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点击
随便看看
来源:职称阁分类:经济论文 时间:2020-04-10 09:26热度:
文章基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假设,利用2001—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从区域差异和省份差异角度,分别实证分析了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东部、东北部、中部和西部的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并加以排序。结果表明:全国各区域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主要呈现挤入效应,但同期的挤出效应不明显;区域间各地区地方财政支农支出消费的挤入效应区域差异明显;区域内各省份财政支农支出消费的挤入挤出效应呈现省区差异化。
关键词: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农村居民消费;空间挤入;农业供给侧改革
随着供给侧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同时,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投资与出口两大引擎在促进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支撑作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消费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财政支农支出作为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民消费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剖析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对于深化农村财政体制改革,创新财政支农体系,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脱贫增收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之上[1-7],本文利用 2001—2017 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假设,通过面板数据模型从区域差异和省份差异角度,分别估计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东部、东北部、中部和西部的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并加以排序,以期为有效挖掘通过财政支农支出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的潜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参考。
1 模型设计与变量选择
1.1 变量选择与模型检验
本文将全国31个省份(除港澳台)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区域,运用面板模型对以上区域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测度 2001—2017 年各区域内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本文借鉴魏健等(2011)
[3] 的研究成果,并立足于我国31 个省份农业生产的实际,选取的指标包括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以上所有变量均为人均变量,且各人均变量均为各人均变量名义值除以2001年为基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后的实际值,为了消除异方差影响,所有变量均采用取对数形式。2001 年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支出口径变化了三次,具体计算如下:
2001—2003 年:财政支农支出=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综合支出+农林水利气象部门事业费;2004—2006年:财政支农支出=农业支出+林业支出+水利气象支出;2007年:财政支农支出=农林水事务支出。本文数据由 2001—2017 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以及《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汇总得来。全国、东部、东北部、中部和西部的农村居民消费模型形式设定检验的结果见。
2 实证结果分析
2.1 平稳性检验
在面板数据回归之前,首先必须对变量做平稳性检验,即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其主要包括两个步骤: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2.1.1 单位根检验
本文采取同质和异质面板单位根检验对全国和四大区域的变量 Ln rc 、Ln sa 和 Ln di 的平稳性进行检验。这里,同质单位根检验即假设在各区域内部,省份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相似性,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同质性。异质单位根即假设在各区域内部,各省份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不一致,影响是存在差异的。同质单位根检验包括LLC检验、Brei-tung检验和Hadri检验,异质单位根检验包括IPS检验和Fisher-ADF检验。根据具有主要参考价值的 LLC 值和 FIsher-ADF 值检验结果,可判断至少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所有变量均为一阶单整。
2.1.2 面板协整检验
基于所有变量均为一阶单整,现对全国以及四大区域的变量 Ln rc 、Ln sa 和 Ln di 进行联合组内维度检验和组间维度检验。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具有主要参考价值的Panel adf值和Group adf值检验,因此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农村居民消费以及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文章名称: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消费影响的区域差异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jjlw/15531.html
上一篇:美国全球定位系统的财政政策及其意义
下一篇:信息化建设在经济管理的应用
SCISSCIEISCOP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