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职称阁,为评职者提供职称晋升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 嵌入式Linux系统在数字化医||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医|| 采供血工作中优质护理||

儿科护士职业性噪声损伤

来源:职称阁分类:医学论文 时间:2020-04-28 09:53热度:

  目的通过分析职业性噪声对儿科护士听力的损害程度及相关危险因素,制定临床实际对策,进而减轻或消除职业性噪声对儿科护士听力的影响及损害。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儿科护士32名,进行问卷调查和纯音测听,发现3名护士轻度听力减退,2名护士稍有听力减退。经过6个月的干预后,对全科护士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和纯音测听。结果显示科室32名护士中,3名轻度听力减退护士干预后听力提高49.6%,2名稍有听力减退护士听力提高53.7%。结论通过采取听力保护对策,短期环境噪音得到了有效控制,儿科护士听力提高,证明措施有效,可应用于临床。

儿科护士职业性噪声损伤

  关键词:职业性噪声;听力损伤;儿科

  作为护理工作硬环境中的主要因素,医院噪声水平目前被证实普遍高于规定限值,医护人员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可引起身心危害。儿科因患儿啼哭、家属排队喧哗等原因,是受到噪声侵害严重的科室之一。本研究旨在分析儿科护士听力损害程度和原因,提出控制噪声的有效措施,为儿科护理工作环境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1调查结果和原因分析

  1.1儿科护士听力减退现状32名护士中,9.3%的护士轻度听力减退,6.4%的护士稍有听力减退,32名护士均无耳部疾病或各种因素所致的听力减退,听力正常,工作时间4~15年。国家卫生标准岗位噪声强度最高值101.3dB(A),与教科书中小儿哭闹时声级为100dB(A)相近[1]。杨黎星等[2]研究发现,在均值为95.6dB的噪声环境下,51名儿科护士中有4名护士听力减退,提示长期暴露于超过标准的嘈杂环境下,可对护士产生不良影响。1.2原因分析1.2.1护理人员行为CHRISTENSEN研究发现,护士工作环境噪声强度的变化与护士班次、护士工作模式、突发事件等有密切关系,与该区域内出现的人员数量呈正相关[3]。由于长期在噪声环境中工作,长期处于背景噪声大的工作环境中,可使医护人员产生“屏蔽”效应而无法识别某些特定频率声波,并通过进一步提高声调来克服噪声,养成大声交流的习惯。1.2.2患者及家属行为患者及家属方面的噪声来自于护士对小儿进行检查、治疗、护理的过程中,特别是进行静脉穿刺或作其他注射操作时,患儿由于恐惧而哭闹所产生的声音,多名家长对哭闹的孩子进行不断重复哄劝,甚至失去耐性而采取打骂等强硬措施时发出的高频率声音。

  2儿科噪声来源及水平

  2.1噪声的定义噪声是指频率和声强杂乱无章地组合而成的复合音[4],能引起人们心理或生理上不适的声音[5]。美国环保部提出,医院内白天噪声不应超过45dB(A),夜晚噪声不应超过35dB(A)[6]。我国环保部也规定医疗卫生功能区内环境噪声白天不应超过55dB(A),夜间不应超过45dB(A)[7]。2.2噪声的危害32名护士中,71.9%的护士因噪声感到压抑不安、烦躁易怒,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工作效率降低。噪声可加重工作人员的紧张、焦虑、倦怠等消极情绪,干扰语言交流,降低思维的敏捷性和工作效率[8],不利于医护人员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可能引发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9]。噪声污染的过程其实是一种慢性中毒过程,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会对人的听觉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血脂、血压等带来严重的影响[10-16]。噪声会导致应激反应,增加体内肾上腺素及血管紧张素浓度,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17]。

  3对策

  3.1控制或减弱噪声来源根据患儿喜好适当应用安抚奶嘴,减轻其恐惧感和疼痛感;输液大厅或病房内安装电视播放卡通动画片;加强巡视,减少患儿家属因换药、拔针或其他特殊情况呼喊护士的次数。告知家长给患儿穿无声响的鞋子,开放空间内选择声音小的玩具。3.2加强人员管理和行为改进定期监测护理人员听力、听阈并记录归档,以便及时发现易感个体。加强防止噪音损害的职业安全教育,提高护士对噪声认识的敏感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日常工作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动作轻。加强巡视及前瞻性护理,减少语言干扰。3.3改善环境工作环境尽量选取宽敞的地方,利于噪音的分散;静点大厅叫号系统以不超过60dB为宜;各操作治疗室分开设置,操作时配备吸声仪器;合理设置班次;适当搭配绿物帮助减弱声波传递,降低声能。3.4患者及家属行为管理主动宣教,让患者及家属尽快熟悉医院环境、诊疗流程、规章制度和注意事项;严格限制探视人数、探视时间。3.5完善噪声管理制度研究[18]发现,70%参与者认为实施安静时刻可有效降低噪声,60%认为能使环境更安静、舒适,38%的护士认为实施安静时刻能让其有时间进午餐及餐后稍作休息,也有安静的时间供他们书写护理记录、处理医嘱等。因此,制定静音守则使科室在一段时间内处于“无声”的状态,不仅可以降低噪声,给患者营造安静的休养环境,还能降低护理职业伤害程度。RIEMER等[19]研究表明,实行安静时刻后1h,噪声从62.93dB降到60.88dB,护士压力从46.36分降到34.31分。

  4结果

  对全科护士进行对策干预半年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和纯音测听。结果科室32名护士中,3名轻度听力减退护士干预后听力提高49.6%,2名稍有听力减退护士其听力提高53.7%。

  5结论

  本次研究,达到了预期的噪声控制效果,也形成了有形和无形的成果:护理人员通过在工作中注意说话音量、动作幅度、推车床的方式等行为提高了对噪声的控制能力;通过空间隔音效果数据对比,提示今后病房如需改造,则在布局上应更加谨慎,将噪声的因素、隔音和吸音材料考虑进来[20]。通过本次研究,短期环境噪声得到了有效控制,对儿科护士听力产生有利影响,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董波 姜慧轶 闫雯雯 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儿科

  推荐阅读:

  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对策

文章名称:儿科护士职业性噪声损伤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yxlw/15721.html

上一篇: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应用
下一篇:儿童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调查


儿科护士职业性噪声损伤相关论文:

2022-07-16临床药学本科生毕业课题设计教学
2022-04-27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学风建设创新路径
2022-04-18嵌入式Linux系统在数字化医疗设备中实践
2022-04-14奥美拉唑治疗活动性胃溃疡临床
2022-04-09食品防腐剂的生产和使用
2022-04-02口腔医学专业分类就业观念
2022-03-29临床护理路径在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
2022-03-28手术室优质护理对剖宫产产妇影响
2022-03-26采供血工作中优质护理
2022-03-26普外科护理中细节化护理
职称阁|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评职期刊| 网站地图

说出学术需求 解决您的问题

SCISSCIEISCOPUS

我们的服务内容

翻译润色、预审评估、发表支持、期刊推荐、国内出书、国外出书、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