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职称阁,为评职者提供职称晋升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股份支付会计准则与企业|| 新租赁准则调整及会计处|| 社会保险基金风险原因与|| 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

科技创新能力该如何提升

来源:职称阁分类:经济论文 时间:2018-07-04 10:15热度:

  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科技创新能力该如何提升的相关内容,本文作者以吕梁山黄土残垣沟壑贫困县——汾西县、原雁北高寒冷凉贫困县——五寨县等县为例,详细的阐述并介绍了科技创新能力,特推荐这篇优秀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科技创新能力该如何提升

  关键词:精准扶贫;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建议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的目标[2]。文章按照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目标,围绕精准对接、科技助力,把科技扶贫作为推进扶贫攻坚战略决策,瞄准实际需求,攻克坚中之坚,对科技创新助力精准扶贫进行了调研。

  1调研县域基本情况

  1.1吕梁山黄土残垣沟壑贫困县——汾西县

  1)自然条件。汾西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属典型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年均气温10.1℃,无霜期187天左右,年均降水量550mm,汾西县是全省严重缺水县之一。全县总面积880km2,林地面积4.69万hm2,耕地面积2.63万hm2。2)文化、教育和科技现状。汾西县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0520户,贫困人口31208人,占全县农业总人口的24.1%,造成汾西县贫困人口多、程度深有多方面因素,其中,因病致贫占19.3%,因学致贫占21.7%,因残致贫占7.2%,缺技术占15.7%,缺资金占26.0%。

  1.2原雁北高寒冷凉贫困县——五寨县

  1)自然条件。五寨县属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区,位于黄河轴与同蒲轴两大经济带之间,区位优越。五寨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478.5mm,年平均气温5.0℃,无霜期110~130天。全县国土总面积1391km2,其中,耕地面积4.96万hm2。2)文化、教育和科技现状。五寨县为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国家级贫困县。2015年,“回头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3154人,占总人口的29.47%。

  2调研县域扶贫模式与经验

  2.1汾西县后加楼村特色多轮驱动的“三入”扶贫模式与经验

  汾西县永安镇后家楼村地处黄土残垣沟壑区,由于缺水少地,土地贫瘠,人均年收入不足1500元。村民被迫外出打工,村集体经济为零,为典型“空壳村”。近年来,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扶贫模式与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1)夯实基础工作,通过多轮驱动“三入”模式实现集体经济“破零”。从2013年开始,在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后家楼村党支部以荒山做文章,灵活运用“资源、资产、资金”三要素,坚守不改变村集体产权性质,不损害村集体利益,不损害农民利益“三条底线”,探索出适合本地实际的“三入”模式,即“土地入股、资金入社、社员入园”。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整理复垦闲置的荒坡荒地,提高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村集体通过土地资金入股,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给老百姓谋福利,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了村集体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和综合实力;增强了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2)提升基本能力,让党员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创建“党建扶贫党员先锋号”,引导党员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在为民服务中展示先锋形象,抓住党员干部“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发挥各自优势,党员带动群众进行脱贫。引导农村本土人才回归脱贫,积极开展以“美丽加楼、世外梨源”为主题的美丽乡村建设,以“童年、童趣”为核心,规划建设“春可赏油菜花、梨花,夏可游儿童水上乐园,秋可摘玉露香梨,冬可滑儿童滑雪场”,形成“盎然春意系列、亲享夏日系列、美梨秋实系列、浪漫冬雪系列”特色鲜明的“全季旅游”产业格局。

