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职称阁,为评职者提供职称晋升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 嵌入式Linux系统在数字化医||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医|| 采供血工作中优质护理||

气液模式下的中医基础理论

来源:职称阁分类:医学论文 时间:2020-06-09 09:09热度:

  气化理论是中医重要理论基础,这一理论的建立深受《易经》思想的影响,通过对机体气化的特点、形式、层次的深入探讨,用气液模式对中医的理法方药加以深入浅出,形象化的解读,为中西医融合的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气液模式下的中医基础理论

  关键词:气化理论;气液模式;中医基础理论

  气化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气化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总的表现形式[1]。这一理论来源于古人对天地运行变化的描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正是对这种运动模式生动描述。中医的思想理论的建立,和《易经》息息相关,可以说是易经思想的具体应用。《素问》中有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就是对气化模式的精准描述,结构模式如图1。

  1运化过程

  1.1总体描述

  “味到化”是人体运化的精细提纯过程,随气化的深入,层次越来越精妙深入,物质由相对具象化的物质形式转化为无形[2]的精微物质。“化到味”是精微物质不断转化为相对具象的物质,或者描述为转化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的运行机制,例如西医中神经体液的调节机制,有形的食物,经过人体的生理生化的运化,生成各种激素、体液成份,这种激素和成份反过来调控身体的各种生命活动,维持机体的正常形态和生命活动。

  1.2微观描述

  气和味是中医气化的基础,也是人体运化中主要的形式转化。气的运化过程:气不断运化,分成厚的部分和薄的部分,薄的部分出入升降,进出皮肤腠理,成为调节身体功能的营卫之气,处于相对外层;厚的部分继续不断转化成精细物质态,不断向上转化。中药通过温、热、辛甘等属性的药物实现转化为气。味的运化过程:味中薄的部分(精微物质)藏于五脏,味厚的部分过身体的孔窍排出体外,中药用温热寒凉,酸苦甘辛咸这种气和味实现对人体的这种调节。

  2五脏六腑的运化机制

  医家黄元御对气机运化描述最为简单形象,“中气为轴,四维如轮”[3],脾胃相揉磨水谷,产生中气是机体气化运动总推动力,运化四维,属土统血;肾阳启动开始气化升腾一个是收藏,水气升腾,濡养肝木推动肝胆的运动,受五脏六腑的精气,运化为后天之精,繁衍生息;肝胆属于木性,藏血,主疏泄,共同完成升降运动,也就是生发和疏泄的作用,推动心和小肠实现宣通的作用;心和小肠属火,统调周身血脉,主一身的神(中枢),心和小肠相协调完成气机的升降运动;肺具有宣发和敛降功能,调节一身的气脉,输布阳气,通过和大肠的作用完成上下气机的运动,总的趋势是敛降,推动肾的功能发挥;肾属水收藏五脏之精,肾和膀胱完成水的气化过程,同时调节全身水液代谢;三焦与五脏六腑相交通,通过五脏六腑的具体的运行,使得精气神形的气化过程得以具体化。见图2。图2五脏六腑的运化机制

  3气液模式的建立

  3.1气液模式描述

  将人体的气化过程,形象化为一个烧水的鼎炉,水火的共同作用成为动力,推动内部不断旋转盈缩变化的气团,在自身不断变化完成小循环的同时,亦不断升降循环运动,完成大的气团运动。因在这个循环中位置的不同,气和液的比例也不同,比例不同的气态、液态在局部的表现就构成了脏腑的功能和状态,分别可以代表阴阳、气血、营卫、升降、相反相成都可以用气液比例分别代替。用这两个最直接的气液状态模式可以避开复杂的中医语言,单用易经的原理一样可以描述机体的运化机制。气和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气体和液体,只代表处在运化、变化中的气态和液态。这个气态和液态分别指机体运化过程具有的无形和有形的物质,气液只是这种状态的抽象化表述。

  3.2气液模式的原理应用

  举例如下:常态下:寒作用在体表,直观的影响是整个循环的气团运动速度受到了抑制,气团呈收缩状态改变,随时间推移会出现,气态减少液化的增多。体现在皮肤浅层次的影响是皮肤腠理之间的气液平衡态打破,局部循环减速,周身会有毛孔开合受到影响,出现周身紧束感,畏寒怕冷;病邪深入,影响更深层次的气化运动,影响到肺,造成肺的宣发肃降功能障碍,机体会做出咳嗽咳痰的本能反应。若病邪力量强大,造成肺的运化受到极度抑制,反而就会出现热的现象。那是因为肺的局部气液模式被阻隔,无法和外界相交通,机体运化产生的热无法流通,出现内热外寒的表现。其他出现诸如肠胃功能的抑制,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症状;心脏的运化功能也会被抑制,出现心慌、压迫感;肾脏的气化也会被抑制,表现出小便清长、繁殖能力下降等等。偏态下:不同气液平衡造就不同体质的人群,例如本身体质属阴虚体质,受寒因素叠加,外寒内热,气机交通受阻,更加偏态,身体可既有怕冷、畏寒症状,又有咽喉肿痛、黄痰、小便黄赤、胃肠反酸呕气等表现,这就是中医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辨证的原理,虽表现各异,但本质是气液模式的失衡所致。其他致病因素也大体这样,对气液模式的影响而出现不同的表现,不再赘述。

