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职称阁,为评职者提供论文、著作、专利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存在的|| 建筑施工安全隐患的分类|| 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及|| 高校科研平台创新能力提||

城市道路隧道附属设施( 地下设备用房) 布置

来源:职称阁分类:建筑论文 时间:2020-04-11 13:48热度:

  为解决城市道路隧道设计中附属设施布置的难题,将城市道路隧道附属设施( 地下设备用房) 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类型进行分类,归纳其功能和特点,并以此为基础从前期选址、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和出地面建( 构) 筑物的景观设计 3 个方面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提出城市道路隧道附属设施的布置方法,即通过前期策划、多方案比选、着重解决附属设施的主要矛盾、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减小对周边的影响,最终实现城市道路附属设施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

城市道路隧道附属设施( 地下设备用房) 布置

  关键词: 城市隧道; 附属设施; 布置方案

  近年来,国内城市道路隧道发展迅猛,不仅规模越来越大,造价也越来越高。例如上海北横通道,全线长约 17 km,造价高达 200 多亿,济南黄河隧道造价达 50多亿,武汉、深圳、杭州近年来都有造价接近或超过百亿的隧道项目。城市道路隧道的主体一般沿城市道路或城市绿带地下敷设,但是隧道的附属建筑需要在市政道路以外额外征地,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由于隧道附属建筑体量一般较大,功能也比较复杂,需要配套设置人行逃生口、低风井和高排风塔等出地面设施,会影响到周边环境,因此通常会被周边地块业主所排斥。特别在城市的核心地区和老城区,附属设施的设置一直是整个项目的难点。在实际工程中,有些项目由于附属设施方案无法落地,影响到整个项目的建设工期,甚至被迫调整隧道主线,给隧道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研究隧道附属设施的布置,对于城市道路隧道项目的顺利推进有现实意义。对于城市地下道路附属设施布局,国家和上海等城市陆续出台了一些地方标准。例如上海 2008 年出版了《道路隧道设计规范》( 2017 年更新为《道路隧道设计标准》) [1],对隧道附属设施的布置提出了原则和一般规定; 《上海市地下空间概念规划》( 2003 年开始编制,2005 年通过市人大政府审批通过并正式颁布)提出城市的地上建筑和地下空间是密不可分的整体。科学规划、统筹整合地上、地下 2 类空间资源,使市政设施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合理进行市政工程包括隧道附属设施的布置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类重要课题。

  目前国内对隧道附属设施的研究主要有 3 种类型: 1) 结合某一个城市道路隧道项目的工程介绍,就附属设施的布置进行相关的介绍[2]; 2) 高风塔、出入口等出地面建( 构) 筑物的景观研究[3]; 3) 某一条隧道管理中心的单体方案介绍[4]。国内对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集中在对项目的交通、结构和景观等方面[5],针对隧道附属设施( 地下设备用房) 布置的研究极少,缺少对目前附属设施所面临问题和解决方案的归纳和总结。本文以城市道路隧道附属设施( 地下设备用房)布置为研究对象,从隧道的整体布局入手,对城市道路附属设施的类型和主要布置形式进行归纳,结合实际案例对隧道附属设施布置设计过程的几个环节及其重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成果以期为其他同类工程的布置提供指导和借鉴。

  1 城市道路隧道附属设施的主要类型和功能城市道路隧道经过城市中心区域,多采用地下敷设方式,服务对象主要是机动车的乘行人员,是一种特殊的城市交通型地下空间形式。城市道路隧道附属设施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满足隧道运营的需要,根据内部各系统的运行要求,配置动力供电、照明配电、通风、监控、火灾报警、消防、给排水、无线引入、防灾救援等用房。附属设施在地面一般还需要配套设置道路隧道的高风塔、低风井、人行逃生口 3 类出地面建( 构) 筑物。其中集中式的附属用房的面积一般为 500 ~ 4 000 m2。

  隧道附属设施主要类型如下。

  1) 管理中心。由中央控制、设备用房和维护管理用房组 成。单个隧道管理中心的建设规模一般为500~3 000 m2( 管理人员定员约 40 ~ 100 人) 。一般设置在地面,使用年限为 50 年,耐火等级二级,每层防火分区面积不大于 2 500 m2,集中设备用房可结合考虑。场地内应考虑应急停车场地( 大型车位 3 ~ 6 个,小型车位 5~10 个) ,视实际情况而定。

  2) 设备用房。常设置于工作井、暗埋段( 明挖) 上方、侧面等位置,主要包括变电所、风机房、弱电控制室、值班室、无线引入室等功能用房,考虑到集约化设计,多利用工作井及主线上层空腔设置。地下设备用房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 1 500 m2,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 2 个,且至少设置 1 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建筑面积不大于 500 m2,且无人值守的设备用房可设置 1 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6]。

  3) 地面建( 构) 筑物。主要包括高排风塔、消防疏散口及设备用房低风井,应优先考虑集约化设置原则,宜与周边规划商办地块结建。

  4) 入口检查亭。隧道道口宜设置检查亭( 约 4m2,考虑上、下水) ,负责超高车辆拦截、误入、突发事故时的洞口交通管理。

  5) 应急救援点。一般在管理用房会设置应急救援中心,并设置救援车停车场。应急停车场选址宜设置在隧道出入口附近 15 min 行车路程之内,以保证救援及时。除管理中心的应急停车场外,宜在邻近隧道出入口设置应急救援点[7]。救援点设置比较灵活,根据周边情况路中、路侧均可设置,但最小规模为 2 个停车位,可以满足同时停放 1 个大车位( 清障车) 和 1 个小车位。

  2 城市道路隧道附属设施的布置形式

  城市道路隧道的附属设施中,管理中心、入口检查亭和应急救援点等设施根据隧道的洞口位置布置,布置的位置相对明确。附属设施布置的难点是设备用房及其配套地面设施的布置。城市道路隧道附属设备用房的布置形式有很多种,根据规模的不同,一般会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 2 种布置形式。2 种布置形式各有特点,其中集中式布置的优点是用地更集约,通过集中布置,减少了项目出地面的人行逃生口以及风井的数量,从而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便于运营管理。图 1 示出的郑州 107 隧道,是一种典型的集中式布置,全线除了泵房以外其他设备和管理用房全部集中在北侧设备用房和南侧的管理用房内。

  我院设计的北横通道的附属用房,就是采用集中式的布置形式。由于北横长度较大,断面较大,通风机房、变电用房的面积相应增大,其中最大的一处集中设备用房共分为地下 5 层,总面积约 10 000 m2( 见图 2、图 3) ,包含通风、电力、照明、监控、消防、给排水等各类用房。

文章名称:城市道路隧道附属设施( 地下设备用房) 布置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jzlw/15551.html

上一篇:木刻楞建筑艺术的现代启示
下一篇:BIM技术在高速公路管理的应用


城市道路隧道附属设施( 地下设备用房) 布置相关论文:

2022-07-05房建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2022-06-08水泥基吸音降噪材料在交通工程
2022-05-24人工智能在石油勘探中应用
2022-05-20COR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应用
2022-05-16碳中和进程中造纸工业思考
2022-05-11建筑工程施工中工程监理质量控制
2022-05-11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
2022-05-10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安全及质量管理
2022-05-09建筑质量监管在工程项目重要性
2022-05-07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职称阁|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评职期刊| 网站地图

说出学术需求 解决您的问题

SCISSCIEISCOPUS

我们的服务内容

翻译润色、预审评估、发表支持、期刊推荐、国内出书、国外出书、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