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职称阁,为评职者提供职称晋升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股份支付会计准则与企业|| 新租赁准则调整及会计处|| 社会保险基金风险原因与|| 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

高校财经类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职称阁分类:经济论文 时间:2019-02-25 10:15热度:

  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高校财经类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内容,本文作者就是通过对财经专业课程的内容做出详细的阐述与介绍,特推荐这篇优秀的文章供相关人士参考。

高校财经类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财经专业;课程教学;人才培养

  受高等教育普及化影响,高校办学规模与日俱增,相关配套建设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发展环境。但同时据相关调查发展,高校财经类专业课程人才培养实效并不尽如意,受师资、教学等多重因素影响,对学生的发展与经济市场需求尚存有不小差距,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关方面的研究备受学术界关注和热议。

  一、高校财经类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现状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之相关要求,应创造更多的条件满足适龄青年和社会其他成员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对财经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及要求越来越高,其在高校中的培养实践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受多重因素影响,尚存些许不足,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目标定位模糊。客观维度上讲,财经类专业课程人才培养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关涉到多重要素参与,需以共同的目标为导向,继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角色价值,提高人才培养实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学生就业压力倍增,其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需掌握丰富的实践技能,以吸引企业注意,实现职业价值及自我价值。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有半数以上的师生更偏向于培养既具有本专业知识又辅修了其他专业,能够适应跨专业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但是,就客观事实而言,受个人条件和教育水平的制约,这样的目标定位很难实现,可操作性值得商榷。根据对用人单位的访查,他们更多地认为,现代经济市场所需求的是具有娴熟专业知识操作层次的应用型财经类专业人才。尤其是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发展,生源数量急剧增长,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将过高或趋同的口号作为培养目标,并不利于指导后续工作开展,对学生客观认知自身价值亦产生了不利影响,是未来必须要改革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课程设置落后。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很多高校对财经类专业课程进行了微调,但其中尚存传统应试教育色彩,限制了学生发展。知识是实践操作的基础,更是有效创新的有力支撑,在财经类专业学生整体素质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根据相关专业师生的信息反馈,他们对课程结构合理性的认知基本一致,认为高校财经类专业课程设置合理。但具体分析来看,现阶段高校财经类专业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严重,未能保持与市场经济发展相一致,其难易程度排比,亦不利于学生的吸收和掌握,正是反射出了人才培养实效不高的问题。除此之外,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教师中心地位突出,忽视了学生主观个性差异,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单一,过度强调理论知识灌输,仍以黑板、粉笔为基本教学工具,冷落了学生参与情绪。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主观能动性受到压抑,单纯地通过知识记忆和复现求取表面成绩提升,导致其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在未来就业竞争中的优势不明显。

  (三)师资队伍不足。素质教育发展环境下,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逐步确立,其综合素质素养水平直接影响了高校财经类专业课程人才培养实效,是整个模式构成体系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的大趋势下,高校生源数量急剧增长,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工作压力,他们在承担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可能会参与其他管理工作开展。受此环境影响,由于个人时间、能力有限,很多高校财经类专业课程教师甚少参与教研活动,对先进思想理念及学科知识的吸收不足,日渐与社会发展潮流脱节,对学生的引导自是不尽如意。关于自身职能定位,有些高校财经类专业课程教师的认知不足,为了维护自身权威,过度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对学生的关心、关注不足,忽视了彼此间的交际互动,导致最终人才培养实效偏低。另外,从高校层次上讲,部分院校一味地追求规模扩张,对师资建设发展重视不足,相关投入较少,未组织有效的培训教研活动,很难支撑教师综合素质提升,阻碍了财经类专业课程发展。

  二、高校财经类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

  高校作为人才培育主阵地,在助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对财经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满足市场需求,最大限度地突出自身功能价值。本文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优化高校财经类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明确导向目标。任何行为实践都始终脱离不开科学的目标导向,否则必将沦为一种形式主义,其作用价值难以保障。某种维度上讲,高校作为人才培育主阵地,其系统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其未来成功就业铺筑道路。曾有学者着重指出,每所学校一般都有其特定的社会、人文、经济和自然环境,科学定位服务方向,是保持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高校应综合解析自身与其他院校对比的优势、劣势,扬长避短,注重加强物质与精神层次的双重建设,努力构建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突出办学特点,获得广大社会群体的认可。除此之外,还需坚持经济市场需求为导向,精准定位财经类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目标,即培育实用型人才,充分考虑学生基本素养及学习条件,做阶段性的细化,指导后续教学工作有效开展。在此过程中,由于大学生涉世未深,对财经类专业的认知不足,加之该门学科的特殊性,很容易在专业选择上迷失,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发现这并非自己的兴趣所向。因此,建议高校增设筛选机制,规避学生盲目选择专业对未来发展的影响。

