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点击
随便看看
来源:职称阁分类:医学论文 时间:2020-04-02 11:52热度:
医学留学生教育是国家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方向之一,加强留学生教育既有利于国际交流和协作,又有利于我国医学培养模式的推广和医学人才的培养。教师应从留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结合内科血液病学教学实践的具体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血液内科学课堂理论和临床实践教学效率,探索有利于留学生教育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留学生;血液内科学;教学方式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国内高校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医学教育展现出性价比较高的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留学生来华学医。《中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增加高等学校外语授课的学科专业、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是发展方向。目前,留学生教育已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苏州大学医学院自2006年开办留学生医学教育以来[1],至今已培养了许多来自东南亚国家的优秀医学毕业生。现结合国际班内科学血液病部分理论和临床带教工作情况,浅谈留学生血液内科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1国际留学生的特点
目前,苏州大学医学院的国际留学生主要来自东南亚国家,包括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根据近年来的国内调研资料显示,这些留学生生源素质差异较大,对于汉语和医学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2-3]。大部分留学生来华时对汉字认识寥寥无几,但是经过前期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汉语的生活用语。到了第4学年开始学习内科学专业时,对于汉语基础好的留学生甚至可以用中文和教师进行专业知识交流。英语虽然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官方语言,但是大部分留学生的英语口语发音不规范,有些留学生地方口音重,常令带教教师不知其所云[4]。对于带教教师而言,英语并非母语,所以和留学生进行专业英语沟通时,也存在表达不准确、沟通不流畅的情况。有调查表明,有约60%的留学生是因为家长要求和学费低而选择来华学医[5]。这部分留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纪律观念薄弱,迟到、旷课、课上玩手机现象也屡见不鲜[6-8]。当然,这些留学生也有自身的优点,其思维活跃、自学能力较强。来华留学生毕业后面临回国参加执业医师考试和执照申请,最终成为医生,承担救死扶伤的责任。因此,如何提高留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将来成为合格的医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这是每一位教师都面临的问题。
2抓住课堂理论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等。做好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课上讲授、课后交流反馈等环节,留学生医学教学也不例外。
2.1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目前,江苏省内科学教材主要参照2007年科学出版社出版,殷凯生主编的《内科学(双语版)》教材。但是对于授课教师而言,这本教材上的内容远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师通常还需要参考国外的一些血液学专著,如第9版《威廉姆斯血液学》;借鉴近年来发表的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疾病的国内外指南和专家共识,兼顾血液学各个亚专科的最新进展。既要详细讲解每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要点,又要适当介绍每种疾病的最新进展,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2突出授课重点,解决授课难点
教师每次授课通常以一种血液病为主题。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为例:如何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包括哪些?明确诊断后,如何治疗?这些是课堂讲授的重点。虽然留学生的公共英语基础较好,但其医学专业知识储备还是很薄弱的,尤其是在专业英语方面。医学英语术语单词大都很长,多由若干个词根拼接而成,非专业人士接触少、记忆困难。例如thrombocytopenia(血小板减少症)这个单词为例:由16个字母组成,可分成thrombo、cyto、penia3个词根,分别代表血栓、细胞、减少3个意思,那么分别记住这3个词根,就比较容易记住这个很长的单词。在每节课开始的部分,重点讲解本节课涉及的专业英语核心词汇,这将帮助留学生拆分词根,熟悉长单词发音、重音和意思,有助于留学生理解教学内容[9]。授课过程中采用图片、动画等多媒体教学等方式[10-11],让留学生能尽快记住这些核心的学术术语,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一定的基础。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内容通常是教学的难点。目前,由于留学生学习的疾病病种有限,他们对有些需要鉴别诊断的疾病甚至还闻所未闻。这时既要简单有效地解释需要鉴别的疾病特点,又要告知其鉴别要点,采用图表比较法或思维导图常行之有效。单纯的理论教学很难让留学生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要点。