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职称阁,为评职者提供职称晋升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动画专业人才技能提升和|| 满洲窗造型有何艺术特征|| 中式面点历史及发展趋势|| 科技期刊青年编委队伍建||

历史街区公共艺术设计模式

来源:职称阁分类:文学论文 时间:2020-01-02 15:42热度:

  苏南历史街区作为交通空间的一部分,既有实用价值,亦有文化价值,其中的公共艺术表现形式能够直观地表现出城市的文脉,体现城市的底蕴。如何更好地设计公共艺术形式,使之契合城市的风貌,将传统文化自然地融合到公共设计的造型当中,应把握苏南本土的传统文化,依据地理环境等特点,采用多种设计模式。

历史街区公共艺术设计模式

  关键词:苏南;公共艺术;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与苏南历史街区公共艺术的关系和价值体现

  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一般都是经过多年的文化沉淀,最终形成包含本地文化特点的历史遗存。城市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所遗留的文化元素逐渐汇聚成城市的文化脉络,这种文脉的传承与开发对于树立城市品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反复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而作为体现城市文脉的重要一方面,历史街区一直以来都具有极强的标志性和代表性。发扬传统文化是近几年来热议的话题,随着中央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如何将其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契合城市文脉的延续,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历史街区的风貌可以说是体现传统文化的重要区域,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文化继承创新会加快城市文脉的确立,同时,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会极大地提升人们的文化自信。

  二、苏南历史街区公共艺术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苏南历史街区的传统文化元素既包括具象的造物形制,也有抽象的文化理念。苏南地区历史街区既有其他地域所共同认定的文化元素,亦有本地域所特有的元素,必须充分分析与苏南地区相关的传统元素,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强化本领域内的文化形象和地域风貌。

  (一)历史文化元素

  苏南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足,在这种背景下,文人雅士频出,造成的结果就是历史底蕴深厚,文化繁荣多样化,思维碰撞激烈,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和名人名著,这些都是隐形的财富,也是城市文脉的体现。现有的苏南历史街区公共艺术往往都是有记载的历史典故取材,用现代设计方法创作作品,作品一般直接引用历史文化素材,不做综合处理,以简单直白的表达为主。随着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互动式的公共艺术日益受到关注,受众的参与度也不断增加。

  (二)戏剧故事元素

  苏南地区的戏曲艺术在明末清初开始兴盛,苏州是昆曲的发源地,也是戏曲创作的中心,从明末开始,这里就聚集了一批优秀的作家,人称“苏州派”,创作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昆曲在2001年就已经进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戏剧中的人物、故事、脸谱、服装造型等也是公共艺术中常常引用的传统文化元素。

  (三)园林建筑元素

  苏南城市大多以江南风格的私家园林闻名,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艺圃;南京的瞻园;无锡的寄畅园等,这些私家园林的主人以文人为主,在具体的营造上颇为讲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以及与自然的协调。有些园林和历史街区的地理位置比较接近,如苏州的耦园就在平江路历史街区的范围内,在做设计规划的时候可以一并考虑,便于统一风格。苏南园林的许多建造的手法同样是值得注意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太湖石瘦、露、透、皱的审美形式和堆砌方法。各个园林都有自己独具个性的花木,有的以竹胜,有的以梅胜,有的多种白皮松。小型园林的水往往聚而不分,模仿天然水体,设置港汊、崎角、矶滩、水湾等。这些造园手法都是苏南历史街区公共艺术中经常会用到的传统文化元素。

  (四)地理环境元素

  苏南地区大多数的城市地理环境以水为主,城市内部流动着大大小小的河道,水巷繁多,穿插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河道较为有代表性的城市分别为苏州和南京,时至今日,苏州城内的货运量有一半仍然要靠水运,苏州老城不少居民还是依水而居,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水巷。南京的秦淮河流经整个城区,不少历史街区都建在秦淮河边,留下了许多传世的诗篇与故事。河道是苏南地域的特色,大多数河道与街道并行,街与街之间通常会被河道分割,这样就必须用桥来连接两岸,据《吴县志》记载,苏州古城加上近郊有近千座桥,桥也就成为苏南历史街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桥的类型也比较多,有平板石梁桥、单孔石拱桥、廊桥、汀步桥、石梁等。每一座桥不但可以作为单独的公共艺术景观,其所代表的历史与内涵都可以成为公共艺术设计的意象元素。

  三、传统文化在苏南历史街区公共艺术中的应用模式

  (一)取象比类模式

  中国传统文化有多种思想来源,这些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先民的朴素思维。如果要理解中国古代先民的思维方式,就需要从《易传》的“象”论和“取象比类”的方法进行考察。象一般分为“实象”和“假象”,实象指的是具体存在的物质;“假象”指的是现实中不存在,但又有某一种规律的现象。人们首先会对“象”进行考察,相应地也会以“象”的形式去创造物体,并且会将之融入到自然世界当中去。比如,我国良渚文化中的玉琮,整体造型基本上都是外方内圆,取得是先民传统观念中“天圆地方”的“假象”。对于现代公共艺术来说,取象比类的设计模式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很好的结合起来。如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经常有三角形、方形和圆形的变化组合,代表了宇宙的基本图形,如天、地、日、月、星辰等,是一种“实象”,但由于要融入到自然山水中去,所以一般都将圆角和折线收束,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冲击。公共艺术设计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取苏南历史街区的传统文化元素为“象”,通过几何图形的组合来表现不同形式的公共艺术。

