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职称阁,为评职者提供职称晋升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动画专业人才技能提升和|| 满洲窗造型有何艺术特征|| 中式面点历史及发展趋势|| 科技期刊青年编委队伍建||

文化传承下高校武术教学

来源:职称阁分类:文学论文 时间:2020-04-09 10:41热度:

  文化是民族之根,是民族精神的养料,更是学生了解历史、热爱祖国、奋进发展的能量源泉,为此我国极为重视文化传播,将传统文化视为教育重要一环并渗透在育人历程中。其中,武术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囊括尚武精神、仁爱思想、强身健体、坚毅等内涵,将武术通过教学的方式渗透在高校育人活动中,一方面可帮助学生塑造强健体魄,另一方面可引领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武术教学必要性随之凸显。通过探析文化传承视域下我国高校武术教学价值、要点、原则、难点及措施,提高高校武术教学质量。

文化传承下高校武术教学

  关键词:文化传承;高校;武术教学

  武术统称为徒手或持武器进行格斗搏杀的综合性技艺,徒手搏斗技艺囊括八卦掌、迷踪拳、长拳等,武术兵器囊括双节棍、枪、大刀、长棍等。武术源于古代战争及狩猎活动,是人们长期搏斗经验的累积。在《兵迹》《礼记》《文选》等古代文献中对武术均有不同程度的解析,伴随时代迁移一直发展至今,使我国传统文化的缩影。然而,当前有些高校仍未能妥善开展武术教学活动,影响其作为文化在高校育人活动中的渗透成效。基于此,高校为肩负新时代文化传承教育重任,通过教学指引学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对传统文化产生保护、学习、传承情感,高校立足教改浪潮,探析文化传承背景下武术教学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1文化传承背景下高校武术教学价值

  弘扬武术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我国武术被称之为“国魂”“国术”,主要源于其可以映射我国民族精神,如自强不息、崇德尚武、精忠报国等。在辛亥革命后“中华新武术”在武技锻炼法中被提出,“中国武术”于1926年正式确定,武术作为“国术”与“国药”“国乐”“国画”在当时有冲击西方文化的作用,吸引民众关注我国文化,渗透爱国精神。纵观武术历史、电影、纪录片不难发现,武术起初的作用可能是抵抗暴力,崇尚和平、向往和谐才是武术的终极目标,这与我国文化理念相契合。基于此,在高校进行武术教学具有弘扬武术精神,传承我国文化积极意义。[1]锻造强健体魄,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武术套路较多,虽然不同的武术技艺所锻炼的身体位置各异,但均具有强身健体积极意义,将武术与高校体育教学关联在一起,一方面可丰富体育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可引导学生热爱运动,树立终身运动意识,在武术运动中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体现高校武术教学现实意义。磨练学生意志,引领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武术文化对高校学生人格可以产生积极影响,主要源于武术自古有之,是儒家文化“自强不息”精神的凝练,谚语“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体现习武之人坚持不懈、奋发图强、不甘屈服、不严退缩精神品格,同时尚武崇德是练武之人基本典范,武德是考量练武之人综合素质重要指标,用以约束练武之人行为,确保其学有所用,权衡“武”“仁”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习武之人尊师重道、胸怀正义、乐于助人、讲礼守信。基于此,在高校开展武术教学活动赋予学生另一重身份,即“习武之人”,使学生可以在武术训练过程中磨砺坚毅性格,塑造健全人格。

  2文化传承背景下高校武术教学要点

  立足文化传承,创编高校武术教材。为使武术教学在高校育人进程中可起到传承文化积极作用,需高校以突出本校育人优势为导向整合武术教育资源,制定校本化教材,其中囊括武术历史、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文化内涵等教育内容,增强武术教学深度、广度,通过武术教学引领学生传承文化。立足高校学生,开展生本化育人活动。武术与学生生活及学习有一定距离,为引导学生参与武术运动,通过运动习承武术文化,被武术精神所感染,高校应根据生源特点因材施教,确保学生乐学、好学、想学、会学,使武术及武术文化成为学生思想品行一部分。立足核心素养,提高武术教学质量。立德树人精神要求高校需在教授学生知识基础上指引学生全面发展,从情感态度、行为品行、价值观念等角度出发予以教育指引。这就需要高校武术教学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将其视为权衡武术教学优劣关键指标,使学生得以在武术教学中收获更多。[2]

