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职称阁,为评职者提供职称晋升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中学生价值观教育现况与|| 财政学下财政职能课程思|| 高校党建工作与教师队伍|| 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

法律题材电影对公众法律意识的功能

来源:职称阁分类:政法论文 时间:2020-04-13 11:12热度:

  法律题材电影作为一种文学表达形式,将法律的价值蕴含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中,它不仅表达了当前社会的现实法律困境与社会诉求,通过电影创作的方式深层次探讨法律问题,经过大众对电影反思与评价达成公众与法律实践的互动,实现法律的引导作用,这不仅促进了法治观念的传播、推广了法治理念,也体现了法律题材电影不容忽视的法治功能。

法律题材电影对公众法律意识的功能

  【关键词】戏剧表达;法律意识;法律精神;法治理念

  电影采取全景式的表现方式,通过细腻的人物塑造、特殊的表情特写及着重心理描述等方式,逼真地表现整个法律事件,侧面地探索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困境和无奈,这种将观众置于故事之外,却以更贴近现实的方式让观众得到真实的法律实践体验,法律题材电影作为一种文学艺术作品,有不可忽视的法治作用。它不仅是表达现实困境和社会诉求的一种途径,不仅能够促进法治观念的传播,在阐述法律、潜移默化影响大众观念和行为与推动法治建设方面有积极的作用,法律题材电影虽是大众传媒的一种媒介,但却有别于一般大众文化形态,法律题材电影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它蕴含着丰富的法律精神法学价值。法律题材电影作为现实的一种反映,展现了大众的法治生活、法治文化、法治秩序和法治理念,也反映社会法治文化、法治精神,通过侧面的方式进一步正视法律所忽略的、但事实上客观存在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丰富大众对法律的认识和想象,并以此影响现实的法律世界,进而为我国法治建设提供助力。

  在众多电影类型中,法律影片因其剧情的跌宕起伏及其充斥着人性与犯罪内容,常常成为电影市场票房黑马,法律题材电影通过对人物关系的描述、紧凑严密的剧情设计,及重视证据复原事实,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法律对罪与罚的表现方式。这类影片不仅唤醒人们内心的正义灵魂,对新时期法治社会的建设也有积极的正面力量。当代法律题材电影大致可以做以下的分类:首先是深刻批判政治与司法制度弊端的影片,这类影片着重刻画司法实践中令人反思的事件,为引导大众承担社会正义观念形成的责任,并试图培养一种充满人文情怀的朴素正义观,唤醒大众对司法制度改革的重视与对人性内在的深思。其次是运用证据和法律伸张正义的影片,这样的电影大多将故事背景设置在英美法系国家,极力通过伸张“程序正义”来刷新大众对法律程序的认识,这也是现代法治国家司法中的鲜明特点。另外,还有通过展现当事人为权利而坚决抗争的影片,这类影片充斥着对平等、自由、尊严、权利的坚守与追求,试图传播公民意义与“法律至上”的观点,许多这类电影本身改编自真实法律事件,表达了现实的法律需求且真实展现了司法实践现状,深刻地展现某些犯罪现实的特征和本质,不仅具有较强的社会现实意义,对当代社会的法治建设与大众法律意识的建立有重要影响,例如改编自真实案件的韩国影片《素媛》不仅促进韩国对儿童性侵犯犯罪量刑标准的提高,还推动了2012年韩国有关化学阉割的实行,可见犯罪电影对社会法治的深刻影响。不过,从专业的法律角度来说,大部分的法律类电影都经不起推敲,例如《全民目击》的故事编排跌宕起伏,但法庭格局与影片中涉及的内地法律问题都不能用专业的眼光衡量。但值得鼓励的一类电影类型是农村法律题材电影,张艺谋导演的《秋菊打官司》与李保田主演的《马背上的法官》等影片,深刻地揭示了偏远乡村的群众守法、用法意识薄弱问题,将偏远落后的农村与法律话题有机地结合,对大众的法律启蒙影响可以说是尤为成功[1]。法律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治理规则,它应是相对稳定而权威的,进而预测、指引人们的行为。但由于社会生活在不断变化,社会关系法律调整对象作为也愈加复杂多变,可见法律与社会生活间的不对称也会变得突出,而一旦法律与社会相对应的问题表现在司法实践中,法律的疏漏和僵化愈加明显,这也是当前社会出现某些极端不公正现象的原因。与之相比,电影作为人文媒介有效协调法律与现实生活脱节的问题,在抽象高层次的角度上阐释法律原则,探寻立法者制定法律规范背后的原义和价值,普法宣传的正面典型与反面形象产生的剧情冲突与视觉冲击,在带给大众对于文艺背后法律内涵思考的同时,真正支撑电影的是其背后现代社会学中有关国家与社会、法律与伦理、现代与传统的对立,我们不难透过电影的隐喻一窥当代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背景下的“法律与社会”复杂性。电影是戏剧与表演的艺术,但事实上它是多个社会学科的交叉结合,也是乡土伦理、政法传统和社会法治等多种内容的大融合,如此呈现出来的悲喜剧演绎才是艺术的真谛。而今的秋菊在大众的眼中早已不是传统农村妇女的法盲代表,而成了当代普法宣传的正面典型,在法律实践中原本被忽视的许多问题,在一个逐渐完善的社会法律体系中被重视、放大、解决[2]。这种法律维权意识不仅依靠其自身的理性,还与道德观念的转变有着很大的关系,传统法学模式将法律描绘成规则,这样的规则不但符合逻辑运用的规律,且决定了法律的运作方式,而对规则本身并不注重,更多的是对运行规则的过程、环境以及受社会影响的因素等十分关注[3]。

