治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宗旨就是育人,即培育具备四大核心素养的现代社会主义公民。政治学科校本课程必须以学生为本,走入学生的世界,为学生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尊重他人、融入社会、心怀国家的人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1):3-25.

  [2]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3]陈友芳.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编写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以必修2《经济与社会》教材的编写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11):10-16.

  [4]朱明光.关于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4):4-7.

  [5]史亮.“六星”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施:东北师大附中特色办学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导刊,2016(11):34-39.

  [6]宋绪光.政治组校本教研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10(8):124-125.

  [7]人民网.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

  作者:潘诗语 李春会

文章名称:高中政治学科校本课程开发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zflw/17304.html

上一篇: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完善策略
下一篇: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问题及建议


高中政治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相关论文:

2022-05-26广告学思政元素挖掘
2022-04-11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路径
2022-02-14自主互动学习模式下高中政治教学
2021-11-09财政学下财政职能课程思政案例
2021-10-14我国破产业务中犯罪的立法缺陷及改进建
2021-10-12企业创业法律教育教学模式
2021-10-09以民事权利为核心的社会治理模式构建
2021-07-05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途径
2021-05-25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构建
2021-05-17卫生法律期刊载文中医药法律研究情况
职称阁|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评职期刊| 网站地图

说出学术需求 解决您的问题

SCISSCIEISCOPUS

我们的服务内容

翻译润色、预审评估、发表支持、期刊推荐、国内出书、国外出书、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