  3文化传承背景下高校武术教学原则

  文化传承、创新实践兼具原则。一方面高校需客观讲述武术文化历史变迁过程,使学生明晰武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分支,值得被学生学习与传承,另一方面高校需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指引学生创新实践,将武术与学生个人风采融合在一切,成为学生个性一部分,使武术教学更为灵活多变,契合新时代高校人才培育需求。专业指导、学生探索兼具原则。武术专业性较强,高校需组建专业教师团队,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武术技能及基础知识,使学生可以通过武术锻炼强身健体,降低身体运动损伤现象发生几率,在安全规范环境下讲解武术知识,宣传武术文化,使学生运动能效得以提高。为避免打击学生武术学习及锻炼积极性,高校鼓励学生组建武术社团、武术表演队伍,将个人兴趣作为学习武术,探究武术文化奥秘动力来源,使学生掌握武术学习主动性,削减高校武术教学改革及实践阻力。[3]专业发展、综合素养兼具原则。高校需将武术教学与学生专业发展整合在一起,通过武术教学提升学生专业素质,提高武术教学渗透性,同时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依托展开育人活动,使高校武术教学文化传承思路得以拓展。

  4文化传承背景下高校武术教学难点

  武术教学目标不明确。部分高校未能将武术教学视为文化传承育人体系一环,侧重突出其动作技巧、健体功效,轻视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宣传推广的内在关联,使高校武术教学丧失实效性及文化特色。高校对武术文化教学重视程度较低。部分高校将武术视为一项竞技性运动,通过校内组织武术竞赛培养学生力争上游、坚持不懈、创新争优等品格,取得一定育人成绩,值得肯定。然而,武术文化作为武术教学要素却与动作技能性知识讲解活动割裂开来,使武术文化无法渗透在学生思想深处,武术教学浮于表面,影响文化传承背景下高校武术教学成效。教学形式存在问题。第一,武术教学形式丧失育人价值。例如,部分教师在介绍武术文化时以影视剧为切入点,鼓励学生进行讨论,虽然可调动学生武术文化探究积极性,但武术文化输出偏离历史,在过于戏剧化的诠释下无法还原武术文化真实面貌,使教学形式丧失育人价值;第二,武术教学形式僵化。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拳法时会采用模仿式教学手段,要求学生观察并跟随教师动作进行学习与训练,虽然可保障教学任务如期完成,但使学生丧失武术学习乐趣,未能理解武术文化内涵,削减高校武术教学成效;第三,武术教学形式过于强调学生本位。例如,部分高校为使学生在武术教学中感到乐趣而采用小组合作练习教学法,鼓励组内学生根据教师规设学习方案自主探究,然而武术专业性过强,学生自学容易出现机体损伤,动作要领掌握不到位等消极现象,有悖因材施教初衷。[4]

