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职称阁,为评职者提供职称晋升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 嵌入式Linux系统在数字化医||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医|| 采供血工作中优质护理||

高校健康管理专业建设的问题现状

来源:职称阁分类:医学论文 时间:2018-12-15 10:56热度:

  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高校健康管理专业建设的问题现状的相关内容,本文作者就是通过对健康管理的内容做出详细的阐述与介绍,特推荐这篇优秀的文章供相关人士参考。

高校健康管理专业建设的问题现状

  关键词:健康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日本

  高校20世纪80年代以来,健康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与行业在西方兴起并日趋完善,目前健康管理专业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并形成为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健康管理愈发受到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经过10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健康管理在理论研究、产业实践和市场培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但是,与快速发展的健康管理产业相比,我国的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健康管理专业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仍然相对滞后。与我国相比,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高校设置健康管理专业,并根据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对其人才培养体制进行了多次的优化与改革。截至目前,日本已经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制,为其健康管理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我国与日本在社会背景等方面具有较多相似之处,因此借鉴日本高校健康管理专业建设经验,对于我国高校完善健康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具有重要意义。

  1日本的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健康管理在日本学术界内定义较为宽泛,涵盖范围可包括卫生政策研究、医疗机构管理、运动科学与康复治疗、健康促进与管理等多个领域。目前,日本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学历培养体系,涵盖博士、硕士、学士以及职业教育等各个学历层次,一般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技术型三种类型。其中,研究型以京都大学(人类健康研究科)、庆应义塾大学(健康管理研究科)等日本一流大学为代表,以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为主;应用型以东海大学(健康管理学专业)、关西大学(人类健康学部)等普通本科院校为代表,以培养4年制本科人才为主;技术型以武藏丘短期大学(健康科学系)、秋田福祉专门学校(健康福祉管理系)等专科院校为代表,以培养2年制职业技术人才为主。在职业技术资格方面,由日本成人病预防协会主办的健康管理士职业资格考试于2010年开始正式实施,截止目前已经有超过6万人获得健康管理士资格,影响范围日益扩大。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健康管理士职业资格考试采用“指定校”制度,即日本成人病预防协会在设置健康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中选择符合其考核标准的“指定校”(包括大学、短期大学和专门学校),在课程设置、技能实践、考试内容等方面向“指定校”提供指导建议,并根据社会实际需求进行动态调整,便于学生在毕业之前获得健康管理士职业资格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图1)。目前,已有中部大学(生命健康科学部)、东海学园大学(人类健康学部)等48所高校成为健康管理士指导员资格考试指定学校,毕业生质量获得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2日本高校健康管理专业建设基本情况

  按办学性质与资料的可获得性,笔者利用在日本高校担任特别研究员期间,选取4所本科以上层次高校,包括:京都大学(人类健康科学研究科)、庆应义塾大学(健康管理研究科)、东海大学(健康管理学专业)、关西大学(人类健康学科)采用文献法、实地调研、案例研究等方式调查研究目前日本高校健康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体系以及毕业生需求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1日本高校健康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特色

  在健康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方面,日本高校普遍强调: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加剧以及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慢性疾病康复与管理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课题。为全面提高人类生活质量(QOL),培养具备以医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背景,综合掌握临床医学、保健学、公共卫生学、精神医学、社会学以及社会福利学等知识技能和相关实务,能够在医疗服务机构、社区服务支援中心、卫生文教等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在基本素质方面,日本高校的共性在于要求培养的人才具有高度的国际化视野和人文关怀精神,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与沟通协调基本素质,以促进提高人类健康远大目标为己任,拥有从事医疗、保健、教育以及社会福利等相关行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根据学校定位和专业特色,日本高校在培养目标上存在一定差异。京都大学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医学研究教育资源,其人类健康科学研究科依托于本校医学部优势资源将培养方向细分为护理学科、医学检验学科以及康复科学学科(RehabilitationScience)三个专业方向,侧重于培养具备高端医疗技术的健康管理行业从业人员。庆应义塾大学具有深厚的经营管理学术传统,其健康管理研究科侧重于培养具有丰富知识背景的跨学科、跨专业复合型卫生政策研究与医疗机构管理人才,特别强调学生必须具备高度的实证分析能力。与前二者相比,东海大学健康管理学专业侧重于培养学生具备以营养科学、运动科学以及精神科学为核心能力的应用型健康促进与管理人才。而关西大学健康福祉学科划分为体育与健康、健康与福祉两个主要方向,分别从运动康复与社会福利两个不同角度侧重于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管理技能在个体层面的运用以及对宏观卫生政策的研究与分析能力。综上所述,日本高校健康管理专业在制定培养目标方面强调结合自身学科优势以及人才需求结构进行细致的定位划分,较为完善地构建了面向市场需求的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2.2日本高校健康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

