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职称阁,为评职者提供职称晋升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建筑施工安全隐患的分类||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存在的|| 高校科研平台创新能力提|| 中国古建筑中琉璃构件功||

日本建筑现代化历程的文化碰撞

来源:职称阁分类:建筑论文 时间:2019-07-13 11:06热度:

  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日本建筑现代化历程的文化碰撞的内容,本文作者就是通过对日本建筑现代的相关内容做出详细的阐述与介绍,特推荐这篇优秀的文章供相关人士参考。

日本建筑现代化历程的文化碰撞

  日本传统建筑的现代化转型是作为传统社会整体现代化转型的一部分存在的,对建筑领域的分析探讨需要将其置于整体社会背景之下。日本政治和经济层面的现代化转型在皇权的推动下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但转型的合法性①却是基于日本的传统文化,在文化层面日本传统性与西方现代性在长时间内并存却没有真正融合[1]。整体社会现代化转型的特殊性在建筑领域有相同表现。日本传统建筑在安政元年开国后遭遇西方建筑开启现代化转型,西方建筑作为新政府的权力象征和西方先进技术的载体在政治层面和经济层面受到政府的大力推进。但在文化层面,无论是西方传统的古典建筑,还是后来的现代建筑,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与日本社会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渴望相矛盾,成为日本传统建筑实现现代化转型的最大障碍。

  1日本现代化中的政治经济转型与文化冲突

  1853年美国舰队驶入江户湾浦贺海面,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开启了德川末期的社会动荡。外有西方列强的入侵,内有幕府统治的日益腐败以及阶层矛盾的日益加剧,内忧外患最终激发了声势浩大的倒幕运动。幕府统治被推翻后,1868年建立起以明治天皇为威信核心的新政府,日本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之路由此开始。新建立的明治政府所实施的一系列西化改革措施依然仰赖天皇威信,在皇权的大力推进下,政治层面的诸如统治体制、管理体制等的转型以惊人的速度完成[2]。通过明治初期十余年的制度改革和兴业政策,经济层面的转型也具备了基础的产业条件,从1886年到1910年,日本用短短25年时间走完了原生型产业革命发生国一个世纪的历程[3]。与政治和经济层面的快速现代化转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化层面的分裂。日本明治时期政治和经济转型的合法性保障,依然是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与西方现代资本主义文化格格不入,二者只能在长时期内保持既分裂又并存的状态,形成了近代日本社会特殊的文化状态[4]。

  2建筑在日本现代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日本近代建筑的现代化与社会整体现代化同步,确切地说是社会现代化转型的一部分。真正建筑领域开始全面现代化是明治时期在政府主导促进下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在激进的全盘西化背景下,建筑的现代化转型完全是为社会的快速转型服务。与社会整体现代化过程中政治层面的集权推进和经济层面的战争刺激相对应,建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明治政府权力的象征和西方先进技术的载体。

  2.1明治政府权力的象征

  现代化初期,明治政府急切地渴望快速西化,要“在东方的前门创造出欧式帝国”[5];同时新的明治政权在建立初期并不稳定,国内农民起义和士族叛变不断,明治政府亟须建立威信、巩固统治。所以对明治政府而言,无论对外还是对内,都需要树立自己强大稳固、现代先进的形象,这其中建筑物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明治时期建造的最具有政治形象意图的西式建筑首先当推国家性重要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鹿鸣馆(图1)。鹿鸣馆是一座砖式二层洋楼,供西化后的日本权贵聚会风雅,也是明治政府与西方国家进行外交谈判的场所,由英国建筑师乔赛亚·康德设计建造,整体呈现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兼有英国韵味。同一时期的代表性西式国家建筑还有游就馆(图2)和东京国立博物馆(图3),都由政府委托西方建筑师完成,意图建成纯粹的西式建筑。除了这些重要的国家性建筑之外,政府体制改革后的各级官厅办公楼、教育体制改革后的学校建筑、以及以军工为核心的工业建筑,都大规模地向西方建筑形式靠拢,成为日本建筑现代化转型的开端[6]。明治时期的急切渴望西化的集权统治极大地促进了建筑走向现代与进步,但是到两次世界大战时期与国粹主义结合的集权统治却让日本建筑进一步与西方现代建筑融合受阻。不过无论哪种情形都表明建筑在日本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中始终扮演重要角色,并一直与政府权力紧密联系。

