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点击
随便看看
来源:职称阁分类:电子论文 时间:2020-03-17 11:09热度:
分析目前高校工程教育毕业达成度评价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达成度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和使用方法,说明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的原因和方法,为相近专业毕业达成度评价的建立提供参考。
关键词:软件工程;毕业达成度;教学改革;工程能力培养
工程教育认证是工程教育质量的保障制度,它倡导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实践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然而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在检验学生工程能力时总会有所偏向。其中,忽视毕业达成度评价体系的构建尤为普遍,这种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毕业达成度的全面考核作用。因此,应加倍重视毕业目标的设计及其达成度评价体系的构建,为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指引方向,并为全面考核学生工程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开展毕业达成度评价的探索与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毕业达成度评价的需求
工程教育变革的关键问题是在人才培养中如何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评价是客观世界不断变化的需求,工程教育认证的实践核心目标是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的评价包括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教学环节多方面进行达成度评价[1]。毕业达成度作为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的重点内容,评价的结果必须用于持续改进教学质量。通过建设合理的评价机制,逐步建设常态化、规范化、证据化的评价体系,并要求每个教学参与者都要进行达成度评价。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是指针对特定毕业要求,学校基于学生在相关教学环节行为表现的考核结果,综合评判全体学生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
2毕业达成度评价体系构建思路与方法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正确认识它在整个认证体系中的地位[1],其内涵是根据培养目标达成度确定毕业达成度,通过跟踪学生的学习规律,反映学生毕业要求达成的总体情况;其目的是发现学生的能力与国家、区域社会发展经济需求之间差距,通过进一步修订培养方案,改进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等,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校教学改革的良性循环。基于工程认证标准的毕业达成度评价体系见图1。
2.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专业培养目标遵循反向设计原则,即以工程认证为基础,以需求为引导,由需求决定培养目标,由培养目标决定毕业要求,再由毕业要求决定课程体系[2]。毕业要求大致包含以下10个指标点。指标点1:具备职业精神、职业素养、适应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熟悉行业规范和标准,有较完善的职业规划。指标点2:具备良好的外语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指标点3: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指标点4:掌握计算机网络、编程基础和计算机专业系统能力等学科基础知识。指标点5:掌握工程综合知识、软件前端、后台开发、项目管理及软件测试等专业技术知识。指标点6:具备信息采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指标点7:具备工程设计与实践、问题分析、工程技术开发等应用知识的能力。指标点8: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具有工程创新知识基础、软件设计与技术改造的能力。指标点9: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指标点10: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奉献精神,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科学素质和身心素质。
2.2确定教学内容
为实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知识目标培养、能力目标培养和素质目标培养[3]。知识目标培养:主要包含工具性知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四大方面知识的培养。其中,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领域知识的培养。能力目标培养:主要包含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创新创业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的培养。素质目标培养:主要包含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的培养。
2.3确定毕业要求达成途径
确定毕业要求达成途径实际是建立毕业要求指标点与达成途径的对应关系矩阵。以指标点1为例,“具备职业精神、职业素养、适应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熟悉行业规范和标准,有较完善的职业规划”,确定教学内容为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熟悉行业规范和标准,了解行业需求与趋势。这些内容都可以通过在校的课程学习与实训获得,但要将规范和标准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还需要结合毕业实习,在企业实习导师的引导下真正地去体验和运用。综上所述,目标1的达成途径制订为校内课程学习、实训和毕业实习的现场指导。其他教学目标的达成途径制订也遵循这一思路,逐一分析制订。
2.4根据达成途径制订考核方式和评分标准
仍以指标点1为例,通过校内课程学习、实训和毕业实习的现场指导,学生是否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精神、职业素养、适应能力、吃苦耐劳精神?是否熟悉行业规范和标准?是否有较完善的职业规划?应该通过哪些方式进行考核呢?毕业指标点1的达成途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见表1。
2.5权重分配及毕业达成度评价
[3]为避免成绩计算分值与达成度脱节,设置各二级指标点的比例分值用于体现权重。一级指标综合总值为1.0,根据各一级目标重要性分配权值,记为Wi;各二级指标综合目标权重总值为1.0,根据各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分配权重,记为Wij;各二级指标对应的达成课程目标成绩记为Vj,总分100分,则毕业达成度评价可通过公式(1)计算。
2.6持续改进毕业达成度评价体系
毕业达成度评价结果是衡量人才培养效果的主要方式,因此建立良好的跟踪评价机制,重视评价结果及其反馈机制,促进毕业达成度评价体系的持续改进,是毕业达成度评价体系不断完善的必经之路[4-5]。综上所述,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软件工程毕业达成度评价涉及教学各个环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任务。只有加强达成度评价体系的建设和改进,转变教学理论,充分激发现有教师的潜能,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才能持续推进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质量。
3毕业达成度评价的几点思考
