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职称阁,为评职者提供职称晋升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现|| 黄精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畜牧业在乡村振兴中作用|| 农业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措||

乡村振兴战略形成理论渊源及现实基础

来源:职称阁分类:农业论文 时间:2020-06-23 09:50热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其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是以马克思恩格斯农业发展理论和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农业发展思想为理论渊源,以国内外形势、战略实施条件和我国乡村发展现状为现实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探索乡村振兴战略的形成与发展,对于更好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形成理论渊源及现实基础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理论渊源;现实基础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对乡村发展状况的回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解决的短板问题,也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三农”工作的发展纲领。深入挖掘乡村振兴战略形成的理论渊源和现实基础,对我们更好地开展乡村振兴实践,落实乡村振兴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形成的理论渊源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吸取前人探索实践的宝贵经验,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针对“三农”工作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发展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发展,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农业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今后开展农村工作的行动指南。

  (一)马克思恩格斯农业发展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农业农民的重要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谈到,虽然资本主义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但也给农业造成了很多祸害,合理的农业同资本主义制度是不相容的。这为我国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深化农村改革提供了重要借鉴。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为无产阶级政党制定了一个系统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纲领和政策,他不仅强调了建立工农联盟的重要意义,还对农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指出,“农民到处都是人口、生产和政治力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并特别论述了工人阶级掌握政权后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农业合作化的方针和政策。这为我国重视发挥农民力量,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农业合作化起到重要的启示作用。城乡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30----组成部分。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提出,城乡关系的变化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城乡关系将经历城乡同一—城乡对立—城乡融合的发展阶段。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只进行简单生产,其要求的满足全都来自于大自然的供给,不存在城乡差别。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分割开了工业、商业和农业,也分割出了城市和乡村,此时城乡处于对立阶段。而想要使整个社会获得长足发展,城乡融合是必经之路,这也是我国正在努力的方向。在城乡关系上,习近平同志提出要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要更加重视乡村,要“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配备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差距”。[1]21

  (二)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农业发展思想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强调“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并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农业、壮大农村、富裕农民的思想,这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理论来源。1.毛泽东农业集体化、合作化思想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农民群众的力量,早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他就注重发挥农民的主力军作用。他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强调“农民问题乃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人们的温饱问题无法解决,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面对这一情况,毛泽东同志提出一切工作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他鼓励农民成立互助组织,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粮食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主持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广大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同志的农业集体化、合作化思想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基本思路,为提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农业思想提供了指导。2.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邓小平同志领导的改革开放以农村作为突破口,以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带动和帮助其他领域的改革。他强调农业农村的基础地位,“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2]23在农业经营体制方面,邓小平同志提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在该制度未明确提出前,对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进行包产到户的行动,邓小平同志就表示尊重。他指出:“农村改革的内容总的说就是搞责任制,抛弃吃大锅饭的办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3]次年,小岗村农业大丰收的事实也证明了“猫论”在农业领域是正确的。邓小平同志还提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2]17;“将来农业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2]275这其中蕴含的丰富的农业科技化思想,为我国科技兴农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提供了政策支持。3.江泽民“三农”思想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明确了“三农”的重要战略地位。“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4]江泽民同志认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会带动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和活跃。他重视小城镇建设和城市化的推进,积极开展扶贫工作,努力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对农民利益的保护,并对涉农收费、罚款等具体事项也有明确指示。他认为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工作必须始终严抓下去,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发展。新时代条件下,党和国家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三大任务”之一,全力推动农村发展,不断提高农村发展水平,为广大农民谋取更多的物质利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真金白银的投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的力度,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好的生活。4.胡锦涛“三农”思想胡锦涛同志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他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城乡一体化发展,主张出台了许多强农惠农的政策,包括取消农业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还要求调整农业农村经31----济结构,把农业结构的调整放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及农业竞争力上来,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走市场化发展道路。胡锦涛同志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统筹解决“三农”问题。他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核。

  二、乡村振兴战略形成的现实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充分认识国内外形势和实施条件下,针对我国乡村发展现状的客观需求而提出的。

