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职称阁,为评职者提供职称晋升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股份支付会计准则与企业|| 新租赁准则调整及会计处|| 社会保险基金风险原因与|| 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

碳排放权交易初始配额分配

来源:职称阁分类:经济论文 时间:2019-09-19 10:03热度:

  为应对气候变暖以及环境恶化问题,在碳交易市场上对碳排放物进行买卖成为了热点关注对象。碳排放权交易中处于基础地位且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对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当前研究碳排放权交易以初始配额为研究对象的较少,但碳排放权初始配额分配机制和影响力的探讨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碳排放权交易的有效进行,从而为保护环境、促进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对碳排放权交易初始配额基于不同主体、基于分配方式和基于福利效果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简单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建立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展望。

碳排放权交易初始配额分配

  关键词:碳排放权;初始配额分配;福利效应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京都议定书》效果作用不明显的条件下,2015年通过的《巴黎协定》开启了探讨2020年后全球气候治理的新阶段。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会越来越多,面对绿色发展与国际社会对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减排责任呼声的高涨的双重压力,我国对于限制碳排放总量的环境及环境经济政策层出不穷,其中以市场为主导的碳排放权交易也显露头角,为碳排放总量的控制添砖加瓦。碳排放权交易即碳排放主体根据相关部门分配的碳排放额度在有效期内有权向大气排放碳污染物,对于那些减排需求较高的排放主体,当自己所拥有的碳排放量不够用时可在碳交易市场上购入一定的碳排放量,以满足自身减排的需求,而对于那些排放污染物后仍有冗余的排放主体来说则可以将自己多余的碳排放量放入碳交易市场中进行出售。然而面对碳排放主体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现实,如何在各个碳排放主体间分配碳排放权配额以及用何种方法分配成为保证碳交易成功进行的至关重要的一环。研究碳排放权初始配额分配有利于实现碳交易买卖双方、卖者之间以及买者之间的公平,确保配额分配效率的提高,进一步促进碳排放权交易的有序进行。

  二、理论基础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环境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其正外部性的性质体现在为人类提供了生产、生活的空间及资料,而环境的负外部性则表现在由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上。污染者破坏环境承担的成本比社会承担的成本小,但是获得的收益却很多。因为对污染者破坏环境的惩罚约束较小或者没有约束,污染者就不会停止破坏环境的行为。如何将这种外部性内部化,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注重政府干预调节的庇古理论,一种是关注市场自发调节的科斯理论。科斯提出在产权不确定的情况下会产生负外部性,而当产却被确定下来时,这种负外部性就会减弱乃至消除。碳排放权交易的提出,正是在科斯理论中排污权交易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而来的,从而使得碳排放污染物成为一种具有稀缺性的商品得以在市场上买卖。进行碳排放权交易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各个主体所能够拥有的碳排放量的多少,也即碳排放权交易的初始配额。碳配额如何在各个主体间进行分配一直以来都是碳交易研究领域的热点研究对象,也成为了运行好碳交易市场的关键基础。

  三、国内外研究进展

  我国自2017年开始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以来,在建设初期这个对整个碳交易运行系统至关重要的基础阶段,对于碳排放权初始配额分配应当提起足够的重视,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减排规模的企业,分门别类地制定碳排放权初始配额分配方案,从而在配额分配问题上体现出足够的社会公平。基石稳,上层建筑才能够屹立不倒。碳排放权初始配额分配是碳交易运行的基础,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国内外学者对此多集中于以分配主体、分配方法以及分配效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研究一览表见表1。

