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职称阁,为评职者提供职称晋升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中学生价值观教育现况与|| 财政学下财政职能课程思|| 高校党建工作与教师队伍|| 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意义

来源:职称阁分类:政法论文 时间:2020-04-30 09:21热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程度较差等问题,为解决存在问题和提高教学实效性在教学中开展以微电影为载体的“五味”实践大餐,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实现学生自我知识的建构,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并通过对微电影主题确立、进程安排、影响效果等方面的优化建立实践的长效机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意义

  【关键词】微电影;基础课;实践教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针对大学生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状况,即“教育者的理论灌输多,与受教育者的有效沟通少;教育者主导作用发挥的多,受教育者主体作用发挥的少”。[1]2018年4月,教育部颁布实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文件强调,“要鼓励思政课教师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学生思想和认识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深入研究网络教学的内容设计和功能发挥,不断创新网络教学形式,推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因此,将“微电影”引入“基础”课教学也是一种必然趋势。“微电影”是碎片化时代的一种新媒体产物。它是一种题材丰富、内容完整,利用手机、DV等设备拍摄的,适合在新兴媒体平台播放的视频短片。形式灵活、短小精炼为其主要特点,也为人们看世界提供了崭新的窗口,尤其深受年轻人的喜爱。随着互联网和4G技术的普及,网民数量不断激增,其中青年学生占据大量比重。因此,微电影在建构主流价值观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以微电影作为“基础”课实践教学的载体,能更好的以学生的视角探析道德与法治问题,能更佳的把大学生生活与“基础”课结合,能更美的展示大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通过微电影实践载体的搭建,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式与内容的相统一、时尚与传统相衔接。

  一、以微电影为载体增强“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基础”课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微电影的拍摄主题是围绕“基础”课教学大纲和社会热点确定的,通过采用微电影这种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载体开展实践教学,使“基础”课中深刻、严肃的理论更具魅力和亲和力。同时,学生在相对自由的创作空间中能更好的体现实践的主体性,积极性、主动性得以调动,更利于创新精神的培育。对同一主题同学们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切入角度,比如“校园贷”问题,有的小组是突出珍爱生命的内容,有的小组从法律常识自我保护的角度展开,有的小组就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切入,这样大家就会对同一问题有全方位的立体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有利于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实现自我知识的建构

  “基础”课的最终教育目的不仅是学生能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体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美国教育家大卫•库伯曾描述体验式学习的过程,“具体的体验—对体验的反思—形成抽象的概念—行动实验—具体的体验。”[2]通过微电影实践教学,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对教材理论解读,在特定的情节场域之中亲身参与作品的创作与表演,在这一过程中能有效实现自我教育,使道德情感得以提升,责任感、认同感不断增强,同时也达到知识的自我建构的目的,相比较于灌输式教育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有利于知识和行动的融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贯穿于“基础”课的一条主线,引领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在微电影的拍摄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引领,发挥微电影的育人功能,实现以文化人、实践育人。不仅能够使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有所提升,并指导日常生活,督促学生身体力行。核心价值观系列微电影的拍摄,能够在学生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二、以微电影为载体打造“基础”课实践教学“五味”大餐

  (一)以教学核心内容为基础凸显“原味”

  “基础”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从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使命和责任切入,展开分析和探讨。根据“基础”课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可以将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凝练为六大主题,分别为“人生选择”、“理想信念”、“家国情怀”、“价值理念”、“明德向善”、“法治素养”,与此相对应确定六大主题系列:“青春•绽放主题”、“中国梦•我的梦主题”、“爱家•爱校•爱祖国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我身边的‘超级英雄’主题”、“法治人生主题”,以此作为微电影拍摄的系统理论基础和内容支撑,既有“指导性内容”,又有“自选动作”,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味”。

  (二)以新媒体新技术为依托富有“趣味”

  微电影属于一种新的自媒体平台,具有短小精悍、形式灵活等特点,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用光、声、电的集合形式集中展露出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深受广大青年大学生的喜爱。年青人有对时代精神感悟的敏锐性,能以他们喜爱的方式传递这些内容,理解这些问题就是一种收获。积极引导大学生以新视角、新理念、新方法正确利用自媒体资源,使他们成为积极正能量的获益者、制作者、传播者。一改之前枯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能有效巩固“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三)以贴近学生生活为目的极具“土味”

