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职称阁,为评职者提供职称晋升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现|| 黄精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畜牧业在乡村振兴中作用|| 农业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措||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来源:职称阁分类:农业论文 时间:2019-12-21 10:16热度:

  在大力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积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进程中,山西长期以来以高能耗和高污染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分析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因素,挖掘形成问题的深层原因,尝试通过培育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基层政府生态建设能力、规范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行为、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激励机制等措施,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实现山西农村可持续发展。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山西作为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基地,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自身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在稳步提升。但是,以高能耗和高污染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使得山西经济总量与总体素质、发展速度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反差巨大,而环境污染对于山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与城市环境污染相比,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除了自身污染之外,还有来自于经济梯度发展而造成的城市转移污染,这就导致农村生态环境出现恶化的趋势。据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山西有1579.43万人居住在农村,占总人口的42.66%,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医疗资源贫乏,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危害认识不足,加上自然条件差、历史欠账多,农村环境的恶化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也远不能适应农村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新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把“绿色发展”作为重要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绿色发展方式,是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党的十八大之后连续7年(2013—2019)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科学的治理举措。以此为契机,近年来山西在改善农村环境,建设农村生态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分别出台了《山西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规范(DB14/T1271-2016》和《山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17年行动计划》,计划创建100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20个特色小城镇。美丽示范村和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对于入选村镇而言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于全省而言,无论从覆盖面还是辐射度都明显不足,部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有所加重。

  二、文献回顾

  近年来,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出现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广大学者从多角度进行了研究。一是基于生态文明理念与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关系研究。胡浩民等研究指出,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是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也要在发展中予以解决,贯彻生态文明理念,以发展生态农业来促进农村发展,进而改善广大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沈红梅深入挖掘了马克思主义中隐含的生态思想,并从中得到启发,她认为我国的农业生态建设不单单是环境污染的问题,而是要从提高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农村绿色经济比重等入手,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二是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侯伟丽研究认为粗放和分散式的农村工业发展以及城市工业转移加重了农村污染。张志胜认为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相关主体(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责任缺失、农民环保意识淡薄和非政府组织未能有效发挥作用。三是关注当前环境污染治理机制的不足和完善。洪大用指出应发挥公众对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并借助公众的理性维权行动,来完善我国环境治理机制,改进环境治理效果。改善农村环境既是满足新时代农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需要,也能够促进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挖掘形成问题的深层原因,以期解决当前环境污染治理机制的不足,从根本上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和路径选择。

  三、山西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

  山西地处我国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地带,境内山地、丘陵居多,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80%。境内煤炭资源丰裕,水资源短缺,由于多年来粗放式发展,资源开采浪费严重,生态环境呈现持续恶化的态势。

  (一)山西农村各类污染依然严重

  1.农业生产污染。现代农业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随着山西省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化肥、农药等使被大量使用。据山西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农用化肥施用量达到109.6万吨,农作物农药使用量为2.7万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4.9万吨,虽较上年使用量有所减少,但降幅较小,用量与其他省份相比仍然较高。化肥的不合理使用造成土壤板结,营养成分大量流失,而农药的滥用又使其残留物污染农作物及环境的状况加剧,一些较为严重的地区甚至需要数百年才能恢复到原状。同时,农用塑料薄膜不易降解腐烂的废弃地膜在农田浅地层中留置,不利于土地耕作,导致土层污染,而且会对肥料和水分的输导产生阻滞作用,破坏土层透气性,使作物发育不良,导致其产量下降。2.乡镇企业污染。山西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煤、焦、铁等资源型产业,而这些企业在初期发展时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收益,大量发展高耗能、高污染、收益快的项目,不顾环境污染问题,并且其生产技术及生产设备都严重落后,造成了严重农村工业污染。据调查,由于全省近八成县(市、区)中都有矿产资源分布,洗煤、炼焦等高污染资源耗费型企业分布广泛,仍在不断地污染地下水、土壤,给农村坏境、农业生产、农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3.生活污染。村容整洁问题已经提上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章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农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日子富了,环境却开始脏了,这是近年来许多村民的切实感受。昔日,拥有迷人景色的村庄如今被垃圾所困,农村废水和生活垃圾的排放呈上升趋势增长。据统计数据,山西省平均每年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约6.58亿吨,占全省污水排放总量的50%以上;生活垃圾产生量约140万吨,占到全省生活垃圾总量比例的25%左右。加之农村对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处理率极低,污水直接排放于房前屋后的地面,垃圾也随意露天堆置,不仅污染了地下水和土壤,还可能导致病毒细菌的传播。4.畜禽养殖污染。据调查走访,近年来山西部分农村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但主要以小规模养殖为主,养殖方式大多是传统的人工养殖,场所大多在自家院内,由于缺乏污水和粪便处理系统,长期下来,污水横流,臭气弥漫,对自身和周围住户的身体和生活造成严重危害。5.城市污染物的转移。近年来城市污染有向农村蔓延的趋势,由于城市对环境污染主体的监管力度强,技术落后的企业一方面为了逃避严格的环保监管,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成本,纷纷向农村转移,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持续破坏,耕地、水、植被等资源的污染更加严重。