  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是实现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日本高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方面结合各自学校定位、办学层次、学科资源以及人才需求动向,在健康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方面既存在共性,也有一定差异。在共性方面,日本高校普遍将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课(基础科目)、专业基础课(应用科目)以及毕业设计与实践(演习科目)三个模块。在公共基础课方面,各高校侧重于培养学生在哲学、外语、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在专业基础课方面医学保健类主要设置临床医学基础、临床心理学、公共卫生学、健康运动学、精神保健学等课程;经营管理类主要设置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原理、社会保障政策、社会调查方法、医院管理学等课程。在毕业设计与实践模块设置方面,日本高校普遍采用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即高校与政府相关部门、医疗服务机构或健康管理企业开展联合人才培养,通过高校与当地健康管理机构合作建设实习基地,高校教师负责选定实习课题后,学生在实习基地由实践教师负责指导完成课题研究,以培养学生岗位适应力和实践能力。同时,高校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授课内容定期邀请或聘请政府官员、行业专家等人员开设专题讲座,拓展学生知识面。日本高校一般要求学生在卫生医疗机构、健康管理相关企事业单位经过实践学习与评价后,结合实习过程完成毕业论文或研究报告后才能获得学位。日本高校健康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专业基础课模块的特色科目设置方面,如京都大学人类健康科学研究科依托医学研究资源专门设置高级护理管理学、运动机能开发学、脑机能康复学等特色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前沿高端医疗技术;庆应义塾大学健康管理研究科则设置医疗经营战略论、健康产业开发论、医疗医药产业论等管理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卫生政策研究与医疗机构管理能力;东海大学健康管理学专业设置营养学、运动学、运动康复学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备运动与营养相关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关西大学健康福祉学科在宏观政策方面设置社会福利政策、地域福利理论、公共扶助理论等课程,在健康管理技能方面设置健康指导理论、病患沟通理论等特色课程,从两个不同方向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综上所述,日本各高校结合培养目标要求,在健康管理人才应具备的专业基本素质和知识结构方面形成广泛共识和较为成熟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各高校结合研究生与本科生培养层次、本校优势资源以及专业能力培养方向等具体情况,在特色科目的设置方面体现了较为鲜明的差异化特征。在实践能力方面,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全方位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保证毕业生质量。

  2.3日本高校健康管理专业人才需求

  从日本高校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就业情况来看,在研究生层面京都大学人类健康科学研究科2011年共有42名硕士毕业生,其中在继续攻读博士学位5人,占比11.9%;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就职17人,占比40.5%;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就职3人,占比7.1%;政府部门等其他行业占比40.5%,显示出京都大学毕业生在科学研究、医疗服务行业等高端技术部门具有较强竞争力。与京都大学相比,庆应义塾大学健康管理研究科毕业生就业方向多集中在卫生政策研究机构、医疗咨询服务公司、人寿保险公司、金融证券企业以及制药公司等部门,显示出其毕业生在卫生政策研究以及医疗机构管理岗位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本科生层面,东海大学健康管理学专业2016届毕业生中,在医疗机构与社会福利行业就职比例高达82.3%;在政府机构等部门就职比例为6.2%,显示出该校在培养医疗服务行业应用型人才方面获得社会认可度较高。关西大学健康福祉学科总体就业率为97.8%,与东海大学相比,该校在医疗机构与社会福利行业保持了较高就业率的同时,突出特点是毕业生从事中小学教师等教育行业比例较高,显示出该校在培养健康教育与指导专业人才方面具有优势。另一方面,日本高校普遍建立了长期的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机制,即高校对学生毕业后3~5年的就职行业、单位、从事的业务内容等情况进行定期调查,并与毕业生就职较为集中的企业建立了协调沟通机制,及时发现学生在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通过调整课程体系或改善教学过程等手段实时改进。总体来说,由于日本各高校健康管理专业在设置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方面各具特色,其毕业生在健康管理行业不同部门基本能够实现“对口就业”,在满足人才市场需求的同时能够切实发挥毕业生专业能力,实现了用人单位和人才的双赢。

  3对我国健康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启示

  3.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发挥已有办学资源优势和特色

  培养目标是高校专业建设的核心,从我国现有24所设置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高校的办学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宽泛模糊,由此导致课程体系设置缺乏特色,毕业生知识技能与就业市场实际需求脱节等问题[2]。健康管理专业是典型的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借鉴日本经验,笔者认为我国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各高校应依托自身已有优势办学资源,结合办学层次、学校定位以及对未来人才需求趋势进行科学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准确地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如医学背景院校可将培养目标设定为在健康管理领域应用临床医学、护理学、康复医学等知识技能的医疗专业人才;理工背景院校侧重于培养医疗机械、康复器械与信息技术平台研发专业技术人员;财经背景院校重点培养具有卫生政策分析、医疗机构管理等相关能力的政策研究与管理型人才。各高校通过设置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人才培养网络体系,满足健康管理行业不同岗位需求。