  5文化传承背景下高校武术教学措施

  武术是我国的“国术”,是传统文化孕育下的民族体育项目,与西方格斗技艺存在本质区别,在中西方文化碰撞背景下,高校有义务让学生了解文化全貌,树立文化习承意识,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在优秀传统文化指引下身心健康成长。基于此,高校需立足文化传承背景,探析高校武术教学措施,在因材施教、立德树人等教育思想指引下推动武术教育活动与时俱进。明确高校武术教育目标。首先,高校需从宏观出发设定武术教学目标,将武术教学视为本校育人特色,与高校文化、教育规划融合在一起,渲染武术教学气氛,渗透武术文化内涵。例如,高校可将坚持不懈、崇德尚武等武术精神视为校训,在校内板报上定期更新有关武术文化的宣传板块,将武术体操设为学生早练项目,鼓励发展武术社团,在校内搭建武术室,为学生开展武术训练活动给予支持,使武术教学育人效用得以提升;其次,各个专业、学科应从微观出发明确武术教育目标,将武术文化视为专业发展、学科育人素材,扩宽武术文化渗透领域。例如,文学专业可将武术文化视为研究课题,探析武术精神中的文学内涵,体育教师为增强武术知识及技能实用性根据专业创设课程,如针对女生较多专业教师可节选武术动作编设“自我防卫拳术”,用以保障女生人身安全,针对会计、文秘等久坐专业,教师可整编武术习练资源编设利于脊椎、肩周等关节舒展的套路动作,帮助学生强身健体,助力学生专业发展;最后,高效需从学生全面发展角度出发设定武术教学目标,旨在确保学生心理健康、身体素质较强。例如,高校可构建武术教学评价体系,将学生身心成长各个要素视为教评标准,如学生文化观念、协作态度、机体耐力、意志力、创新能力等,确保新时代高校武术教学评价标准全面、系统、可行,根据该标准反馈学生武术学习现况,引导学生不断改进武术自学体系,通过自学提升思想品行,将武术视为学生终身运动,与学生的长久发展关联在一起。[5]提高高校对武术文化教学重视程度。首先,高校需引导各个学科及专业教师开展武术教学及文化传播研究活动,通过教研累积武术教学发展经验,探寻武术文化渗透立足点,确保武术教学在高校育人进程中全面开花,避免武术文化昙花一现。这就需要高校组建武术教学调研小组,以突出本校教育优势为目的整合研究结论,调配武术教育资源,增强武术文化传播性;其次,高校需打造一支专业的武术教学队伍,邀请武术专家担任教学顾问,组织体育教师学习深造,与民间武术大师、武术表演机构建立合作育人关系,提高本校师资力量,为完成高校武术文化传承教育任务奠定基础;最后,高校应兴建武术运动场馆,开辟武术教学场地,按照体育卫生标准配备武术设施,供学生学习武术套路动作及自主练习之用。开设武术文化传承课程,以选修、必修的形式完善武术教学体系,充实武术教学内容,使武术教学契合文化传承育人目标。[6]丰富高校武术教学形式。首先,高校教师需积极自主学习并研究武术教学方法,提高武术教学效率;其次,高校需加大武术教学改革监管力度,敦促教师应用新方法、新思路展开武术教学活动;最后,高校应通过教评针对教师武术文化宣传教育有效性进行点评,指出相关教学形式科学性、可行性、缺失性,通过教学形式的调整完成武术教学及文化渗透任务。例如,高校体育教师在进行武术套路动作教学时可采用“信息化+小组合作”教学形式,一方面用动图、短视频形式展现套路动作,另一方面鼓励小组成员借助电子设备学习研究相关动作,教师根据各组学习现况作出指导,确保学生可以掌握武术套路动作要领,提高武术套路动作自学质量。再如,高校可组织学生开展武术表演竞赛,在学生准备竞赛中磨练其意志品质,感受武术文化精神内涵,通过竞赛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力争上游品格,同时根据学生竞赛中的表现调整教学规划,使武术教学契合实际,根据学生学习动态作出应对,确保武术教学形式更为科学。这就需要高校关注学生,以学生能够接受方式展开武术教学,在教学方法创新中渗透武术文化,引导学生予以传承。[7]

  6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作为面向社会培养优质人才教育机构需重视文化宣传教育,将引导学生文化传承视为己任,其中高校武术教学需通过明确教育目标,提高对武术文化教学实践的重视程度,丰富武术教学形式,将武术文化与学生意志品质、行为习惯、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继而弘扬武术精神,传承民族文化,锻造学生强健体魄,提升其身体素质,磨练学生意志,引领学生塑造健全人格,使高校武术教学有效性得以提高,助推高校育人活动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武杰.高校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J].科技资讯,2019(20):255-256.

  [2]张凯.浅谈传统武术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J].当代体育科技,2019(22):180,182.

  [3]贺振.文化传承背景下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的价值及路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9(23):186-187.

  [4]钟凯强,赵秋菊.新时代背景下武术文化在武术教育中的传承研究[J].武术研究,2019(8):22-26.

  [5]赵咏.高校武术教学与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研究[J].运动,2019(1):96-97.

  [6]陈思君,袁丽.高校武术教学中技能传习与文化传承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5):206,208.

  [7]刘超.高校武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缺失及对策研究[J].拳击与格斗,2019(16):133,136.

  作者:梁标 单位:茂名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阅读:

  少数民族音乐在艺术教育的文化价值

文章名称:文化传承下高校武术教学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wslw/15523.html

上一篇: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的融合应用
下一篇: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发展现状


文化传承下高校武术教学相关论文:

2022-09-20一带一路水利工程学科留学生招生培养
2022-09-13比较文学危机论回顾与反思
2022-07-20T台妆容设计与服装表演搭配
2022-07-13茶文化艺术设计理念与实践
2022-06-11网页设计课程中多媒体教学
2022-06-01动画专业人才技能提升和职业道德培养
2022-05-31型化音乐电台发展策略
2022-05-25广告学文化研究策略
2022-05-18古典装饰性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运用
2022-05-16传统凤鸟纹样在图形设计中应用
职称阁|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评职期刊| 网站地图

说出学术需求 解决您的问题

SCISSCIEISCOPUS

我们的服务内容

翻译润色、预审评估、发表支持、期刊推荐、国内出书、国外出书、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