  (二)优化课程设置。在现代化教育发展视域下,高校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获得更多成功就业的机会。尤其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挑战,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为学生营设良好的发展环境至关重要。具体而言,知识作为实践、创新的基础,在财经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较大比例。对此,高校财经类专业课程教师应认真分析企业日常管理实践,以教材为基础,做适当的筛减或补充,坚持“够用、实用”原则为指导,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丰富学生学识内涵,为其能力素质锻炼留出足够时间。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高校需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特点进行优化,不必过度追求专业数量,而是选择突出重点,立足全国教育发展布局,形成整体构成丰富多彩,而各个学校的专业布局少而精,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另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认真解析校本教材,分化出其中重难点部分,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实际,展开阶段性教学,以提高其理解深度,引导他们应用到实践中去。

  (三)创新教学方法。以当前的人才市场竞争格局来看,高校财经类专业人才必须要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才能取胜。某种意义上讲,能力是当代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核心资本。对此,高校应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打造良好的财经类专业课程环境,合理规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配比,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素质,包括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教师可依托现代化教育技术,结合企业工作实践,创设特定教学场景,将相关理论知识有机地融入其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深化其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并培养他们各方面能力。另外,高校还需进一步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内涵建设,以人才培养为共同目标,整合双方优质资源,协同完成财经类专业课程开发,并建设良好的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切身投入到企业工作当中去,使之对自身职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引导他们不断优化自己的学习规划。

  (四)加强师资建设。教师作为教学主导,不单单是知识的传递者,还是优秀人才的“雕刻师”,其综合素养建设,对提升高校财经类专业课程人才培养实效作用显著。新时期,高校应协调好内化建设规划,重视专业化师资队伍发展,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加大相关投入,拓宽人才通道,优化师资结构。在此过程中,严格教师聘任程序,综合考量其各方面素质素养,坚持优胜劣汰原则,吸引优秀人才汇入,从根源上提升整体师资水平。例如,高校可充分利用与企业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从一线优秀职工中选择部分担任兼职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验优势,与自身即有教师力量形成互补。同时,高校亦可组织教师到企业工作岗位进行实践,鼓励他们应用科研成果进行创新实践,并从中获得丰富的经验积累。另外,高校还需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培训教研活动,邀请学术大家及教学能手广泛参与,及时更新财经类专业课程教师思想理念,注重人文关怀渗透,精准定位其职业功能,丰富他们的学识涵养,分享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共同探究更加有效的财经类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并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优化,提升整体师资队伍素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财经类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十分重要和必要,其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需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创新等多个角度入手,努力创设良好环境,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支持服务,未来关于此方面的探究尚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希望学术界大家持续关注此课题研究,结合实际情况,理性解读高校财经类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模式不足,认真分析其中因由,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吴敬茹,申丽坤.财经类专业“1233”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9:14

  [2]陈杰,韦胜强.“双平台嵌入式”的“粮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中国粮食经济,2018,8:70~71

  [3]修雪丹,刘冬辉,崔澜.高校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2017,5:454

  [4]肖辉.基于财经类院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6,2:91~95

  [5]肖艳.高校财经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才智,2015,8:33

  [6]谭琢麒,李春华.基于校企合作融入设计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新西部,2018,2

  [7]孙晨.浅谈高校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培育[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

  [8]魏秀云.以“团风”精神为思想引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5

  [9]杨寿有.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企业导报,2014,10

  [10]张雷.现代产业经济发展视域下的节水环保[J].低碳世界,2018,5

  [11]田春霞.浅谈新媒体视域下高校英语教学创新改革[J].英语广场,2018,5

  作者:冯子洋

文章名称:高校财经类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jjlw/12098.html

上一篇:电力工程经济全过程的管理问题
下一篇:互联网金融产品风险的管理对策


高校财经类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关论文:

2022-09-20一带一路倡议怎样发展政治经济学
2022-07-01问询函监管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
2022-06-29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和对策
2022-06-24钢铁制造企业存货管理问题
2022-06-21智能家居行业公司财务战略
2022-06-17消费税作为地方税利弊分析及改革建议
2022-06-13职业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
2022-06-10垃圾焚烧PPP项目下税务风险
2022-06-02火灾下服装批发市场人员安全疏散
2022-05-27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中问题
职称阁|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评职期刊| 网站地图

说出学术需求 解决您的问题

SCISSCIEISCOPUS

我们的服务内容

翻译润色、预审评估、发表支持、期刊推荐、国内出书、国外出书、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