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职称阁,为评职者提供职称晋升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软件开发工程伦理问题及|| 云计算下计算机网络安全|| 互联网下水利经济规划发|| 电子商务专业群人才质量||

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的阶层差异

来源:职称阁分类:电子论文 时间:2019-08-15 13:57热度:

       本研究基于CFPS2014 数据,采用倾向值加权法,探究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的阶层差异,旨在探索数字不平等与现实社会不平等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应用通过技术效应与资本效应两个路径提高了个人工资收入。技术效应与资本效应均具有阶层差异,因此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具有阶层差异:中地位阶层的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显著高于低地位阶层,支持了资源强化理论的假设。但研究同时发现,高地位阶层的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并不显著高于中、低地位阶层,即支持了资源替代理论关于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存在阈值的论述。这说明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与阶层的关系呈倒“U”型,将拉大中—低地位阶层间收入差距,缩小中—高地位阶层间收入差距。

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的阶层差异

  关键词:互联网工资溢价;阶层差异;数字不平等;倾向值加权

  一、研究问题

  时至今日,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重大影响,其中

  之一是:它成为提升个人收入的重要资源。互联网能够降低信息获取成本,帮助人们增强人力资本,寻找和竞争更好的工作(Anderson et al.,1995)。克鲁格(Krueger,1993)发现,使用计算机的工作者可以获得10%~15%的工资溢价。互联网对个人收入的提升作用被称之为互联网的“工资溢价效应”(庄家炽等,2016;刘志龙、靳文杰,2015)。

  随着计算机、手机等互联网接入设备的普及,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已经迅速普及、进入了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来自互联网的工资溢价效应。在此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互联网的使用将扩大还是缩小阶层间的收入差距?同样使用互联网,不同阶层享受到的工资溢价效应是否一致?本文使用北京大学2014 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数据,应用倾向值加权法,主要探究以下问题:互联网的工资溢价效应是否具有显著的阶层差异?如果有,其作用机制是什么?将对阶层间收入差距产生什么影响?

  二、文献回顾

  (一)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及其形成机制

  所谓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即因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而为个人带来的额外增加的工资收入。1993 年,克鲁格在探究计算机革命给工资结构带来的影响时,检验了在工作中使用计算机的人是否比同等条件下

  不使用计算机的人拥有更高的工资,结果显示:使用计算机的工作者在他们的工作中可以获得10%~15%的工资溢价(Krueger,1993)。庄家炽等人将通过快速适应互联网技术而给人们带来的额外工资收入,称之为互联网对工资的“溢价效应”(庄家炽等,2016);其他学者也有类似的发现(刘志龙、靳文杰,2015)。

  关于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的形成机制,即互联网如何能够增加个人工资收入,已有研究多从技术效应或资本效应来解释。前者强调技术进步与互联网技术应用带来的直接收益,而后者强调互联网对个人资本状况的增强带来的间接收益。

  技术效应从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供需的角度来解释计算机与互联网应用对工资收入的提升作用。计算机与互联网的使用,可以把人们从传统劳动中解放出来,去从事更具创造性的、高效的工作,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并使人们获得更高的工资收入;基于技术进步的替代效应,计算机的普及会替代相当一部分人力

  资源(刘志龙、靳文杰,2015);同时,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无疑会增加劳动力市场上对掌握此技能者的需求,进而增加互联网使用者的工资收入(Autor, et al.,1998)。列维和默南(Levy and Murnane,1996)也

  认为接入网络的计算机可以增强个人完成大量任务的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且能够使得管理者更好地管理员工;同时计算机化办公可以改变技术要求,增强对技术使用者的需求,从而提高使用者的收入。可见,从技术角度看来,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其使用者的工作效率,创造更大产出和价值,而且增加了劳动力市场对其使用者的需求,提高了工资收入;同时还实现了技术资本对劳动力资本的替代,而前者对雇佣者、被雇佣者及整个生产体系都具有更大的附加值。因此,互联网对个人工资收入具有积极影响,即所谓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资本效应的基本逻辑是认为,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能够减少信息获取成本,极大地扩展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使人们更方便地获取海量资源,增加人力资本积累,提升个

  人素质,从而增强自身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和获得更好工作的能力,进而获得更多的工资收入,间接实现工资增长(Anderson et al.,1995;Spooner and Rainie,2000;Dimaggio and Hargittai 2001;DiMaggio,2004;庄家炽等,2016)。

  (二)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的差异研究

  虽然已有的研究证明了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并从各自视角解释了其形成机制,但正如迪马乔(DiMaggio,

  2004)所言,我们还要关注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的差异或分化状况,受社会结构因素影响,不同群体使用互联网所获得的回报是不一样的。这种互联网回报的群体差异及其形成机制,以及和现实社会不平等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等问题,在当前互联网应用与社会不平等关系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就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的差异来说,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性别和城乡差别上,二者都属于社会的结构性差异。男性相对于女性属于优势群体,城市居民相对于农村居民属于优势群体,很多研究以此为核心,讨论了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在优势群体和劣势群体间的差异。