  4气液模式下的诊断和治疗

  4.1诊断原理

  致病因素对气液模式的影响,而出现的“形-气-精-神-气-精-形”循环的改变,气液模式因气液比例不同,表现在脏腑上各具不同的特性。总的原则:气液平衡的,在精气神状态上是充盈而适度,颜色鲜活的,不过度外露或内藏,通过脏腑对应在体表的神色、皮肤、毛发、筋骨等加以观察。具体方面:举例平衡打破,气多液少。望诊:必然出现整体气机运化偏向于活跃,神色上充盈是过度的,面色外显,颜色过于鲜艳,颜色出现在不该出现位置。色诊[4]:青黑主痛,对应血液瘀滞;黄赤主热多为风邪致病,风邪容易化热呈现赤色;白色主寒,多为寒邪,寒邪多是气血敛缩,如在舌尖(其他部位颜色也会变化,心尖易于观察和描述)的位置出现过度的红色,舌体短缩,表示局部气液为气多液少,表现就是所谓“上火”,津液不足,在西医临床上可能判断为发炎的前期表现,到后期出现血象的改变。闻诊:气液模式不同,在气味上会出现酸苦甘辛咸的味道厚薄程度不同,比如病人打嗝反酸味,可以大概判断病人胃酸分泌过多,中医描述为胃火过盛。在声音也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如响亮、低沉、高亢、沙哑、尖锐的表现。问诊:会出现诸如口苦、反酸、金属味道、咸味之类,情绪低沉,浑身束缚感,怕冷之类。切诊:诸脉也会出现迟缓、弦紧、大小、深浅的变化,骨骼四肢的活动形式、硬度等等都会不同,总而言之是形征相对,意象相符的,这里不再赘述。

  4.2治疗方法

  用气液模式是利用易学思想,对中医理法方药加以简单化、描述不同而已,治法治则是一样的。中药具有温热寒凉,酸苦甘辛咸的不同属性:酸味升发中有收敛,苦味敛中有散,辛味散中有降,咸味化中有藏,甘味润中有缓。组方的秘诀是对气味的合理搭配,落实在药物上关键是种类,核心是配比;针的核心是金的属性的应用,金属性本身具有土和水的特性,又能制衡木的特性,当然对气液模式可以施加有效影响,只不过这种影响是非具象化的影象,是在气的层次去影响的。当代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对经络穴位的检测,只能是盲人摸象的总结,很难窥其全部,因为经络穴位具有非形质化的属性。运用针法的核心是深浅、位置,这也是气机运化层次的不同的必然结果;推拿是用手法改变局部的筋节、肌骨,去间接影响气化过程,属于从形入手。与导引、禅观[5]、内观[6]等等之类相类似,是通过长期的特定方法的训练,最终从气或从神的方面去影响气机的变化,这种影响方法更加精妙,操作更加复杂,没必要过于神秘化。总之,建立气液模式,可以将复杂深奥的中医学理论简单化,让晦涩难懂的中医专业术语易于理解,虽然这种模式不尽成熟严谨,难免存在描述错误,但是为中西医更好地融合,便于临床医生入手,仅作为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探索,作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张登本.中医气化理论的内涵及其意义[N].中国中医药报,2017-11-23(4).

  [2]孙广仁.古代哲学的气化学说与中医学的气化理论[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25(5):1-4.

  [3]清·黄元御.四圣心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789-790.

  [4]王颖晓.意象思维对五色诊理论形成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7,24(2):183-184.

  [5]南怀瑾.习禅录影[M].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6:48-71.

  [6]洪启嵩.内观禅法[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16-70.

  作者:刘立刚

文章名称:气液模式下的中医基础理论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yxlw/16103.html

上一篇:医学生物化学传统课堂教育教学模式
下一篇:护理专业技能实践能力


气液模式下的中医基础理论相关论文:

2022-07-16临床药学本科生毕业课题设计教学
2022-04-27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学风建设创新路径
2022-04-18嵌入式Linux系统在数字化医疗设备中实践
2022-04-14奥美拉唑治疗活动性胃溃疡临床
2022-04-09食品防腐剂的生产和使用
2022-04-02口腔医学专业分类就业观念
2022-03-29临床护理路径在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
2022-03-28手术室优质护理对剖宫产产妇影响
2022-03-26采供血工作中优质护理
2022-03-26普外科护理中细节化护理
职称阁|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评职期刊| 网站地图

说出学术需求 解决您的问题

SCISSCIEISCOPUS

我们的服务内容

翻译润色、预审评估、发表支持、期刊推荐、国内出书、国外出书、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