  (一)基于不同主体间的碳配额分配研究

  1.区域间碳配额分配。最早对碳排放权配额的研究是基于国家层面的。国外方面,VaillancourtK,WaaubJP(2004)认为确保公平性是在制定涉及减排的政策中确保更多发展中国家参与其中的重要问题,运用了多种公平标准对国际温室气体(GHG)排放权进行分配,发现有些公平标准在适用于分配时是互相矛盾的。MiketaA,SchrattenholzerL(2006)对国家间基于人均碳排放量和基于碳排放强度的排放权分配两种方法进行了分析,在对67个国家和9个世界地区的碳排放权分配中发现在人均碳排放量相同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拥有较多的碳排放权,而工业化国家在碳排放强度相同的情况下会拥有较多的碳排放权。国内学者多从正义视角研究。潘凤湘(2014)从环境正义的视角对国际上进行碳排放权分配的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进行了重新审视,认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不能体现正义在环境问题上的作用,而协调国家间在碳排放权分配问题需要回归环境正义理念,形成在环境形式正义和环境实质正义的综合休整下适用于碳排放权分配领域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王兆平(2015)从气候正义的视角对国际碳排放权的分配进行了阐述,认为在各国碳排放权分配出现巨大分歧的情况下,国际碳排放权的分配应当遵循国际法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和国际帕累托主义原则,并且在进行公约缔约方大会和联合国专门机构大会讨论拟定碳减排协议的过程中,拟定者需要满足全球性、政府性和职能型三个特征。王慧慧等(2016)从代际公平角度,利用全球132个国家的人口、GDP和碳排放量数据,通过基尼系数优化模型对各个国家的历史碳排放权配额分配进行了优化并对各国未来的碳排放权配额进行了公平性的分配。很多学者对省域层面的碳配额分配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以时间序列来看,例如P.Zhou,Z.R.Sun,D.Q.Zhou(2014)构建了时空集中分配DEA模型对省域间的碳排放权分配进行了效率方面的分析,并将其运用于分配中国省域间的碳排放权配额。曾诗鸿,徐妍(2014)从分配效率的角度运用原始DEA模型和零和DEA模型对中国各省区间碳排放权配额分配额度进行了测算,发现在用零和DEA模型对各省区间的分配额度进行测算后比原始DEA模型得到的排放量的效率值更高。蒋惠琴,邵鑫潇,鲍健强(2017)从碳排放权配额分配的公平角度出发,考虑影响省域间碳排放权分配的四个因素:人口规模、经济规模、能耗水平和技术、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通过构建多因素影响的分配模型对我国省域间碳排放权进行了分配。宋杰鲲,梁璐璐,牛丹平(2017)在获得综合公平原则下的省域间碳排放权分配方案的基础上,构建环境FCAM模型,在综合公平原则下对分配方案进行了优化研究。于倩雯,吴凤平(2018)从公平与效率的耦合视角出发,运用基于满意度的主从递阶交互式迭代算法,构建了运用于碳排放权配额分配的双层规划模型(基于公平视角的上层规划模型和基于效率视角的下层规划模型)对省际间的碳排放权分配进行了优化配置。钱浩祺,吴力波,任飞州(2019)利用目前最新的低碳专利数据库,通过测算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碳排放效率,构建了一个考虑技术异质性的、将碳排放效率融入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标准的模型,并运用于实际中的地区间碳排放权分配。2.行业碳配额分配。潘伟,吴婷,王凤侠(2015)在证明用原始DEA模型对全行业碳配额分配无效率的基础上,运用ZSG-DEA模型进行多次迭代,对各个行业的碳排放权配额进行了重新分配。ChenW,HeQ(2016)基于三个减排分担指标:责任指标、能力指标和效率指标在不同情境下测算出应当负担最多碳减排量的行业。MuH,LiL,LiN等(2016)以中国辽宁省为例,运用批评与模糊优化模型研究了工业的碳排放权配额的分配。YangBaochen,LiuChuanze等(2017)从公平与效率角度出发,在熵权法基础上建立了分配模型,认为据此分配的碳配额更具效率性且体现公平性。闵宁(2017)综合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方法、信息熵多属性决策模型和离散型二阶差分模型对在碳排放强度约束下各个行业的碳排放权及减排量分配指标、分配系数进行了测算与分配,并通过分析将碳减排量按照行业的不同划分为四个等级。韩宇(2017)通过建立工业碳排放环境学习曲线对我国工业的碳排放潜力与实际的减排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基于信息熵的多因子混合加权分配模型(IEMMA)和五种情景对我国工业谈排放权配额分配进行了针对性设计。在行业碳排放权配额分配研究中,除了对各行业间碳配额的研究外,许多学者还关注碳减排需求巨大的电力行业。例如KimKeatsMartinez,KarstenNeuhoff(2005)根据相应指标对欧盟电力行业的不同容量发电机组的碳排放权配额分配进行了测算。谢传胜,董达鹏,贾晓希等(2011)对GPS机制应用于电力行业碳排放权配额分配进行了研究,在测定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目标的基础上运用排放绩效方法对不同容量等级的发电机组和不同火电厂的碳排放权配额进行了分配。赵文会,高姣倩,宋亚君(2017)通过模拟仅存在发电机组1(高排机组)和发电机组2(低排机组)的环境,构建基于差异化分配的Cournot博弈模型,对具有不同碳排放系数的发电机组的碳排放权配额分配策略及其影响进行了研究。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第三产业的碳排放权配额同样也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ChangCC,LaiTC(2013)通过对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权配额分配的研究发现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政策的实行能够减轻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量,对经济活动的负面作用较小。赵凤彩,尹力刚,高兰(2014)构建了国际航空业碳排放的碳洛伦兹曲线和碳基尼系数,从代际和代内公平的角度测算了国际航空业碳排放的历史占用不公平现象。骆瑞玲,范体军,李淑霞等(2014)基于基准年份GDP发展水平和历史排放水平两个指标构建模型,对2020年我国石化行业的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情况进行了研究,得出三种分配方案均导致了石化行业GDP的小幅下降。