  互联网作为一种提升个人工资收入的重要资源,研究者在解释其工资溢价效应在优、劣势群体间的差异

  时,一般借鉴了罗斯与米洛夫斯基(Ross and Mirowsky,2006)提出的资源替代理论和资源强化理论。资源替代理论认为,当资源可以相互替代时,一种资源的存在会削减其他资源缺失带来的危害,而其他资源的缺失会使得这种资源更加重要。劣势群体仅拥有少量资源,缺失多种资源,因而会更加依赖已有的某种资源。对于优势群体,更多的资源、选择和机会使得任何一种资源都非必不可少,因为缺乏一种资源可以通过其他多种资源来补充。所以相比优势群体,劣势群体从某种特定资源中获益更多。与之相反,资源强化理论认为,多种资源会叠加并放大彼此的影响,其他资源的缺失会使某种特定资源的作用变弱。劣势群体缺乏其他资源,所以从某种特定资源中获益更少,而优势群体将获益更多,资源的叠加效应会延续和扩大他们的优势。

  互联网的工资溢价效应,同时适用这两种充满张力的理论假设。一方面,互联网作为一种便捷可及的社会资源,能够通过在线学习、查阅资料、在线交友等方式转化为教育、医疗、社会网络等资源(Spooner and Rainie,2000;Pandy et al.,2003; Wellman,2001),从而弥补其他资源缺失造成的损失,所以劣势群体

  可能更加依赖互联网资源并从中获益更多,具有更强的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因而互联网可能会缩小现实

  社会的不平等。另一方面,职业和阶层地位会影响互联网使用的效率,优势群体能够利用其已有的资源更快地、更有成效地使用互联网(DiMaggio,2001;李升,2006;郝大海,2014),从而获得更多的收益,即具有更

  强的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因而互联网可能会扩大现实社会的不平等。

  目前,已有研究多遵循资源强化理论的思路。如庄家炽等(2016)认为,当前女性相对于男性属于劣势群体,社会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导致女性在互联网使用机会和使用效率上处于劣势,社会性别歧视导致同样使用互联网的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评价仍低于同等条件的男性;同时,男性具有更强烈的使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再学习和人力资本再积累的偏好。所以女性的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低于男性,网络空间实现了性别不平等的再生产。他使用“第三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证明了女性的互联网工资溢价为男性的90.6%。也有研究支持了资源替代理论,如刘志龙、靳文杰(2015)基于CFPS2010 数据,发现计算机网络能够带

  来 27.9%的收入溢价,其中城市居民溢出25.7%,农村居民溢出29.3%,证明计算机网络能够显著提高居民的工资收入,且对农村居民的提升效果更强,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他们并没有对这种现象提出理论上的解释。同时在方法上,他们分别以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为样本构建回归模型,对比两组模型中的互联网应用变量的回归系数,但没有对组间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

  (三)当前研究局限

  当前研究已经证明了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解释了其形成机制,并关注到了优势群体与劣势群体间的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差异,以及对现实社会不平等结构的影响。但仍存在以下三个局限:

  第一,当前研究在理论视角方面局限于资源强化理论,即着重分析优势群体的已有资源如何与互联网资源产生叠加效应,提高其互联网使用效率,促使其获得更强的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但对与之呼应的资源替代理论却重视不够,这便遗漏了一种重要的理论可能,从而导致理论分析和假设验证的过程不够全面;尽管有实证研究的结果支持了资源替代理论,但并没有进行理论阐释。实际上,互联网满足资源可替代性的假设,有可能通过资源的转换与替代,增强劣势群体的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

  第二,当前研究仅关注了性别和城乡差异对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的影响,但对社会阶层结构的影响则关注不够。社会阶层体现着个人在社会不平等结构和资源分配体系中的位置,往往能够更有效地区分不

  同群体间的资源差异。实际上,当前已有关注互联网与阶层结构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涉及的是社会经济地位或职业地位如何影响互联网资源的占有与使用(程士强,2014;郝大海,2014),互联网使用对现实社会

文章名称: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的阶层差异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dzlw/13481.html

上一篇:面向数据体系结构的数据性能与价值
下一篇:系统科学方法与系统性风险


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的阶层差异相关论文:

2022-09-20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路径
2022-07-18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堂教学实践
2022-07-14工业机器人在汽车智能制造中应用
2022-06-285G网络技术智能收割通信系统优化
2022-06-27信息安全投资规划项目质量管理
2022-06-18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施工中运用
2022-06-15煤矿机电安装问题及提升措施
2022-06-09企业ERP建设前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议
2022-06-06力量训练器抑振参数集知识表达
2022-05-19机械螺纹类零件数控机床加工技术
职称阁|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评职期刊| 网站地图

说出学术需求 解决您的问题

SCISSCIEISCOPUS

我们的服务内容

翻译润色、预审评估、发表支持、期刊推荐、国内出书、国外出书、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