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职称阁,为评职者提供职称晋升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股份支付会计准则与企业|| 新租赁准则调整及会计处|| 社会保险基金风险原因与|| 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预算资金管理对策

来源:职称阁分类:经济论文 时间:2020-10-30 09:03热度: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非遗保护预算资金仍存在短缺的情况,提高资金运用效率、最大化地促进非遗产业的发展是我国文化保护的重要任务。文章就东莞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预算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创新性地提出“以非遗绩效指标指导量化分配、以审计思想监督预算执行’的新思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预算资金管理对策

  【关键词】非遗保护预算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全过程跟踪审计;绩效审计

  我国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保护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既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又为文化自信自强提供了丰厚的滋养,成为连结中华儿女精神纽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成为激励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非遗保护预算资金的管理运用关系到非遗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本文以东莞市为例,探讨了非遗保护预算资金管理的措施。

  一、东莞市非遗物质文化保护预算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东莞是我国的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截至2018年底,东莞市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以上名录120项,其中含省级以上名录44项,国家级名录8项。近年来,东莞市新增国家级传承人3名、省级非遗项目5个和市非遗工作站7个。在东莞市整体丰富的非遗资源下,也存在着结构性差异。市级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镇街分布不均且差距极大,这种地域分布差异,给非遗保护财政资金的分配和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在东莞市2019年的一般公共预算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表(按项目分地区)中,专项转移支付支出的“文化惠民培训工程”项目和“文化惠民演出工程”项目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联系较为紧密。但其资金分配没有参考城镇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水平的差异,采取平均分配方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与保护,固然传承人的主观能动性非常重要,但离开了政府的帮扶,大规模地进行非遗文化的宣传和保护也难以实现。从非遗保护的资金供给看,除去各种不定期非物质文化遗产奖项的奖金、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需的资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预算资金存在较大缺口。在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地域分布不均和政府资金平均分配的双重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弘扬难以依靠其内生发展,因此很难达到平衡。具体表现为,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的地方,其每个项目的平均资金反而少,这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发展、传承与保护。因此,解决东莞市非遗保护预算资金的管理问题,是保护和弘扬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课题。