  (二)基于分配方法的碳配额分配研究

  1.无偿分配方法。在对碳排放权进行无偿分配的原因方面,张鸿云樱(2018)从法律角度界定了碳排放权无偿配额的属性,认为政府之所以发放无偿配额,是因为那些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本国企业的存在和防止发生碳泄漏的情况,故而设计无偿分配碳配额的机制。无偿分配有两种常见的方式:历史排放法和基准分配法。历史排放法是基于减排企业的历史排放数据水平进行分配配额的,而基准分配法是以排放单位的产能或者产量的有关数据为基数乘以一个排放率标准来决定配额的。在无偿分配方法的两种核算方法方面,Markusihman,LarsZetterberg(2005)认为在欧洲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初期,碳排放权配额免费分配是主流。潘晓滨,史学瀛(2016)认为运用历史排放法最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基线期,管理者不仅要对基线期与碳配额分配时点的时间间隔以及基线期的时间跨度进行决策,还要综合考虑处于基线期内的排放企业数据是否可得。张鸿云樱(2018)则认为历史排位法和行业基准法各有特点。前者更加适用于拥有长时间排污历史且可获取长时历史数据的企业,而后者则适用于减排时间长或新进入的企业。并认为在进行碳排放权无偿配额分配时,要充分考虑各行业乃至各个企业的具体状况,适时选择两种不同的核算方法进行分配。在无偿分配应用于实践方面,MichaelHübler,AndreasLaschel,SebastianVoigt(2014)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得出中国碳配额无偿分配和进行拍卖在宏观经济层面的影响是大致相同的,但碳配额拍卖会导致产出下滑,这导致在当前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过程中进行配额的拍卖是比较困难的,实施难度大,因而然需要以无偿分配为主进行碳配额的分配。段茂盛,庞韬(2014)提出一个全新的分配方式,即以我国传统的属地化分级管理的行政管理模式为基础,中央政府负责统一确定碳排放分配配额的分配方法以及对不同区域进行差异化调整,省级政府可以在中央政府的监督下在允许的范围内自行调整系数,实施无偿配额分配。潘晓滨,史学瀛(2016)认为2016年至2020年是我国统一碳排放交易的启动阶段,该阶段中无偿分配应当是碳配额分配的主体,覆盖产业和企业的过渡期适应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2020至2030是全国碳排放交易的完善阶段,这一阶段无偿分配规则的设计的重点应是关注国际竞争力保护和实现强度减排目标,并逐步过渡到运用基准法进行分配;2030年以后,我国碳配额分配制度将逐步完成无偿到有偿的过渡,这时保留无偿分配的唯一理由就是为了避免碳泄漏。2.有偿分配方法。拍卖分配是有偿分配的一种,其本质是运用价格机制和拍卖手段,使碳排放权这种“环境商品”在碳排放权交易的初始阶段—初始配额分配阶段体现出更多的市场性与公平性。国外学者多从拍卖分配的方式方法上进行研究。KjellJ.Sunnevg(2003)通过建立在有减排规制下处于寡头垄断的出售同质商品的两企业模型,认为在配额拍卖分配中使用升价拍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使用差异价格还是统一价格的问题。JiasenSun,GuoLi(2018)在现有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式之一的拍卖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双重拍卖机制,旨在帮助实现减排目标。这种碳排放权配额双重拍卖机制的提出与运用是基于最大化社会福利效用的原理的。在碳配额分配引入拍卖机制的角度,张文秀,邓茂芝,周剑(2019)从论述碳排放权配额拍卖机制研究的进展情况发现,目前全球学者对于在碳排放权配额分配中引入拍卖机制的看法是对立的,一部分学者认为拍卖机制是目前至未来全球碳排放权配额分配的主流方法,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拍卖机制存在诸多不完善、不可靠的问题待解决。3.无偿分配与有偿分配的比较。碳排放权配额的分配方式无论是无偿分配还是有偿分配,分配出的结果均对减排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一些国内外学者也对两种分配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StefanWeishaar(2007)认为不管是在封闭静态经济社会还是开放经济中,不同的分配方式对分配结果和经济影响会产生相同效应,然而有偿分配的表现力较无偿分配差。S.Takeda,T.H.Arimura,H.Tamechika等(2013)对应用于日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配额分配方法进行了研究,发现从日本经济发展角度来看,由于碳泄漏等原因,基于历史排放的祖父法的效用是所有方法中最低的。如果首要考虑宏观经济影响,则拍卖法是最佳方法;如果认为碳泄漏和提高国内企业国际竞争力最为重要,则考虑产出与拍卖的混合法。吴濛(2017)认为在综合无偿分配和有偿分配的优缺点的情况下,有偿分配的经济效益优势更加明显,但是基于政治层面的公众接受度,免费分配有很大的竞争力。