现代工程教育要求学生具备“解决问题、扎实的技术知识、专业知识、适应变化、密切的团队合作、工程伦理敏感性”等能力素质[6],需要通过平衡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安排、广泛的行业参与、主动学习、相互分享经验等途径培养学生。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毕业达成度情况,应跟踪评价在校生的学习情况及毕业生就业情况。
3.1采取多样性评价方法
毕业达成度应结合专业本身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软件工程专业应重视过程考核和工程能力方面的考核,采用适应性强和多样性的评价方法。毕业达成度评价应包含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两个层面。校内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毕业要求达成度等知识、能力及素养的评价,由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部分构成。校外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完成毕业实习及毕业5年左右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否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由学生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社会评价3部分构成。
3.2重视考核依据和评价证据
为了保证考核的准确性,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考核时应以证据为依据,以取得的实际成果为标准,即对考核的教学与实践各个环节制订考核标准和依据。在评价过程中,需要保留毕业的原始评价数据和评价证据[1]。
3.3建立稳定长效的反馈机制
建立稳定长效的反馈机制是促进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有力手段,也是目前很多高校普遍缺乏重视或缺乏有效机制进行监督的环节[7]。建立稳定长效的反馈机制可通过以下3种形式开展。(1)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主要采取毕业实习返校后座谈会、毕业实习调研考察与座谈、往届毕业生调研与座谈、问卷调查等,重点统计其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情况、自身满意度及职业需求等。(2)对用人单位的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宣讲会、调研等途径进行,主要调查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我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专业表1毕业指标点1的达成途径考核方式和评分标准毕业要求指标二级指标点1.1职业精神、职业素养1.2适应能力、吃苦耐劳精神1.3熟悉行业规范和标准1.4较完善的职业规划优秀85≤评分≤100良好70≤评分<85合格60≤评分<70不合格评分<60指标点1软件工程专业导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军事训练公共体育社会实践公益劳动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需求工程课程实训毕业实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毕业实习学生自主学习表2毕业指标点1的权重分配毕业要求指标二级指标点1.1职业精神、职业素养1.2适应能力、吃苦耐劳精神1.3熟悉行业规范和标准1.4较完善的职业规划指标点1软件工程专业导论(0.3)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与就业指导(0.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0.3)军事训练(0.2)公共体育(0.2)社会实践(0.35)公益劳动(0.25)软件项目管理(0.2)软件需求工程(0.2)课程实训(0.3)毕业实习(0.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0.3)毕业实习(0.3)学生自主学习(0.4)知识与能力、职场竞争力等方面的评价。(3)无论是毕业生还是用人单位的调查,都没有办法做到100%覆盖,为了获取最全面有效的信息,应定期整理和收集第三方评价,重点关注媒体和调查机构对相关专业的学生培养质量报告或评价排名以及社会对相关专业毕业生的认可度[8]。最后将获取的信息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获取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将反馈的结果运用于培养方案修订,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3.4重视项目管理能力的评价
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面临的是一个接一个的项目,为了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应加强项目管理能力的培养。良好的项目管理能力共包含8个部分,见图2。
3.5重视绿色工程教育理念的培养与评价
工程教育课程还应融入绿色工程教育理念,寻找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加强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工程教育理念,培养综合能力与家国情怀并重的工程人才。
4结语
毕业目标达成度评价是高校人才培养情况审核的支撑任务,其评价的内容以培养目标是否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满意度、是否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重点。通过毕业目标达成度的培养效果和培养目标的评价,促进专业教学工作的改革、校企合作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工程人才,为国家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证。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达成度的评价体系及标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学生和社会需求反馈滞后、评价体系不完善和评价指标权重不合理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崔江涛,赵岩松,王泉.毕业要求达成度的多样性评价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8(4):131-138.
[2]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3]丁剑霆,盛可鉴,李剑,等.土木工程生产实习达成度分析评价体系的探索[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9,33(4):65-69.
[4]谢玲,陆坤,迟宗正.工程认证背景下的软件人才培养体系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7,20(4):232-235,240.
[5]范圣法,黄婕,张先梅,等.基于“产出导向(OBE)”理念的本科教学培养体系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24):6-8.
[6]姜晓坤.面向新工业革命的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8.
[7]陈敏,董晓华,刘冀,等.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50):109-110.
[8]瞿英,范默苒,邵冬,等.基于灰色综合评价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与解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9,49(11):254-260.
作者:罗兰花 余长庚 赵方珍 任子亭 单位:贺州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贺州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文章名称:软件工程毕业达成度评价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dzlw/15288.html
上一篇:人工智能时代影视创作
下一篇: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
SCISSCIEISCOP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