因此,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必须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为例,通常先介绍一个典型的出血病例,患者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症状,然后让留学生以此为线索,分析可能导致出血的疾病。逐层推进,引导留学生提出完善血常规、血凝常规、骨髓涂片及骨髓免疫分型、抗核抗体系列等实验室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如同侦探破案一般,引导留学生排除其他可能的鉴别诊断,最后得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最终诊断。然后,让留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提出各种治疗方法,相互补充,模拟完成患者的诊疗过程。这样的课堂互动,既能充分发挥留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使得这些留学生体验了临床医生的实际工作流程,为其今后临床实习奠定基础。
2.3教学反馈必不可少
教学反馈包括2种形式:一种是对留学生进行随堂测试,一般根据所讲授的疾病,以选择题的方式围绕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和基本治疗方法出题,测试留学生对疾病的掌握情况。通过测试结果了解留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有利于教师找出授课薄弱点,提高授课效率。另一种形式是调查问卷,鼓励留学生自己提出没有听懂的地方,进而寻找改进方法。通常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性格特点,2种方式灵活运用,帮助授课教师自我检查,提高教学水平。
3重视临床见习教学
理论知识的学习离不开临床实践。让留学生直观地接触患者,才能有效地巩固和运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但是临床见习是留学生带教中的难点[12-13]。首先,患者和留学生由于语言不通,沟通有障碍。其次,有些患者个性腼腆,不愿意接受外国留学生的体格检查。再次,留学生对见习课热情很高,有时候会提很多发散性问题,导致讨论内容偏题。针对上述问题,在临床实践课之前,教师需要在全科范围内甄选合适的病例,课前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排除患者的顾虑。在留学生询问病史过程中,鼓励他们多使用中文,指导并协助留学生有效地完成病史采集。在体格检查环节,可根据患者特点,适时讲授血液科专科查体,如淋巴结、肝脾触诊等标准的体格检查手法。一方面,让留学生认识并掌握典型体征;另一方面,引导留学生给予患者充分的人文关怀,减少因查体导致患者的不适和反感。在调动留学生见习积极性的同时,有效地引导讨论主题,减少无效讨论内容的干扰,以确保见习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总之,医学留学生数量与日俱增,这既是对我国医学教育工作的肯定,又是一种鞭策。血液内科学教学是留学生内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内科学教学的一个难点。抓住课堂理论教学和重视临床见习教学是血液内科学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如何优化教育模式、提高医学亚专科教育水平,值得授课教师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段鹏飞.留学生的血管外科学教学体会[J].淮海医药,2015,33(5):510-511.
[2]王俊.江苏省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建议[J].教育与人才,2012,11(4):90-91.
[3]池末珍,简道林,赵婷,等.医学留学生临床实习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6,11(31):81-82.
[4]蒋建华,林琳,施瑞华,等.提高留学生临床实习带教工作质量的几点体会[J].社科纵横,2009,9(25):41-43.
[5]曾娜,盛德乔,李志芳,等.临床医学来华留学生学习动机的质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50-51.
[6]陈萍,刘庭波,元小红,等.留学生血液内科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0):142-145.
[7]马亮亮,卢书明,杜建玲,等.留学生血液内科临床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1):86-89.
[8]颜华.医学留学生教学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4(10):20-21.
[9]李建南,马亮亮.关键词教学法在留学生核医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7):1078-1080.
[10]王亚云,冯宇鹏,李辉,等.第四军医大学人体解剖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体会[J].解剖学杂志,2015,38(4):500-502.
[11]郑维扬,刘爱华,陈烨,等.留学生《临床诊断学》教学实践初探[J].医学教育探索,2009(8):46-47.
[12]陈利红,郭利涛,张蕾,等.急诊医学留学生临床实习教学实践及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52):19-21.
[13]刘园,梁红敏,吴晓娟,等.MBBS留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的问题与策略[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3):412-414.
作者:殷杰 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文章名称:海外留学生血液内科学教学方式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yxlw/15466.html
上一篇:辩证思维在检验医学技术的应用
下一篇:民谣式教学模式在眼科教学的应用
SCISSCIEISCOP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