  二、对策:指标体系构建及审计监督

  本文根据新预算法“编制预算要参考上一年度绩效评价结果”的规定,认为应该秉承一定的原则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预算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确保指标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效益性,并进一步运用全过程跟踪审计与绩效审计方法与思想,全程对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的预算制定、资金到位情况、资金绩效评价进行监督与限制,从而提高政府非遗保护预算资金的运用效率。(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预算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1.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定量指标是针对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量化分析,能够清晰明了地通过该指标判断项目是否能达到原有的预期。同时,定量指标在运用财政资金绩效评价进行量化分配的过程中可起到关键作用。所以构建以定量指标为主的指标体系十分必要。在重视定量指标的同时,也应清楚地了解定性指标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定性指标往往内容比较宽泛,可以在更大的维度对无法定量的指标进行评价,并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以及抽样调查等方式收集意见、分析绩效。2.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不仅要以定量打分指标为主,更重要的是要强调指标的可比性。而可比性,既要做到横向可比,又要纵向可比。既在同类项目中是可比的,又要在同一项目的不同年份间是可比的,以此来判断一个项目是否具有同比改善、相比于其他项目是否具有优势,并据以分配财政资金数额。3.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相结合原则。共性指标是指能用于大多数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指标,包括:财政资金预算完成率,财政资金投入乘数,资金到位率,资金使用率,财政资金依存率、支出的合规性等。而个性指标主要是各个不同项目的独特的评价方式。其主要特点是能定量分析、纵向可比等。4.成本效益相结合原则。在财政资金的评价指标体系中,成本和效益的考量也是不可或缺的。由于不同项目中个性指标千差万别,其统计的难度也参差不齐。指标设计过于详细,则可能导致进行评价时调查的成本过高。因此要做到成本和效益相结合,提高单位成本的平均效益。(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预算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预算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基础框架。广东省在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预算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更关注个性指标的构建,因此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预算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应顺应此趋势。在二级指标“活态传承效益性”中,重点着眼于个性指标的构建,运用产业经济学基本原理,全方位地反映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水平。活态传承,即在非遗产生和发展的实践环境中进行传承,指标主要根据非遗传承的重要性,从活态传承视角分析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非遗工作者等基本情况。以此为标准使地方政府将资金重点用于活态传承,而不仅用于非遗博物馆建设、影音资料获取等。非遗产业还在发展的初期,随着规模增加,其边际成本递减,政府的投入将加快产业发展,使非遗在群众文化中得到价值体现,实现规模经济。以政府资金投入带动非遗发展,以非遗发展改变其始终依靠政府资金补助的现状,促进其内生发展。在二级指标“社会发展可持续性”中,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当地群众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以反映群众对非遗的认知度,包括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度等指标。而在二级指标“资金投入效率效果”中保留了常规的共性指标,同时也增加了有关非遗保护预算资金效率的个性指标,以期反映出非遗保护预算资金的特殊性。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当然,指标体系的构建,要保证可用性、专业性、准确性。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预算资金的指标也需不断发展,要在部门的实际应用中持续改进,摒弃那些不合理、无效以及成本过高的指标,这样才能愈发完善指标体系,获得更好的效果。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预算资金绩效评价指标的调整以及权重的确定。利用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得到一个创新、量化的分配方案,以补充原有的因素分析法。核心观点即通过赋予定量评价指标权重,分别对每个镇的非遗保护预算资金的运用情况进行考核,进而作为下一年财政预算资金分配的参考。根据绩效评价的主要着眼点,拟分配权重如下:资金投入效率效果30%,活态传承效益性50%,社会发展可持续性20%。考察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预算资金的效率,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考察当地非遗的发展情况。另外,由于该指标的评分会被用于下一年度的资金分配参考,而非遗发展中,包括当地非遗数量、传承人数量等重要分配指标。因此,给予非遗发展较高的权重是毋庸置疑的。资金效率和群众认知则分配相似权重,具体权重分配需要参考专家给出的参考意见。本指标拟采用专家打分法进行权重的进一步细化。上述共23项指标中,有20项定量指标。专家将会对这些指标的重要性进行量化打分,重要性由小到大分为1—10分,并考察统计量的平均值、方差等。综合考虑对应项目在资金分配中的重要性,根据专家打分平均值结果对各项目赋予大致等序的权重。将平均分小于6分、方差较小的指标删除。对方差较大的指标要分别考量,对比较重要的指标应予以保留,而次要的指标赋予的权重尽量低,以减少可能出现的、与真实情况背离的误差。经过数轮专家打分法的调整,得到最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预算资金绩效评价项目的权重。(三)发挥审计在监督非遗保护预算资金分配与运用中的作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预算资金的分配问题,只有具体的分配措施是不够的。在政府决策、资金运用、以及最后的绩效评价中,强化审计监督管理工作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应将全过程跟踪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1.事前跟踪审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预算资金的分配问题要在审计监督的源头上做好,资金的分配方案要有据可依、落到实处,政府应执行主动且有效的事前审计,避免在违法违纪、负面影响及损失已造成的情况下才着手进行审计。与非遗保护预算资金的需求缺口相比,政府的资金非常有限,为此可结合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决策阶段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等环节,拓宽资金分配方法的广度与深度,对财政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做好每个地区的资金分配预算,分阶段对突出的、不同的核心指标要素进行审计,同时在确定介入时间时考虑其上一年的绩效评价,依据上一年的年度报告扩充、丰富和完善跟踪审计的内容,因地制宜,在最必要的节点投入最大的资源及成本,防止和限制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做出效率和效益最大化的决策。事前跟踪审计保障了财政资金使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真实性,判断项目的可行性,减少了财政预算的缺陷。当跟踪审计渗透到财政资金的各环节时,可以更好地监督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受托责任履行过程和结果的经济性、效率效果性,使得非遗保护预算资金的效果得到切实的保障。2.事中跟踪审计。在做好风险防控的基础上,也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与执行进度进行实时追踪。由于事中跟踪审计可以对客观存在的事实和现场进行调查和预测,并取得真实的资金管理数据,这使审计中所进行的假设与推理都能从客观存在的事实中得到求证,最终获取有力的数据支持。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金管理的审计过程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在执行过程中及时查明财政资金经济目标和预算的实现程度,随时反映资金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政府和地方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改善管理,提高文化设施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传统文化资源整合,避免因过程把控的缺失导致难以补救的后果,最终影响目标和预算的实现。3.事后跟踪审计。评价指标作为各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程度的重要评判标准以及下一年度资金分配的重要参考,须运用事后跟踪审计与绩效审计对其效用性、经济性进行验收、审查与评价。此外,提高信息的透明度、落实信息公开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方式。审计部门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将相关信息公布给公众,一方面能将非遗保护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让群众真正了解相关信息,除了在官方网站权威发布之外,也要运用多种自媒体渠道多方位宣传,让人民群众也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而作为审计人员,应恪守职业道德,对发现的违法违纪、不符合会计制度的行为,不隐瞒、不回避、不包庇,通过审计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结语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发展非遗文化、做好文化传承。我国文化保护工作仍处于发展过程中,在非遗保护工作中要制定非遗绩效指标,从而量化各地非遗产业发展的成果,进而指导非遗保护预算资金的分配。此外,在非遗保护预算资金预算制定、分配和绩效评价中应当高度重视审计工作的作用,贯彻落实好全程跟踪审计与绩效审计,提高非遗保护预算资金的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陈镜宇,徐丽艳.地方财政精准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监督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19,(11).

  [2]袁星侯,牛美丽,邝艳华,石慧.广州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3]王波.当前我国财政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地方财政研究,2011,(05).

  [4]辛旭,芦花.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跟踪审计研究[J].会计师,2018,(17).

  [5]马蔡琛,朱旭阳.论绩效审计与预算绩效管理的衔接机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41(06).

  [6]曹小林.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6,(05).

  [7]王中杰.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公共政策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以“双一流”政策为例[J].经营与管理,2020,(10).

  [8]杜桂清.基于预算绩效管理的高校基本建设预算内资金管理探讨[J].商业会计,2019,(20).

  作者:胡金荷 韦熙 幸倞

文章名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预算资金管理对策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jjlw/17433.html

上一篇:安全管理对煤矿采矿工程的应用
下一篇:人民币汇率与房地产价格的相关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预算资金管理对策相关论文:

2022-09-20一带一路倡议怎样发展政治经济学
2022-07-01问询函监管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
2022-06-29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和对策
2022-06-24钢铁制造企业存货管理问题
2022-06-21智能家居行业公司财务战略
2022-06-17消费税作为地方税利弊分析及改革建议
2022-06-13职业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
2022-06-10垃圾焚烧PPP项目下税务风险
2022-06-02火灾下服装批发市场人员安全疏散
2022-05-27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中问题
职称阁|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评职期刊| 网站地图

说出学术需求 解决您的问题

SCISSCIEISCOPUS

我们的服务内容

翻译润色、预审评估、发表支持、期刊推荐、国内出书、国外出书、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