  当然,法律题材电影作为一种文学表现形式,在表现过程中必然存在创作者个人对某些焦点的夸大、渲染,不过我们应该理智对待这种夸大,它有时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表达或是对丑陋事物的放大,但这种表现手法也并不影响法律题材电影对于公众法治理念的积极意义,反而是创作者的这种夸张手法使得法律矛盾和焦点问题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种对法律问题的文学表述既符合现实,却又高于现实,它往往将社会中最尖锐的问题抛给观众,通过艺术的表现方式引发公众对现实的感知,引导大众去关注电影故事背后的真正动力和原素,潜移默化地引导公众的法律选择[4]。在涉及法律题材电影中,我们对法律现实困境的发现和表达并不是单纯通过描述法律现象,而是表现为超脱法律本身的一种法哲学探讨,这样的思考方式从电影中的个体生命延展到了观众可能面对的一种处境或者命运,通过个体的法律观察促进社会积极反思,法律题材电影不仅集中反映了当前社会突出的社会矛盾和焦点,当这些与民众生活有普遍的联系时,强烈的代入感可以轻易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实现角色互换的可能性。电影有时是可以实现对真实社会中不公法律事件的回应和评价,将正义的尖矛直抵观众的内心,引发公众对现实社会中的法律实践问题进行广泛讨论,这种质问本身在某种程度上部分弥补了公众对正义与公平的价值追求,也是一处有效的情感宣泄出口。在这个意义上,法律题材电影成为法律人与公众、公众与公众间交流与沟通的另一种方式。在电影中,执法者与被执法者间在现代法治实践中发生的碰撞,实现了双方的对话,这种对话不仅限于电影中,也表现在电影外的现实中,带动了社会各方参与者间互动,使得公众更广泛地参与法治建设,也为中国的法治建设聚集了更多的力量、赢得了更多的关注。

  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个最大特点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推进法治,由政府推动的、由上而下的“政府——民众”式的传播。这种方式虽然有便捷和迅速的优点,但却缺少公众广泛的参与,容易造成大众难以消化的困境。但若将法治看作一种先进社会意识形态与电影相结合,寓教于乐的优势将在法律题材电影中被无限放大,从而完成法治理念大范围传播、法治文化大规模被接受的目标,既调动公众参与法治建设的积极性,强化民众对法治的主观认同,也为法治进程的推进有重要意义。当然,法治观念和法治精神要求以人为本、“良法善治”,要合理、科学地利用法律完成社会治理。法治国家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公民法治观念和法治精神的培育,这也是推动我国实现法治进程的基础,我们通过在法律题材电影中对法治观念和法治精神的故事性叙述,培养大众的法律思维、帮助公民形成法治理念。

  参考文献:

  [1]张建伟.法律电影题材大观,《检察日报》,2014年4月25日,第5版.

  [2]陈颀.电影《秋菊打官司》二十年,反思“法律与文学”——法盲与法治:秋菊们的困惑,团结报,2016年10月1日,第005版文化周刊.

  [3]梅真硕.名作欣赏,法律视角下电影《秋菊打官司》中的现实问题分析.

  [4]张曼.中国法律题材电影中的女性犯罪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论文.

  作者:吴妤婷 单位:贵州大学法学院

  推荐阅读:

  行政协议法律救济的建议

文章名称:法律题材电影对公众法律意识的功能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zflw/15561.html

上一篇:民商法的创新理念及应用
下一篇: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法律题材电影对公众法律意识的功能相关论文:

2022-05-26广告学思政元素挖掘
2022-04-11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路径
2022-02-14自主互动学习模式下高中政治教学
2021-11-09财政学下财政职能课程思政案例
2021-10-14我国破产业务中犯罪的立法缺陷及改进建
2021-10-12企业创业法律教育教学模式
2021-10-09以民事权利为核心的社会治理模式构建
2021-07-05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途径
2021-05-25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构建
2021-05-17卫生法律期刊载文中医药法律研究情况
职称阁|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评职期刊| 网站地图

说出学术需求 解决您的问题

SCISSCIEISCOPUS

我们的服务内容

翻译润色、预审评估、发表支持、期刊推荐、国内出书、国外出书、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