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职称阁,为评职者提供职称晋升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动画专业人才技能提升和|| 满洲窗造型有何艺术特征|| 中式面点历史及发展趋势|| 科技期刊青年编委队伍建||

产业转型升级如何推新型城镇化建设国家级论文

来源:职称阁分类:文学论文 时间:2019-08-24 14:47热度: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转型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均衡增长,经济增长有赖于城镇化的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然而,由于城乡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资源要素空间配置不合理等深层次矛盾问题的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升级不协调、半城镇化等现象在传统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表现比较突出,该类问题限制了城镇化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长足发展,因此,积极探索一种适合自身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将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近年来福建省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2018年初人口达到了3911万人,城镇化率达到了64.8%,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2%。“到2020年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8%左右,城镇化布局和结构更加优化,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镇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要在质上实现《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提出的这个目标,福建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仍需不断地创新探索。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和难点在于“人的城镇化”,要使转移到城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城镇化,其内在动力在于产业发展对城镇化建设的持续推动,通过产业的集聚效应,创造充足的就业机会,发挥产业对城镇化的支撑作用,为实现人的城镇化提供保障。本文在此基础上对福建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新型城镇化的互动作用机理进行探讨,从产业转型升级的角度探索适合福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

产业转型升级如何推新型城镇化建设国家级论文

  关键词:产业转型;城镇化建设

  1产业转型升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作用机制

  1.1产业结构升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动机制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仅包括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化,更包括产品形态的转换和完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分别为城镇化的推进起到不同作用。如农业部门通过技术的改造,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提供较多农业剩余生产要素,根据福建省2017年经济统计公报计算可知,福建省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从1995年的36.0:42.5:21.5变为2017年的7.6:48.8:43.16,第一产业比重所释放出来的闲置生产要素由农村向城镇转移,大部分被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吸纳,2017年全省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为996.97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35.5%①,为三大产业之首,另一方面,城镇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多样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对农村人口向城镇的集聚形成了拉力。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其关注的是城镇化“质”的进步,2017年福建省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4085.22亿元,两个传统服务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7%和13.4%,总量完成了2392.78亿元和1889.69亿元的增加值,某些新兴行业,如金融保险、计算机服务等,在第三产业中占比69.6%,实现了9802.75亿元的增加值。同时,2017年全省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199.56万人,在新增劳动力中占比42.8%,对就业率贡献较大。由此,在城镇化的历史进程中,物质基础的地位非第一产业莫属,起加速度作用,推动进程加快的地位非第二产业莫属,良好发展环境的地位非第三产业莫属,三方合力,加速了产业的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城镇化的纵深推进。

  1.2产业的技术创新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充当了推动机制的角色

  一方面,随着产业技术创新的速度不断加快,落后产业被逐渐淘汰,当地形成优势产业。技术创新先行,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随之进行配套调整,也终会完成结构内部的转变,从而整个产业实现附加值高、能耗低、各产业各部分联动发展的目标指日可待。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导致产业升级之后,必然会伴随着城市群的兴起,大量的人口集聚,从而,需求的升级又将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

  1.3产业的集聚升级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充当了推动的角色

  一方面,产业集聚的升级效应会促使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另一方面,餐饮、旅游、住宿以及运动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建设也会随着产业集聚的升级而实现,从而实现生活环境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真正实现城镇化中“人”的突破。具体如图1所示。

  2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农业的缓慢发展阻碍了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农业的缓慢发展一方面体现为农业生产效率的相对偏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是农业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其他非农部分独立发展和城镇化的基础。福建省主要年份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以及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如表1所示,从中可知福建省虽然农业从业人口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但是截至2017年,仍达到了6.9%的水平,但同时,农业所创造的价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21.7%,因此,福建省低水平的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不但阻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业的发展,也进一步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释放以及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推进。农业的缓慢发展另一方面体现为产业化水平偏低。2010~2017年,福建省农业经济仍以传统经济为主,机械化推广应用不足,近几年,农业机械动力仅实现了2.2%的增长。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福建的地形主要以山地为主,这就造成了福建无法像其他省份那样实现土地的成片整改,同时也就无法实现技术的连片推广。另外,农业现代产业化经营发展层次较低,据统计,2018年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仅为359家②,而其研发投入比例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产业现代化的结果必然带动农村的城镇化,农村的城镇化也必然推动农业的现代化,从产业结构和空间载体的角度相辅相成。反之,若这二者中,有一方发展不足,也势必会影响另一方的发展,如农业产业化程度不足将会导致农业发展后劲不足,从而减缓新型城镇化的进程。