  2.2西方先进技术的载体

  明治政府成立后,最重要的现代化发展目标就是实现经济规模的大幅度提升,使国家能够与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相抗衡。1871至1873年间,政府主要官员组成考察团对欧美12国进行考察,提出“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的三大政策,作为国家发展的总方针。其中“殖产兴业”和“富国强兵”指重点展开以军工业为核心的产业扩张,“文明开化”除了指学习西方的思想风尚、生活方式、文化教育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广泛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建筑为经济发展目标服务,一方面引进了大量西方先进的建造技术,另一方面由政府主导兴办了大批军工厂。由于军工厂在跨度、承重等方面的特殊需求,当时最先进的西方建造技术几乎都被集中运用在了军工厂的设计建造中。其中最重要技术运用有两种:一是砖石的运用——18世纪中期,出于军事需求,日本开始以耐火砖建造高炉,以佐贺藩的长崎反射炉、萨摩藩反射炉和伊豆韭山江川太郎左卫门筑造的反射炉为代表,是日本第一批砖建筑。到明治初年,砖石结构材料被进一步运用在政府主导兴办的军工厂房中,如长崎制铁所(图4)、集成馆机械工厂(图5)、横须贺制铁所(图6)等,均是由政府雇佣西方技术人员直接指导,以砖石为材料建造的西方承重墙建筑;二是西式三角屋架的运用——日本传统的木结构建筑表现出抬梁式的屋顶结构特征,侧重于垂直方向的受力平衡,斜向受力支撑构件仅有叉手且较少使用,而近代传入日本的西式屋架受力支撑状况明显优于传统屋架且节约材料[7],可以满足工厂建筑对大跨度的需求。军工厂类建筑的建造完全以功能为导向,技术的运用也是为功能需求服务,这使得日本在一开始接触西式建筑时就有对建筑功用性和技术性的深刻认识,为之后日本接受西方现代建筑思想打下了基础。明治时期之后,对建筑功用性和技术性的强调一直贯穿在日本建筑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如后来对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探索,对抗震构造的研究等,使得日本不仅成功建造了可以媲美欧美的高层办公楼,甚至在建筑抗震性能上还要优于欧美建筑。

  3日本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的碰撞

  传统社会时期的日本文化,包括建筑文化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外来文化的学习融合,因此日本一直以来对外来文化的态度是较为开放和包容的[8]。但要注意的是,传统社会时期外来文化传入都是以文化传播的方式进行,但近代西方文化的传入是以侵略战争的方式强行植入,在一开始就伴随着民族自尊心的创伤和不平等对待。日本在西化初期对西方文化的急切渴求包含着成为被西方认可的现代国家的心理,根本上还是希望重拾民族自尊[9]。建筑领域的现代化转型也是同样,基于民族自尊的对日本本土建筑文化的呼求和对西方建筑文化的反抗其实在现代化转型的一开始就存在,只不过随着现代化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从模仿西方建筑形式转向对其文化内涵的思索,两种建筑文化的矛盾才日渐浮出水面。3.1日本本土建筑文化的倡导在大量引入西式建筑,又进行了“科学性”与“传统性”论争之后,日本开始尝试将本土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进行有效融合,以期实现本土传统建筑的现代化。这种尝试始于伊东忠太的考古发现,通过长达三年横跨亚欧大陆的古建筑考察,伊东提出建筑进化论,认为西方建筑起源的古希腊建筑由木造建筑进化而来,因此日本传统木造建筑也可进化为石造建筑,进而与西方建筑走上同样的现代化道路②。进化论到了20世纪20年代晚期,演变出了“帝冠式”建筑,即在西式古典建筑的顶上增加日式风格的瓦屋顶,象征日本帝国凌驾于欧洲之上的国粹主义。与“帝冠式”建筑类似的还有同时期的“亚洲主义”“近代和风”建筑。这一时期的融合带着迷茫和混乱,并不是日本建筑现代化的可行路径。虽然在此期间出现过日本建筑领域自发的对现代建筑的探索,典型的如三井物产横滨支店(图7),其形式的简洁干净、无多余装饰、忠实表现钢筋混凝土的材料结构等甚至完全不落后于西方早期对现代建筑形式的探索,但这条自发探索之路也并没有持续下去[10]。3.2西方现代建筑运动的引入日本建筑现代化最终依然是在引入西方建筑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的。西方建筑领域在20世纪初出现的先锋派建筑运动几乎同步在日本得到反映,从新艺术运动到现代主义建筑运动,日本建筑界都有引入甚至直接参与[11]。20世纪20年代晚期的“帝冠式”建筑被当时日本的现代主义建筑师群体大力抨击,到20世纪30、40年代,受日本现代主义建筑师群体邀请,西方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陶特、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等重新发掘日本传统建筑特质,在此基础上,日本现代主义建筑师从日本传统建筑中提炼出规划与结构的单纯性、尊重材料的美、缺少装饰、非对称、与周围自然保持和谐、模数单位六点“日本性”,恰与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现代性”不谋而合[12],至此才真正为日本传统建筑的现代化打开了一条可行通道。