  “基础”课的内容十分宽泛、题材丰富,并且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成才关系密切,非常接地气,也就是所谓的“土味”。学生微电影的主题故事都选材于身边的“小事”,以小见大。在面对人生中的种种矛盾、纠葛时如何用“大道理”解决这些困惑,在体味人生百态中触动心灵,感悟人生真谛,这也正是微电影教学优势,将社会规范与社会角色紧密联系起来。比如在拍摄“我身边的‘超级英雄’”主题时,有些小组把镜头对准了我们身边为我们服务的学校门卫、清洁阿姨等,看到了他们的默默付出,深切感受到有了他们才有了校园的美丽与和谐的秩序。这就是用眼睛去发现,用心去感受。同时,拍摄内容也鼓励同学和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比如工程造价专业的同学就拍摄了影片《造价与造假》,突出未来职业道德的养成,这种结合取材于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更具有教育的针对性。

  (四)以小组自评互评的方式增添“辣味”

  微电影的拍摄制作是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的项目任务,影片拍摄完成并不代表项目的结束,接下来还有小组自评和小组互评环节。在自评互评中大家会很中肯的提出自己的看法,深刻体会小组协作的重要意义,并且通过横向比较取长补短,在交流学习中会迸发出新的火花,也为微电影的拍摄增添了些许“辣味”,大家会参考各方意见对微电影作品进行进一步完善和修改。

  (五)以课堂展示影评为平台回味“甜味”

  学生拍摄的微电影作品会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同时小组成员也会与同学分享拍摄的心得与对拍摄主题的感悟,虽然拍摄过程比较辛苦,但是回忆起来却是满满的收获与幸福,“想想我们顶着小雨在外面拍摄,想想我们字别人眼里是多么的可笑……但这就是我们努力的样子”,此刻的回忆是充满了“甜味”的。不管是参演者还是观影者,都能从中有做收获。参演的同学有更深的切身体悟,观看的同学通过“移情作用”也会对其价值观起到示范效应,所以这份“甜味”很值得回味。同时,微电影也是老师了解学生的窗口,会给老师带来很多思考,了解他们关注的热点,学会以学生的视角观察社会,与学生拉近距离,所以收获这份“甜味”的不仅是学生,还有老师。

  三、以微电影为载体推进“基础”课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

  (一)微电影拍摄选题进一步优化

  微电影制作的选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紧扣教学任务,深挖教材、关注社会热点,凝练主题,要与“基础”课核心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紧密结合,这一原则决定着实践教学的政治性和思想性。但有些学生作品挖掘深度不够,以及同质化的问题,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对主题加以明确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更新的视角讲好中国故事,做积极正能量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二)微电影实践进程进一步调整

  由于“基础”课微电影制作的布置、拍摄、完成是与教学同时进行,这样学生在课下完成的工作内容就比较多,尤其对于大一的学生,之前没有独立完成微电影制作的相关经验,所以有部分小组由于时间和技术问题导致微电影作品完成度不高。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接受程度和实际水平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细节,合理安排时间进度,使各小组能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同时能很好的配合课堂教学内容,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补充。

  (三)微电影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

  微电影的拍摄题材都来自大学生的生活,来自他们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拍摄过程就是不断纠错的过程。拍摄游戏主题微电影的同学表示,游戏真的很浪费时间,自己以后再也不会沉迷游戏,小组同学也深有同感。拍摄文明主题的小组说,自从拍摄为电影后,他们再也没有随意丢弃过垃圾。拍摄校园霸凌主题的微电影则唤醒了同学们对良知的思考,对人性的追问,对生命的尊重。这些优秀的微电影作品应该走出教室,通过颁奖典礼或者网络的方式走进全校师生的心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每一位师生的言行里。

  参考文献:

  [1]柴素芳.大学生幸福观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04.

  [2]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作为学习与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

  作者:田颖 李聪明 韩国彩 张晨郁 佟敏育

  推荐阅读:

  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与辅导员职业能力

文章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意义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zflw/15744.html

上一篇: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衔接问题
下一篇:助学贷款主体与行政法律的关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意义相关论文:

2022-05-26广告学思政元素挖掘
2022-04-11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路径
2022-02-14自主互动学习模式下高中政治教学
2021-11-09财政学下财政职能课程思政案例
2021-10-14我国破产业务中犯罪的立法缺陷及改进建
2021-10-12企业创业法律教育教学模式
2021-10-09以民事权利为核心的社会治理模式构建
2021-07-05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途径
2021-05-25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构建
2021-05-17卫生法律期刊载文中医药法律研究情况
职称阁|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评职期刊| 网站地图

说出学术需求 解决您的问题

SCISSCIEISCOPUS

我们的服务内容

翻译润色、预审评估、发表支持、期刊推荐、国内出书、国外出书、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