  (三)基于福利效果的碳配额分配研究

  碳排放权配额的分配给予减排企业排放污染物以限制,约束减排企业的行为,为碳排放权交易的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那些高耗能的企业来说,碳配额的实施将是对他们釜底抽薪。对矿业领域而言,碳配额全面实施的初期每超出配额排放一吨CO2会增加30至59元成本。随着碳排放市场的成熟,将达到300至500元/吨。国内外学者对于碳配额实施的国际经验及其对社会、企业、居民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GolombekR,KittelsenSAC,RosendahlKE(2013)在欧洲电力行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配额分配背景下,运用大型数值模型,分析了四种不同的配额分配机制对欧洲电力行业的不同企业造成的影响。认为不同的分配机制不仅影响配额的分配,而且影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从而影响碳排放权交易系统的成本控制效率。在国际经验方面,宣晓伟,张浩(2013)通过列举欧盟、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制定碳排放权初始配额分配的经验,发现各种方式都具有一定的优点和缺点。在运用模型考察碳配额初始分配机制的作用方面,吴洁,范英,夏炎等(2015)运用中国多区域能源-环境-经济CGE模型(CEEPMulti-RegionalEnergy-Environment-EconomyModelingSystem,CE3MS)与碳交易模型的耦合,描述了在碳交易过程中交易主体的决策优化过程。通过模型分析,从碳交易结果、GDP、居民福利、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角度考察了在不同的碳配额分配方式对中国省市区宏观经济以及行业的影响。

  四、小结

  综上所述,国内外碳排放权配额初始分配的现状,初始分配机制的设计与分配方法的制定是在不断地演变的。对国家间的碳排放权分配,国内外学者大多从公平角度予以研究,而很少有关注国家间在碳排放权分配存在的差异性及效率性问题;从省域角度对碳排放权的配额进行分配,国内外学者往往注重运用模型对实际情况进行模拟,以寻找出最合适的分配额;行业间的碳排放权配额分配研究在最近几年成为了新兴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对重工业行业的分析,却忽略了第三产业的碳排放配额研究。对于应该使用无偿分配或有偿分配方式,还是将无偿与有偿分配混合使用,国内外学者各有不同看法。但学者们一致保持的看法是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的初期应当使用无偿分配方法,继而向有偿分配方式过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使用混合分配方式。在碳配额分配对社会、企业、居民的影响方面,不同的分配方式会对不同的主体产生不同的作用。在现有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未来碳排放权初始配额分配的研究有以下三点待进一步深化:第一,面对国际社会对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减排责任的争论,在公平的基础上,碳排放配额分配研究在国家层面上可以适当引入效率机制,探讨国家间的分配效率;第二,在省域间碳排放权初始配额分配研究已经较为成熟的基础上,将研究视线关注于目前仍有待开拓的行业方面,尤其是研究较少的第三产业。另外,研究也可以在行业内细化,对某单个行业的碳配额进行更符合行业特点的分配,更有利于整体性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和减排技术的提高;第三,在碳配额分配方法方面,无偿分配与有偿分配相结合的混合分配方式正成为后起之秀,其研究也有待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凤湘.环境正义视角下碳排放权分配原则研究[D].湘潭大学,2014

  [2]王兆平.气候正义下的国际碳排放权及其分配[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3]王慧慧,刘恒辰,何霄嘉.基于代际公平的碳排放权分配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6(6)

  [4]宋杰鲲,梁璐璐,牛丹平.中国省域碳排放权分配———基于环境FCAM[J].技术经济,2017(10)

  [5]于倩雯,吴凤平.公平与效率耦合视角下省际碳排放权分配的双层规划模型[J].软科学,2018(4)

  [6]韩宇.我国工业分行业碳排放权分配研究[D].2017

  [7]骆瑞玲,范体军,李淑霞.我国石化行业碳排放权分配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4(2)

  作者:罗旖璇

文章名称:碳排放权交易初始配额分配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jjlw/13745.html

上一篇:集团公司海外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下一篇:地方旅游业契机与发展趋势


碳排放权交易初始配额分配相关论文:

2022-09-20一带一路倡议怎样发展政治经济学
2022-07-01问询函监管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
2022-06-29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和对策
2022-06-24钢铁制造企业存货管理问题
2022-06-21智能家居行业公司财务战略
2022-06-17消费税作为地方税利弊分析及改革建议
2022-06-13职业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
2022-06-10垃圾焚烧PPP项目下税务风险
2022-06-02火灾下服装批发市场人员安全疏散
2022-05-27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中问题
职称阁|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评职期刊| 网站地图

说出学术需求 解决您的问题

SCISSCIEISCOPUS

我们的服务内容

翻译润色、预审评估、发表支持、期刊推荐、国内出书、国外出书、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