  (二)原因分析

  1.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缺失。主体环保意识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村生态环境的优劣,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既有生活在农村的农民自身、乡镇企业,也包括各级政府管理人员,尤其是农村所在地的乡镇基层管理人员。农民对生态环境缺乏保护意识,由于农业科技水平的落后、城乡生活水平的差距和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驱使,农业生产中一味加大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来促使粮食及经济作物提高产量;生活垃圾和废水乱扔、乱倒现象普遍存在,加重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负担。与城市相比,我国各级政府管理人员对于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重视明显不足。乡镇政府是直接面对农民的基层组织,乡镇基层管理人员对农民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但很多乡镇管理者由于经济发展和政绩的压力,在引进、审批和监管当地企业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忽视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接收了部分并不能有效处理工业污染问题的落后的投资。转移企业则受制于资金的限制,自身生产设备落后,环保设施不完备,生产技艺和管理水平有限,不愿对环保设施进行大量投入,从而出现了严重的污染问题。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严重不足。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山西省各级政府规划并增加相关环保配套措施的资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但不可否认,目前全省乡村地区基础设施仍相对落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基础设施严重短缺。“污水基本靠蒸发,垃圾基本靠风化”,是山西农村大部分的环保现状。无环卫队、无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无垃圾清运工具、无处理垃圾专用场地的“四无”村庄普遍存在;无垃圾处理厂或填埋场,无污水处理系统,无农产品农药残留、无有毒有害物质等方面的基本检测设备的“三无”乡镇占大多数。截至目前,全省只有不足50%的行政村建立了生活垃圾收集点,各乡镇生活垃圾处理率仅为18.9%。另外,在生活垃圾的运输过程中,并不是密闭运输,出现垃圾散落现象,造成了“二次污染”。3.生态环境保护法制不健全。一方面,由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对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严重浪费的企业和个人缺乏有力的惩戒措施;另一方面,农村的环境保护机构多部门职能交叉,分工不明,由于执法主体太多,再加上基层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执法人员较少,执法的手段落后,反而不能很好地实现执法效果,造成执法效率低下。

  四、改善山西农村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

  为解决山西当前存在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我们要因地制宜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机制,以提高全省农村宜居水平,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一)培育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加大生态文明理念宣传力度,增强农村基层管理人员和农民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水平,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可采取“送生态文化下乡”等多种形式,将生态观念和意识传递给农民,引导农民崇尚绿色生态生产生活方式。促使农民不断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行使好作为农村生态环境主体的权利。

  (二)加强基层政府生态建设能力

  基层地方政府应确立“绿色GDP”理念,首先,在招商引资和乡镇企业审批中严把环评关,杜绝城市污染转移和环评不合格企业落地;其次,要增加农村环保设施和生态环境治理的资金支持与人力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最后,要严格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督察与问责,加强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行为的监督管理。

  (三)规范农村生态环境主体行为选择

  规范乡镇企业生产行为,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引导企业清洁生产,在企业内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将企业生产与经营活动引入绿色发展轨道,鼓励企业向清洁化、无害化转型,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规范农户生活方式,倡导家庭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可持续的消费方式,能够拉动经济发展模式向环保低碳转变,通过培育绿色产品市场,保证绿色产品供给,提升绿色产品品质,让绿色消费真正成为公众意识。

  (四)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激励机制

  通过特许经营、奖励、补贴等生态补偿方式,鼓励企业加大对资源回收和替代技术的研发投入,对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从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和加强农业科技开发力度,充分发挥科研单位的作用,推进科研单位与农村农民建立密切联系,使最新的科学技术能够及时为建设美丽乡村服务。完善污染治理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或个人投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成为社会共识,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2]胡浩民,马步广.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J].社会科学研究,2009(4)

  [3]沈红梅.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主旨及对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2)

  [4]侯伟丽.论农村工业化与环境质量[J].经济评论,2004(4)

  [5]张志胜.多元共治:乡村振兴战略视闽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创新模式[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

  [6]洪大用.当代中国环境公平问题的三种表现[J].江苏社会科学,2001(3)

  作者:张爱英

文章名称: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nylw/14585.html

上一篇:园林工程施工成本与造价管控措施
下一篇:标准样品环境监测问题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相关论文:

2022-07-19树木移植技术在园林绿化中应用
2022-06-30海上油田开发初期注水系统优化
2022-06-23花境植物在景观设计中色彩搭配
2022-06-163S技术在基层林业管理中应用
2022-05-30体育运动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应用
2022-05-28园林绿化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作用
2022-05-23畜牧养殖机械化现状调查
2022-05-21农业民俗音乐艺术特色
2022-05-16农村变电站嵌入式系统设计
2022-05-14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应用
职称阁|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评职期刊| 网站地图

说出学术需求 解决您的问题

SCISSCIEISCOPUS

我们的服务内容

翻译润色、预审评估、发表支持、期刊推荐、国内出书、国外出书、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