  4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的碰撞

  日本引进西方建筑的时期也是西方建筑开启现代化转型、面临剧烈变革的时期。日本建筑界直接参与了西方建筑现代化的变革,对建筑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探索与西方同步。西方建筑领域的现代化变革经历了尖锐的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的碰撞,而日本在学习和引进西方现代建筑的过程中也同样经历了这种碰撞。

  4.1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变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基础是科技革命带来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巨变,科技革命对建筑领域有直接影响,既有混凝土、钢材、玻璃等新型材料和与之相适应的框架等新型结构的产生,也有水晶宫、克里夫顿桥等呈现新技术形式的工程杰作的问世。在西方建筑领域面对传统建筑文化和现代建筑文化的矛盾碰撞时,日本建筑领域正全面吸收西式建筑先进的技术、美学、思想等,在极短的时间内追赶上当时西方的建筑水平。此时引进的西式建筑倾向于使用先进的材料和建造技术,但保留了古典建筑外形。当美国芝加哥建筑学派经济适用的现代办公大楼传入日本后,为日本建筑界提供了另一种可模仿的先进建筑对象,日本建筑师们也开始尝试创造形式与现代技术相适应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建筑,例如远藤于菟和美国归来的酒井佑之助合作的三井物产横滨支店,保冈胜也引入的丸之内办公室群(图8)等。

  4.2文化艺术领域的审美冲突

  虽然科技革命直接带来了西方建筑技术的发展,但西方建筑走向彻底的现代化却依然面临极大的阻力,即文化艺术领域的审美冲突。在19世纪30年代建筑工业技术发展的初期,西方建筑领域甚至出现了一种审美病态,主流建筑师们极端排斥能够表现自己时代特征的建筑形式,相信工业化以前时代的任何建筑一定优于当下的工业化建筑产物[13]。实际上,当时主流建筑师所不能接受的是新技术所带来的全新建筑形式,因为有违传统学院派对形式审美的教育理念,新的现代建筑形式被认为是丑陋的。所以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西方建筑领域轰轰烈烈的现代建筑运动其实更多是审美革命,是西方先锋派艺术运动的一部分,是文化艺术领域的变革。同样由于文化领域的艺术审美冲突,日本模仿西方先进建筑对象的尝试也半途而废了。之后日本建筑领域没有再去自主尝试解决传统建筑文化和现代建筑文化的矛盾冲突,而依然以学习者的姿态引进西方现代建筑形式审美变革的成果。其原因在于日本在开国后快速的建筑现代化都是依靠直接引进,缺少西方建筑发生现代化变革前的经济积累和文化积淀,即日本建筑的现代化转型其实是缺乏必要基础准备的。所以在面对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的冲突时,日本放弃了自主解决,而是作为西方建筑变革的参与者去共同面对这个矛盾碰撞。结语近代日本建筑领域的现代化作为社会整体现代化的一部分,表现出和整体社会转型一样的特殊性,即其在社会政治层面的转型——“作为明治政府权力象征”和在社会经济层面的转型——“作为西方先进技术的载体”顺利且迅速,但在社会文化层面的转型却进行得十分艰难。其原因是日本传统建筑文化与西方现代建筑文化难以融合。虽然日本近代自开国以来就对西方建筑抱以极大的学习热忱,但真正意义上接受西方现代建筑,不仅仅是外形样式上的模仿,而是在文化理念上找到日本传统建筑文化与西方现代建筑文化的契合点,也只有当二者在文化层面实现了融合,日本建筑现代化转型才算真正得到实现。

  作者:俞左平 单位: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博士研究生

文章名称:日本建筑现代化历程的文化碰撞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jzlw/13236.html

上一篇:滑模施工工艺在水利施工的优势
下一篇:公路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对策


日本建筑现代化历程的文化碰撞相关论文:

2022-07-05房建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2022-06-08水泥基吸音降噪材料在交通工程
2022-05-24人工智能在石油勘探中应用
2022-05-20COR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应用
2022-05-16碳中和进程中造纸工业思考
2022-05-11建筑工程施工中工程监理质量控制
2022-05-11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
2022-05-10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安全及质量管理
2022-05-09建筑质量监管在工程项目重要性
2022-05-07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职称阁|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评职期刊| 网站地图

说出学术需求 解决您的问题

SCISSCIEISCOPUS

我们的服务内容

翻译润色、预审评估、发表支持、期刊推荐、国内出书、国外出书、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