  2.2工业创新能力不足致使城镇化质量低下

  在“微笑”的价值链曲线中,如图2所示,福建很多传统制造型企业更多的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集中在“微笑”曲线的最低端,也就是生产活动更多地表现为组装、生产和加工制造等环节,而“微笑”曲线的高端,如以技术密集型和信息管理密集型为主的研发活动、生产性管理服务等生产活动则相对处于比较缺乏的程度。这种产业发展道路被概括为“代工———出口———微利化———品牌、销售终端渠道与自主创新能力缺失———价值链攀升能力缺失”的路径依赖。另一方面,很多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会借助“圈地”、“造城”等方式集聚,形成了一些形式上宏大的产业集群,但由于都是同层次的企业,所以仅仅只是实现了地理位置上的集聚,而并未实现产业上下游的融合,更没形成产业价值链的配套体系,产品在低档次,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上重复生产,技术、知识密集型企业发展不足。因此,外生式的产业发展模式必然导致城镇化质量低下的问题。

  2.3第三产业的发展不足减缓了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的速度

  总体上,福建省的第三产业虽然近些年在总量和规模上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如2017年福建省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7.6:48.8:43.16,但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还是第二产业。和国内的其他省份的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相比,如江苏的50.3%、浙江的52.7%、广东的52.9%,福建名列最后,另外,和发达国家60%~80%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则更为明显。内部结构和地区发展上,2017年,福州、厦门和泉州的GDP产值名列福建省各省市经济的前三名,并且在内部结构上,该三市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总和在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中占据了64.5%的份额,其他剩下的6市才占35.5%的份额,地区发展严重失衡。如表3所示,2017年全省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分别位居前四,占比总和从2010年的62%变化为2017年的55.6%,而剩余的其他产业等所占比重2017年仅为44.5%,这表明内部结构发展不平衡,部分行业过热。因此,发展不足的第三产业对于福建省经济的质量改善和效益提升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第三产业对城镇化具有集聚效应,由于第三产业发展不足,所以试图通过该集聚效应来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也没有产生必要的结果。

  3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3.1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产业升级对城镇化建设的溢出效应

  (1)积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生产资料和科学的管理方式拓展农业,形成闽东南高优农业、闽西北绿色农业、沿海蓝色农业三条特色产业带的农业格局。由于农业分散的小规模生产方式不利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同发展,所以同时要对农业的整体产业体系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产业链的额深化。(2)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实现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延伸,福建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从科技投入、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从产业价值链低端的生产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高端环节攀升,大力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以及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催生人口结构和产业空间的优化,提高城市发展质量。(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福建应加快信息化和专业化的应用,形成价值链高端和业态新兴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如现代物流、金融业、信息服务等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以及以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建设连接海峡两岸的现代物流中心。利用“一带一路”的契机,建设具有福建特色的旅游品牌,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以及精品旅游线路的形成。因此,福建省应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提升竞争力,强化产业支撑,充分发挥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对城镇化建设的带动作用。

  3.2分层次、有重点、有差别地培育具有特色的产业体系

  由于福建省内部存在产业布局不平衡的现象,福州、厦门以及泉州等中心城市虽然近年来实力在持续不断地增强,但是产业对于城镇化建设的支撑能力较弱,所以为了解决产业布局不够合理而导致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应重点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高效和高附加值转变,以此增强对其他市县和周边临省经济的辐射带动;中等城市要加快“退城入园”的步伐,利用资源集聚,发展高新园区,依托园区内的重点骨干企业整合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培育高新产业,加强产业内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形成分工明确、协作配套的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发挥区域次中心城市的作用;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充分利用土地、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成本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和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促进人口、产业向城镇聚集,强化城镇核心竞争力。

  3.3规范和完善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和城镇的融合发展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持久动力,产业园区是打造产业升级的重要平台和载体。福建省要按照“产城一体”的要求,一方面,依托园区内的重点骨干企业整合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加强产业内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形成分工明确、协作配套的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完善园区生活生产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园区综合承载力。把产业园区的建设作为连接产业和城镇发展的结合点,促进福建省服务、金融、教育等各行业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斌.以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机制研究[J].求实,2015(02):59-64.

  [2]廖宵梅.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机制、问题和对策[J].生态经济,2018(06):111-116.

  [3]黄勤,杨爽.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J].经济纵横,2014(01):44-47.

  [4]陈晖涛.强化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对策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22-28.

  [5]黄勤,曹汐.产业转型升级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J].城市问题,2016(07):64-68.

  作者:刘佳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文章名称:产业转型升级如何推新型城镇化建设国家级论文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wslw/13561.html

上一篇:技术期刊轴承工业发展方向
下一篇: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平台的差异互补与融合


产业转型升级如何推新型城镇化建设国家级论文相关论文:

2022-09-20一带一路水利工程学科留学生招生培养
2022-09-13比较文学危机论回顾与反思
2022-07-20T台妆容设计与服装表演搭配
2022-07-13茶文化艺术设计理念与实践
2022-06-11网页设计课程中多媒体教学
2022-06-01动画专业人才技能提升和职业道德培养
2022-05-31型化音乐电台发展策略
2022-05-25广告学文化研究策略
2022-05-18古典装饰性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运用
2022-05-16传统凤鸟纹样在图形设计中应用
职称阁|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评职期刊| 网站地图

说出学术需求 解决您的问题

SCISSCIEISCOPUS

我们的服务内容

翻译润色、预审评估、发表支持、期刊推荐、国内出书、国外出书、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