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职称阁,为评职者提供职称晋升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现|| 黄精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畜牧业在乡村振兴中作用|| 农业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措||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可行性

来源:职称阁分类:农业论文 时间:2018-11-01 11:13热度:

  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可行性的相关内容,本文作者就是通过对生态建设以及生态修复的内容做出详细的阐述与介绍,特推荐这篇优秀的文章供相关人士参考。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可行性

  【关键词】山西省;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

  为强力推动重点区域国土绿化进程,将生态文明建设与集中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党中央、国务院做出重大战略部署,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此为契机,山西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做出批示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实地调研,了解农户实际退耕需求,解决工程推进过程中的具体困难,协调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上下联动、攻坚克难、齐抓共进的良好局面,以恢复林草植被、治理水土流失、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政策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实现退耕还林“愿退尽退”。

  1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开展的必要性

  山西省作为华北地区生态最为脆弱的区域之一,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到本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关系到京津和华北大平原的生态安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既是改善区域环境,促进生态脆弱贫困区脱贫的重要途径,又是增加百姓收入的公益事业;既是加快生态建设的推进剂,又是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1.1对治理水土流失的必要性

  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问题依然是山西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吕梁山区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地区,年输入黄河泥沙占全省入黄泥沙的80%以上,增加森林植被覆盖率是解决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最根本途径。“十一五”期间,山西省森林覆盖率由14.12%增长到18.03%,是全省森林覆盖率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其中退耕还林工程的贡献率高达41%以上。对于大部分不适宜耕种的25°以上陡坡地、严重沙化耕地、整村移民搬迁地等生态脆弱区域,过度开垦导致植被覆盖度严重不足,土地自身的蓄水能力大大减弱。通过营造混交林改变土壤代谢过程;枯枝落叶的积累与降解,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各种矿质元素含量;树木根系的延展纵横,增加土壤孔隙度,促进形成良好的团粒结构;树冠蒸腾及对降水的截留,可以有效缓解土壤冲刷,蓄水保墒。继续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可以调整农村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促进植被恢复,增加森林面积,增强水土保持功能。

  1.2对缓解气候问题的必要性

  据2014年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国家报告公布数据,山西省上一轮退耕地还林生态效益显著,年固碳63.17万t、释放氧气145.41万t、滞尘582.66万t,有效遏制了风沙危害。山西燕山—长城沿线地带,是风沙进入京津地区的主要通道之一,沙化土地仍占区域面积的17%以上,森林覆盖率只有15.50%,不仅难以阻隔毛乌素沙漠的风沙,而且成为新的沙源地。太行山是黄土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带的天然屏障,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以及生物多样性,直接关系到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增加区域森林覆盖率,有效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对于气候问题的适应能力和抗灾能力意义深远。

  1.3对促进集中贫困区脱贫致富的必要性

  山西生态脆弱区与连片贫困区高度叠加,贫困范围大、人口多、致富路径少,但区域土地资源丰富,森林资源稀缺,富余劳动力多,建设“绿水青山”空间广阔,实现“金山银山”潜力巨大。大量的坡耕地、低产田实施退耕,使农民从繁重的广种薄收、低效生产中解放出来,拓宽了生产致富门路,为一些家庭的劳动力外出打工、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门路创造了条件。同时,退耕还林建成了一批以核桃、红枣、花椒、仁用杏等为主的干果经济林基地,农户通过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可以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据2013年统计,退耕还林工程区劳务输出人员达115.52万人,与退耕还林有关的龙头企业185家,与退耕还林有关的市场集散地144处,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家对退耕农户实行优惠的现金补助政策,有效地增加了退耕农户的收入。截止2013年,国家直接兑现给山西退耕农户补助资金总计124.28亿元,全省100.70万退耕农户户均1.23万元。据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监测,全省退耕还林农户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905.61元提高到2014年的6746.87元,增幅高于全省农村平均水平,并呈逐年增长趋势。继续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将生态修复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让广大贫困农民在参与生态治理中脱贫致富,在发展生态经济产业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建设绿水青山的过程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过程,实现生态修复与脱贫攻坚双赢。

  2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开展的可行性

  2.1重视程度加强

  山西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文件精神及时调整充实退耕还林领导组,组织各有关部门进行多次研讨并印发了《山西省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意见》,明确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主要职责和实施退耕还林的补助政策、总体目标、后续保障等,为山西省继续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国家退耕还林补助政策的基础上,对退耕农户每亩再补助现金300元,进一步通过种苗造林补助配套,使贫困县每亩造林种苗补助达到800元,非贫困县每亩造林种苗补助达到500元。

  2.2社会氛围良好

  山西省上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成效正逐渐显现,经历过退耕还林的群众对于退耕还林工作的意义和效果感受深刻,认识清晰,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直接参与了工程建设,保护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的意识普遍增强。近年来,全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广大干部群众、下岗职工直接购买、承包、租赁“四荒”造林的势头更是空前高涨。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得工程区内百万退耕农户的生活和生产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在中国绿色时报、山西日报、山西电视台等多家国家和省级主流媒体展开了声势浩大、全方位、多形式的宣传报道工作,使退耕还林这项惠民工程家喻户晓,人民群众对于该项工作的认知程度高、工作内容和流程熟悉,继续实施的难度相对降低,社会氛围积极向上。

  2.3工作基础扎实

  第一轮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后,针对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反思。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关政策,对于继续实施的相关管理和技术标准有了比较明确的原则和要求,进一步拓展了退耕还林空间,并把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作为推动生态扶贫的重要抓手。同时,由于管理方式、实施经验和方法的丰富和完善,为全省继续实施该项工程提供了扎实基础。

  2.4政策更加灵活

  新一轮退耕还林遵循“农民自愿、政府引导;宜退尽退、恢复生态;统筹脱贫、增加收入;加强监管,确保质量”的基本原则,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由农户自由选择要不要退耕、还林还是还草,种生态林还是经济林,还可以进行林农间作,发展林下经济,与上一轮退耕还林工作相比提高了农民参与的自主性。根据不同地理、气候和立地条件,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不再限定还生态林与经济林的比例,重在增加植被盖度。各级政府着重加强政策、规划引导,提供技术服务,不搞强推强退,并全面向贫困地区集中,优先向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倾斜。在坚持适地适树的前提下,把退耕还林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优先发展干鲜果与油用药用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引导农户林药、林草结合,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行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增加农民收入,为贫困群众提供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

  作者:李媚 单位:山西省造林局

文章名称: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可行性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nylw/10532.html

上一篇:农业技术扩散方式及发展过程
下一篇:生态农业气象服务需求及相关建议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可行性相关论文:

2022-07-19树木移植技术在园林绿化中应用
2022-06-30海上油田开发初期注水系统优化
2022-06-23花境植物在景观设计中色彩搭配
2022-06-163S技术在基层林业管理中应用
2022-05-30体育运动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应用
2022-05-28园林绿化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作用
2022-05-23畜牧养殖机械化现状调查
2022-05-21农业民俗音乐艺术特色
2022-05-16农村变电站嵌入式系统设计
2022-05-14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应用
职称阁|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评职期刊| 网站地图

说出学术需求 解决您的问题

SCISSCIEISCOPUS

我们的服务内容

翻译润色、预审评估、发表支持、期刊推荐、国内出书、国外出书、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