  2.2五寨县优势产业精准扶贫模式与经验

  1)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发展多种经营,广开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五寨县总体布局为东西两梁和平川区以种植为主、南北两山以养殖为主,发展“马铃薯、甜糯玉米、小杂粮、羊肉”等农牧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发展仁用杏、蔬菜等果菜业,培植新型潜力产业;依托荷叶坪、两梁狩猎区等旅游资源,开拓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流通,形成“种、养、加、销”一条龙,三产融合的发展格局[3]。全县规模养殖场已达48个,规模养殖户502户,养殖企业32家,养殖公司1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16家。养羊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羊产业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脱贫的渠道产业。2)立足自身特色,建立支柱产业,打造精品与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知名度和竞争力,实现稳步脱贫。五寨县围绕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推进“三品一标”认证50个,无公害产地认证达到2万hm2。甜糯玉米荣获“中华甜糯玉米之乡”国字号品牌,马铃薯获得了国家无公害产地认证,红芸豆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和国家食品质量安全免检农产品,“五寨小肥羊”已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支柱产业的建立,帮助农民实现了稳步脱贫。

  3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3.1汾西县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1)农村贫困状况严峻。一是脱贫攻坚任务重。2016年,建档立卡“回头看”中,全县共有贫困村120个、贫困人口31208人,占全县农业总人口的24.1%。二是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较低。汾西县社会保障还处于低水平的阶段,因病、因残、因学致贫的现象大量存在。三是资源缺乏,土地丘陵沟壑多,可利用耕地少,降水量偏少,极大地制约了农业与工业的发展。2)精准扶贫能力有待提高。一是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不高。青壮劳动力大多数外出务工,留守人群以年老体弱为主。二是扶贫项目效益较低。项目后续管理不到位,市场风险应对能力弱,群众参与意愿不强。

  3.2五寨县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1)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一是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农产品销售处于原料外销和初加工阶段,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科技、质量和品牌等要素有待提高[4]。二是生产水平较低。仍沿用传统的广种薄收、粗放经营,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滞后。2)销售市场不健全。全县没有一个上规模的农副产品购销市场,虽然2011年在北外环规划了占地20hm2的集加工、仓储和购销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园区,但由于土地征用问题未落实,仍以外出推销和上门收购为主。

  3.3精准扶贫产生问题的成因分析

  1)产业扶贫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一是扶贫产业多数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从调研县域的扶贫产业来看,多为初级农产品加工及有当地特色的休闲、旅游等产业,这些产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易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扶贫主导产业多数处于“提篮叫卖”阶段,很难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5]。二是产业扶贫方式不当。当前,许多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经常出现“政府热、贫困户冷”的尴尬局面[6]。政府过度介入或群众参与度低的产业扶贫项目,加剧了贫困人口对政府的高度依赖性。三是农村人力资本现状难以有效承接扶贫产业。农村空壳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民受教育水平整体偏低,涉农培训项目覆盖面窄,有技术、懂经营和善管理的年轻人流失严重,导致贫困户难以承接或深度融入各类产业扶贫开发项目[7]。2)教育、卫生医疗等基础设施资源配置错位,资源浪费严重。一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扶贫资源配置错位,浪费严重[8]。一些农村学校因生源减少而趋于闲置,导致办学资源浪费。高中阶段生源质量、数量都没保证,成绩下滑;职业高中设施简陋、双师型教师短缺;幼教阶段缺少编制,独立幼儿园教师大多数是临时聘用,联校幼儿园教师由小学教师转岗兼任[9]。二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碎片化,使用效率较低。调研中发现,贫困村卫生所医生、护士配备不足,医疗诊断水平不高,仪器设备简陋。村内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留守村民“小病不看,大病去县级以上医院”,导致不少村级卫生所名存实亡。

