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职称阁,为评职者提供职称晋升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大学生三农情怀及培养路|| 本科院校信息安全与管理|| 民办学校管理会计信息化|| 学术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

学校德育工作青少年角色承担能力

来源:职称阁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20-04-22 10:51热度:

  角色承担是一种在道德社会化进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社会认知形式。对青少年学生角色承担能力的培育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学校德育工作青少年角色承担能力

  [关键词]德育;角色承担;道德社会化

  角色承担指的是个体对社会角色的理解、采择和担当,即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能够认识到他人的观点、动机和态度与自己有所不同,并据此来调整自己的行为。简言之,是指如何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角色承担是一种在道德社会化进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社会认知形式。如果一个人缺少角色承担能力,那么,不管其外部的教育环境多么优越,他的道德社会化进程也难以实现。因此,对青少年学生角色承担能力的培育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学校德育工作中培育青少年学生角色承担能力的路径多样,现就我在教育实践中的感悟分述如下:

  一、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指个体把自己置于他人的位置上,按他人的角色规范行事。角色扮演是学生道德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对青少年学生来说,一般适宜在实际而非虚拟的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如在学校附近马路上值勤,充当交警的助手;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担任升旗手;在学校内参与义卖活动,进行图书资料、生活用品销售等。角色扮演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首先,从角色扮演者的角度来说,应该对自己在情境中所处的地位具有准确的认知和理解,要恰如其分地把握角色的心理状态和外观动作,同时还要贴切地运用角色扮演的技巧。如学生扮演餐厅服务员的角色,就必须在扮演前了解服务员工作的性质、职责、职业规范、心理特点和服务技巧,并在扮演过程中加以体悟。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心有所悟。其次,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要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一是教师要组织学生共同设计教育活动的主题和形式,教师既能以其认识高度和经验引导学生,又可以从学生那里得到更多的启发,从而进一步丰富自身的教育经验;同时,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多方面提升道德自觉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二是在学生角色扮演时,教师要全程执行一系列的教育程序,如某校在科技节学生自主进行的图书销售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荐和他荐,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遴选出一批图书销售员。在正式活动前,教师先与他们共同分析图书销售工作的特点、图书销售员的工作程序和职责,使其迅速进入所扮演的角色;然后在实际销售活动中细致观察参与销售活动的学生的言行举止和工作程序的执行情况,并留下记录;最后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对图书销售活动进行概括总结、分享经验、讨论评价,肯定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并鼓励学生及时将这种精神迁移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从而提升学生的角色承担能力,获得角色扮演的预期效果。

  二、教育模拟

  教育模拟过程是以美国数学家维纳提出的控制论原理为基础的。维纳认为,所有控制系统的基本特征是信息转换过程和反馈原理。人脑本身就是一个控制器,它接受外界的信息并根据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教育模拟有两个必不可少的要素:一是模拟装置,这是教育模拟中的软设备,如在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模拟过程中设置道德问题情境;二是反馈控制环节,在进行教育模拟时,要指导学生在对道德问题的分析判断和做出决策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发现推理不当或决策有误时,应及时调整自己的决策过程。通过教育模拟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成长环境中的德育要素,创设道德问题情境尤其是道德两难问题情境。如成绩优秀的L同学在一次考试中,他的好朋友S同学向他传纸条,要他偷偷传送答案。S同学曾在一次校园霸凌中为L同学打抱不平,因此L同学很为难,但最终还是为S同学传送了试卷答案。在组织学生讨论前,教师可以将这一道德两难问题进行分解,如①S同学应该向L同学提出这样的要求吗?为什么?②L同学为什么要帮助同学作弊?③同学的友谊与处事原则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办?④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请举例说明。⑤你认为L同学在这种情境下的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什么?是不是仅仅在考场上拒绝“帮助”就可以了?教师通过这一系列的灵魂“拷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答案,以有效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执行力。其次,教师在教育模拟活动过程中要注意信息反馈。在教育模拟活动中,学生会显示出许多与德育工作密切相关的信息,如信念、观点、立场以及学习、生活动态,教师要针对这些信息进行细致分析和综合判断,确定学生当前的思想状况,从中筛选出亟须解决的教育主题并进行反馈。教育主题可以非常广泛,如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学习目的、学习方法、交际能力,还有情绪、情感、动机等心理特征。反馈方法也可以多样,如说服教育法,以摆事实、讲道理来实现教育目标;榜样示范法,以树立学生周围的典型代表来激发学生的道德反省;陶冶教育法,以学生周边的物理环境的教育性设计来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及时梳理学生信息,提炼教育主题并进行反馈,可极大地提升教育模拟对学生角色承担能力培育的有效性。

  三、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让学生直接参与到真实的社会活动中,其教育效能要比角色扮演和教育模拟大得多,因而道德认知学派把参与社会活动的多寡作为衡量道德教育隐性课程效用的一个重要指标,其理由就是社会道德规范不会自动作用于人,而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以某种物化的形式进行传递。社会实践活动能否有效培育学生的角色承担能力,依赖于教师和学生互动关系的建立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细密规划和科学操作。某校在2018年的暑期学生活动中,进行了一次“我看苏州新变化”(党的十九大以来)的社会调查活动。首先,教师在活动伊始,向学生明确指出本次活动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对家乡一系列新变化的感性认识,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十九大以来改革开放道路的坚定信念,进一步认清自身价值和目前存在的不足,以提高自己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为家乡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其次,师生共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方式,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各种调查问卷,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调查,表扬优点,指出不足,并在弱势环节上进行反复操练。以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适应角色需要。再次,师生共同规划社会调查的过程,并制定调查规则。最后,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并由学生评委会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根据社会调查的评价标准进行公开评议。上述案例提示我们,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角色承担能力培养有效性的实现,需要避免以下三种情况的出现:一是忽视社会实践的德育功能的定位和挖掘,活动目的模糊,形式主义严重。二是忽视对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形式、过程等方面的全方位指导,或教师单方面一厢情愿地设计和组织,缺乏师生互动程序的支撑和学生的情感支持,导致学生被动参与,积极性不强。三是忽视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环节的科学设计和操作,没有评价标准,或评价标准不科学,或评价活动走过场,导致对活动中学生角色承担能力发展状况的分析和反馈缺失,活动的教育功能严重弱化。实践表明,青少年角色承担能力的培育研究对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形成无疑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将角色承担理论与学校德育实践有机结合,积极有效地推进学生的道德社会化进程,从而使德育工作迈向了实证性的科学之路。

  作者:张荣 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教研室

文章名称:学校德育工作青少年角色承担能力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jylw/15653.html

上一篇:高中化学教学与学生建模思维
下一篇:80后独生父母家庭教育能力


学校德育工作青少年角色承担能力相关论文:

2022-07-15写生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重要性
2022-07-12高中思想政治情境素材选取
2022-07-11珍珠球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用
2022-07-06科学与人文下绿色化学教育
2022-07-04幼儿户外游戏区域优化策略
2022-07-02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2022-06-25个案管理下高校心理危机管理
2022-06-22民族歌剧经典片段表演艺术
2022-06-20选择题在口才训练中应用
2022-06-14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职称阁|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评职期刊| 网站地图

说出学术需求 解决您的问题

SCISSCIEISCOPUS

我们的服务内容

翻译润色、预审评估、发表支持、期刊推荐、国内出书、国外出书、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