  (二)因势利导模式

  历史街区肩负着继承城市传统文化、不断记录城市文脉发展的责任。历史街区的改造和设计不但要保留好的文化遗存,还应使历史街区一直保持着活力,与现代文明共同存在、共同发展是改造的重点,在设计方法上就要采用因势利导的模式。因势利导模式主要是指顺应苏南地区传统文化的特点,向有利于公共艺术实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向引导。如无锡清明桥街区是京杭大运河全线传统文化保存的最好的古运河段,至今仍保持路河并行这种双棋盘格局,围绕棋盘周围,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民居、古巷、弄堂大部分都完好的保存下来了,可以说这些江南元素一旦破坏,就很难再生了。因此在改造设计之时,就充分利用这些历史遗存的文化潜能,结合周边生活环境进行治理和整合,使市民在休闲游玩之时能感受到城市文脉在延续。在改造之时,借助雕塑、亭台、牌坊等公共艺术设施,重塑文化载体,形成有活力的增长发展模式,使苏南本地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升生活品质。苏州平江路历史街区也是以双棋盘格局为主的规划方式,家家户户的生活都离不开这些自然水网,河与街的组合方式主要分为沿河内街、一河两街、河街并行、有河无街四种。对于这种街与河的组合形式,公共艺术一般设计在沿街或沿河的一边,以便于呈现公共属性。平江路原本是以本地居民居住为主,一直保有着老苏州水乡的生活模式,因此,在招商引资的时候就定下了非常严格的资质审核标准,要有本地的历史文化艺术特色,能体现整条历史街区的自然面貌和风格。所以,平江路历史街区的商户基本上都是从事会所、茶馆、客栈、酒吧、画廊、戏社、传统手工艺品、丝绸商店等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项目,店铺的外部装修和内部陈设都要求体现传统文化特色。因此,不少店铺都采用了具有公共艺术意味的隔断、主要的形式是以苏州园林的花窗或雕塑为主,具有较强的江南水乡风格。在具体的改造方面,四星级酒店“平江客栈”的外墙比较能体现苏南传统文化的公共艺术,建筑外墙主要用了传统青砖进行楼砌,这种青砖是当地传统建筑常用的水磨青砖,堆砌起来后,丰富了建筑的空间层次,体现了浓郁的江南水乡意味,青砖堆砌的手法,又不失现代性。这种公共艺术的设计手法很好地运用了因势利导的设计模式,自然地将现代的手法与传统的文化联合了起来,延续了传统文化的同时,增添了空间的场所精神。

  (三)借物寓意模式

  中国传统文化里历来都有借物寓意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使用的面也非常广。比如民间比较常用的八仙形象在苏州园林的狮子林大厅脊前就有泥塑的八仙过海造型,采用的是具象写实手法,人物造型形象生动。在不少苏州园林的花窗上,也有以八仙所用宝物为原型的“暗八仙”造型,这就是以借物寓意的形式来表达对神仙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景仰。在寓意的载体上,有很多种类,可以分为动物类、植物类、文字类、谐音类、神话故事类等等。对于历史街区的公共艺术而言,借物寓意的设计模式可以分为三种:①直接引用法。直接将固有的寓意图案或形象直接应用到公共艺术的形象上,比如在历史街区的室外交通空间上,如墙面、地面、廊柱等地方,但注意在排列上要有主次关系,也不能过于夸张,以符合整体风格为好。②间接引用法。对要应用的形象进行二次加工,根据公共艺术的主题提炼精华,做到主题统一。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历史街区的户外雕塑、休闲设施等公共艺术之上。③提取转化法。利用现代设计手法,如解构、变异、重复、叠加、拼贴等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重新设计,既保持传统意味,又不失现代感。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历史街区的室内空间装饰,如茶吧、客栈等会客空间,可以与室外空间环境保持一致。

  四、结语

  苏南历史街区的改造与复兴,离不开传统文化与公共艺术的双重作用。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合理应用公共艺术设计的三模式,将是历史街区设计新的探索。通过这种设计模式的探索研究,找到更为全面完善的设计方法及策略。

  参考文献:

  [1]吕永新.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中的地域性继承策略研究[J].美术大观2019(04).

  [2]沈启凡,文剑钢.新业态置入视角下苏州陆慕老街保护更新探究[J].建筑与文化,2019(04).

  [3]舒薇,李铌,李向阳.基于文脉视角的历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思考[J].中外建筑,2019(02).

  [4]李娜,王罡,王巍.历史街区改造设计伦理观的转变[J].装饰,2014(06).

  作者:罗祎波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文章名称:历史街区公共艺术设计模式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wslw/14695.html

上一篇:现代传媒对音乐艺术的影响
下一篇:啦啦操文化与校园文化


历史街区公共艺术设计模式相关论文:

2022-09-20一带一路水利工程学科留学生招生培养
2022-09-13比较文学危机论回顾与反思
2022-07-20T台妆容设计与服装表演搭配
2022-07-13茶文化艺术设计理念与实践
2022-06-11网页设计课程中多媒体教学
2022-06-01动画专业人才技能提升和职业道德培养
2022-05-31型化音乐电台发展策略
2022-05-25广告学文化研究策略
2022-05-18古典装饰性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运用
2022-05-16传统凤鸟纹样在图形设计中应用
职称阁|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评职期刊| 网站地图

说出学术需求 解决您的问题

SCISSCIEISCOPUS

我们的服务内容

翻译润色、预审评估、发表支持、期刊推荐、国内出书、国外出书、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