  4科技创新助力精准扶贫的建议

  4.1政策引导科技助力精准扶贫

  1)产业扶贫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一是科学选择扶贫产业。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合理界定政府与贫困户角色,用科学技术培育新动能。采取种养加一体化、农工贸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助力脱贫攻坚[10]。二是强化市场信息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或奖补等方式,支持涉农电商平台利用大数据,实时发布全国主要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消费需求和价格信息,为产业扶贫中项目选择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11]。2)补齐产业扶贫公共服务短板。一是实施基础设施助推产业扶贫工程。选择宜居、宜业的贫困片区和乡村,将财政整合资金与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挂钩,加大贫困县乡村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为产业扶贫提供强有力的支撑[12]。二是破解产业扶贫中的风险困局。探索开展保险支持产业扶贫方式,对贫困地区特色鲜明、面积较大但达不到规模的农作物实施政策性保险,支持菜单式农业保险,帮助贫困户减轻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损失[13]。三是强化产业扶贫公共服务。采取财政投入和奖补等方式,支持贫困地区提供优质高效的涉及产业扶贫的公共品牌建设与维护、标准化应用、先进技术推广和信用体系建设等公共服务[14]。3)优化产业扶贫方式,提高精准性。一是激发贫困户的内生致富动力。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从“等靠要”到“内生动力”转换,把群众引导到参与项目实施、家园建设上来,实施“扶勤不扶懒”、“扶持资金与产品产量挂钩”[15]。二是整合利用扶贫资金。不能简单迁就部分贫困户平分扶贫资金的短视要求,要正确引导、听取大多数贫困户的意愿,将政策、扶贫资金集中,解决产业扶贫中一家一户无法解决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问题[16]。三是强化扶贫经济主体与贫困户的精准对接。运用大数据建立部门共享机制,制定龙头企业、能人大户等社会资源到贫困村投资兴业,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的优惠政策[17]。

  4.2精准扶贫要与“志智双扶”和先进的科技成果相融合

  1)实施“志智双扶”,解决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弱的问题。“扶志”是扶贫第一要务,“志气”是一个人的脊梁,是高昂向上、不甘贫困的坚强支柱[18]。“扶智”同样是精准扶贫工作持续散发活力的根本。先扶志,再扶智,只有贫困户真正地挺直了腰杆,有了生存技能,脱贫才能水到渠成[19]。2)利用科技平台,发展远程教育,整体提高贫困户科技文化素质。利用科技平台,发展远程教育,使系统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农、科、教互相依托,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培养造就“乡土人才”和新生代农民[20]。3)适当整合医疗资源,运用科技平台,建设医联体大健康体系。提升乡村医疗服务能力,提高资源使用率,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纽带作用,构建县域医疗共同体,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协作机制[21],积极开展远程医疗协作,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22]。

  4.3科技示范助力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

  1)基础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夯实农民生活和生产基础。改变目前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重基础,轻生产”现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打造农民增收的项目平台上[23]。例如,汾西县沟坝地因地制宜扶持产业龙头,重点发展景观旅游、土特产种植、高效经济林和养殖等产业。2)政府政策引导,创新科技电商扶贫。电商扶贫完全是以市场为导向,引导构建电商平台、仓储物流体系和溯源体系等软件基础设施,积极引进外来人才,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作用,为贫困户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24-25]。3)组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提升产业持续发展能力。山西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多数是以家庭为中心的小规模经营,农民既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又是实际的劳动者,单纯靠政府农技部门已不能满足农民对技术的需求,必须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促进产业发展[26]。

  作者:苏东涛 韩伟宏 吕凯 马宏斌 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

文章名称:科技创新能力该如何提升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jjlw/8898.html

上一篇:人民币汇率对进出口贸易有什么影响
下一篇:宏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遇到的问题


科技创新能力该如何提升相关论文:

2022-09-20一带一路倡议怎样发展政治经济学
2022-07-01问询函监管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
2022-06-29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和对策
2022-06-24钢铁制造企业存货管理问题
2022-06-21智能家居行业公司财务战略
2022-06-17消费税作为地方税利弊分析及改革建议
2022-06-13职业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
2022-06-10垃圾焚烧PPP项目下税务风险
2022-06-02火灾下服装批发市场人员安全疏散
2022-05-27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中问题
职称阁|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评职期刊| 网站地图

说出学术需求 解决您的问题

SCISSCIEISCOPUS

我们的服务内容

翻译润色、预审评估、发表支持、期刊推荐、国内出书、国外出书、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