  3.2基于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

  以培养目标为核心,我国各高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方面应设置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课程模块,结合毕业生就业方向强化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3]。如医学背景院校可设置临床医学、护理学、老年医学、康复医学等课程,将核心能力培养定位于在健康管理领域应用医学康复技术的实践能力;理工背景院校可增设医疗机械学、自动化控制、人工智能、网络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将核心能力培养定位于医疗康复设备与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开发能力;财经背景院校可增设医院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政策学等课程,将核心能力定位于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医疗政策等分析研究能力。通过在专业基础课模块增设特色科目,避免由于各高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方面千篇一律、包罗万象而导致毕业生知识结构高度趋同,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局面。

  3.3结合职业能力要求,创新教学过程与人才培养模式

  在我国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健康服务市场对于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尤其是对符合健康管理服务行业职业要求的专业人才需求与日俱增。但是,从我国高校的现状来看,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历教育与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考试之间在基本要求、设置科目、实践技能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导致高校培养的部分健康管理专业学生不能顺利取得本专业从业资格,专业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4]。因此,借鉴日本经验,我国高校应探索与职业资格考试组织机构建立类似日本的“指定校”制度,高校可结合资格考试机构要求建议完善本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在人才能力培养方面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由于健康管理专业具有复合型前沿学科的特点,涵盖理论内容广泛、实践能力要求高,因此传统的以高校为单位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再适合快速发展的健康管理专业[5]。为此,我国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健康管理行业优质企业之间应尽快形成协同培养机制,尽快探索建立网络化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实现高校之间教学资源共享,互相借鉴,扩展学生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机制,应用企业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创新教学过程,切实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3.4建立基于市场需求的就业评价和反馈机制

  健康管理专业是一门在我国发展不足10余年的新兴学科,与快速发展的健康管理服务市场和人才需求相比,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因此,在我国高校亟需建立基于市场需求的就业评价和反馈机制,高校与毕业生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互动沟通管道,对毕业生的基本素质、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进行长期跟踪调查、客观评价并根据反馈建议及时发现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实时对课程设置等进行评估调整,形成动态的跟踪—评价—改进调整机制,以便在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充分发挥毕业生专业能力。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健康管理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专业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并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为健康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带来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空前机遇。为此,我国高校健康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应积极借鉴先行发达国家有益经验,在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高校办学资源优势和特色,创新课程体系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构建高校与高校之间相互配合、高校与企业之间相互依托、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结合的“超常规、多层次、多渠道”的网络化人才培养体系,并根据基于市场需求的就业评价和反馈机制不断优化健康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有效提升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以满足新时代我国健康管理产业快速发展需求[6]。

  参考文献:

  [1]赵芳,刘清峰.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培养现状[J].智慧健康,2016,2(1):9-13.

  [2]黄小玲,曾渝,钟丽.健康中国背景下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6):821-823,827.

  [3]任建萍,刘肖肖,莫以凡,等.健康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6):82-83.

  [4]莫以凡,任建萍,周驰.高校临床医学实践教学的问题分析与改革思考———以健康管理专业为例[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2):234-239.

  [5]曹维明,张红霞,杨华,等.台湾高校健康管理专业建设现状及启示[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2(2):163-167.

  [6]向桢,向月应,董薇,等.国内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17,33(7):659-661.

  作者:张建 单位:海南医学院

文章名称:高校健康管理专业建设的问题现状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yxlw/11231.html

上一篇:临床医学英语教学的调查
下一篇: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育路径


高校健康管理专业建设的问题现状相关论文:

2022-07-16临床药学本科生毕业课题设计教学
2022-04-27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学风建设创新路径
2022-04-18嵌入式Linux系统在数字化医疗设备中实践
2022-04-14奥美拉唑治疗活动性胃溃疡临床
2022-04-09食品防腐剂的生产和使用
2022-04-02口腔医学专业分类就业观念
2022-03-29临床护理路径在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
2022-03-28手术室优质护理对剖宫产产妇影响
2022-03-26采供血工作中优质护理
2022-03-26普外科护理中细节化护理
职称阁|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评职期刊| 网站地图

说出学术需求 解决您的问题

SCISSCIEISCOPUS

我们的服务内容

翻译润色、预审评估、发表支持、期刊推荐、国内出书、国外出书、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