  (一)时代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破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因此,国情要求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仍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和基础性产业,我国仍有大量人口长期生活在农村。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国情作出的战略选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为全球解决乡村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全球范围内,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村衰退带来的乡村“空心病”等已成为全球面临的普遍问题。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中叶就进入了城镇化高级阶段,此后乡村人口持续向城镇转移,人口外流造成乡村产业空心化、房屋空置、土地弃耕以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部分乡村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日渐衰竭。在东亚地区,日本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乡村“过疏化”现象。[5]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则更加严峻,城市发展的不充分、体制的不健全导致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形成城市贫民窟;同时,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导致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农村社会动荡。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让世界称赞,是许多国家学习的范本。习近平同志指出:“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发展中大国能够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问题。我们干好乡村振兴事业,本身就是对全球的重大贡献。”[1]14

  (二)现实条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一句口号,是具有实现条件的,即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1.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1]190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下的农村各项改革成果颇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管“三农”的政治优势,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和实现的政治条件。尤其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各项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习近平同志指出:“农村政策千条万条,最终都得靠基层干部来落实。”[1]185农村基层党组织信得过、靠得住、有战斗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2.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我国的农村改革是从调整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开始的,但是无论怎么改,我们始终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不动摇。习近平同志强调:“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农村最大的制度。”[1]50这一制度,是控制农村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制度,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习近平同志提出,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乡村振兴的制度基础”。[1]60我们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这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根本;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并长久不变,让农民吃上“定心丸”。农村政策的稳32----定,是乡村振兴战略得以提出的社会基础。3.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国家深厚的经济实力是支撑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总量突破90万亿元,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又有新提高。此外,改革开放41年来,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7.5%,农作物机械耕种化率达到68%;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收入由130多元增加到1.4万多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67.7%下降至31.2%;城乡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城乡居民收入比由3.3∶1下降到2.7∶1。[6]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物质基础和现实起点。

  (三)客观需求

  由于历史、现实等多种原因,我国农业还是弱质产业、农村发展相对落后、农民属于弱势群体这一整体状况并未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民年龄知识结构、农村社会建设和乡村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老弱妇孺留守,农民老龄化、村庄空心化不断加剧,农业不增产、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仍不完善,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依然存在。基于以上原因,农村缺少吸引力,既无法吸引本土人才回流,更无法吸引外来人才入驻,导致建设农村的有生力量得不到补充。党和国家认识到“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三农”领域出现的问题,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农村全面发展”。[1]9由此可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为解决我国农村呈现的新问题、新矛盾而提出的,具有现实需求性。总之,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集体的思想和实践基础上,根据国内外形势和现实条件,针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实际提出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1]23乡村振兴的道路怎么走,需要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02.

  [4]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19.

  [5]张海鹏,郜亮亮,闫坤.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创新和实现路径[J].中国农村经济,2018(11):2-16.

  [6]韩长赋.四十年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成就经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摘编)[N].人民日报,2019-01-17(10).

  作者:张纯 赵丹

文章名称:乡村振兴战略形成理论渊源及现实基础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nylw/16242.html

上一篇:市科技人才生态环境优化策略
下一篇:农田水利灌溉规划与节水技术


乡村振兴战略形成理论渊源及现实基础相关论文:

2022-07-19树木移植技术在园林绿化中应用
2022-06-30海上油田开发初期注水系统优化
2022-06-23花境植物在景观设计中色彩搭配
2022-06-163S技术在基层林业管理中应用
2022-05-30体育运动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应用
2022-05-28园林绿化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作用
2022-05-23畜牧养殖机械化现状调查
2022-05-21农业民俗音乐艺术特色
2022-05-16农村变电站嵌入式系统设计
2022-05-14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应用
职称阁|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评职期刊| 网站地图

说出学术需求 解决您的问题

SCISSCIEISCOPUS

我们的服务内容

翻译润色、预审评估、发表支持、期刊推荐、国内出书、国外出书、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