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职称阁,为评职者提供职称晋升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大学生三农情怀及培养路|| 本科院校信息安全与管理|| 民办学校管理会计信息化|| 学术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来源:职称阁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20-02-10 17:12热度: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对国家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从大学生知识积累和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导师的培养、教育内容及方式的变革、创新教育环境的培育四个方面进行研究,这四个方面有机结合,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新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为高校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服务。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大数据技术

  一重要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已经成为我国当下一个普遍的共识。国际之间经济和科技的竞争,人才和科技实力的较量尤为激烈。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而其中,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创新型国家的最主要标志就是科技和人才要成为国力强盛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和具备良好科研素养的高校科研教师和学生是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要实现我国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依赖于创新环境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是高校科技教育工作者们的一项重要课题。创新教育是顺应时代要求和高校教育的需要提出的一种新的理念,它的基本价值要求是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大学生[1]。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指大学生在从事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高等学校构建新型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培养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良好、科学研究信念执着、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专门知识丰富、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学术视野开阔和思维活跃的创新人才是高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内在驱动力。通过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可以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加契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备时代性的人才。大学生是国家创新力量的重要来源,是参与未来国际竞争的希望,担负着起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历史性重任,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必须,多举措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大学生成才、高校可持续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中自然也不能缺席,培养具有竞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调动学习主动性,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创新,教育部设立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各类高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开展各类科技竞赛,很多高校也有很多科技项目让学生参与,以课程设置、学分制度创新等多种方式帮助大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锻炼实践能力[2]。但在科技教育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大学生参与科技项目还有很多是被动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较差;大学生参与科技项目的比例还比较低;为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提供的资源支持和激励政策还比较有限;课题选择和研究成果还比较单一,成果的实用性还不是很强;为学生科技创新配备的专业的指导老师还较少;科技竞赛宣传力度不够,参与度不高。创新能力必须成为学生自主的、自发的、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创新过程[3]。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个系统性工程,包括对科技创新意识、科研教育的理念与方式、创新素质的培养、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等不同方面的全方位的塑造。与国际上其他国家横向比较,必须承认我国的高校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是处于在实践中摸索的起步阶段,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创新教育理念还需要在所有的高校教育工作者中形成普遍共识;二是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科技创新政策,建立更加行之有效的制度性保障,以便高校的科技创新氛围更加的浓厚;三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制还需要具备更好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四是需要进一步调动教师队伍参与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性;五是需要鼓励学生更加主动、自主地参与创新活动,发挥学生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高校课堂教育的重要的辅助形式,高校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可以充分地激发创新激情,丰富课余生活,提升就业竞争力,是一项在完成基础的教育功能前提下拉高线的工作。大数据背景下,各种过程性、机制性的内容都进行了量化,通过数据处理,实现流程和实施效果的科学性评价,大量、高速、多样、低价值密度的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为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带来变化,赋予数据新的内涵。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行各业信息化进程,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提供有数据依据的科学化建议。目前,大数据技术应用于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还不多,如何利用强有力的大数据工具并生成可做参考的数据,知道科技创新实践,需要继续深入研究[4]。

  三构建新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可以通过大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导师的培养、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变革、创新教育环境的培育四个方面,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构建图1中新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一)知识的积累

  文化素养是所有创新的根本,基础知识的积累是提升能力的基础,把知识转化成应用的能力,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程就是创新。人的培育需要遵循教育的规律,知识有学科的分别,但不同学科都是为实践这同一个目标服务,学科的交叉、跨界发展,不仅要专,更要博,知识的积累要学习邻近学科,消除知识的盲区,要是在科技创新中拓展眼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能力[5]。

  (二)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实践活动

  研究大学生心理特征,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需求,在教与学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对创新的认知水平,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勇于创新、乐于创新。要培养大学生勤奋严谨的科学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同时要培养大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创新热情,挖掘创新潜力。还要增强大学生理论知识到实践应用转化的意识,锻炼实践能力,培养既理论水平高,又应用能力强的人才。大学生依靠科技创新活动的载体,在人际交往、沟通协调、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也能同时得到不断的提高。创新能力生发于创新活动中,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实践活动,如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企业实习等,鼓励学生从创新本身出发去思考和钻研,在实践中创新。设立专项经费,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各项科技活动。

  (三)创新导师的培养

  提升教师素质,明确教师创新教育责任,构建创新教育评价体系,将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作为教师职称评审、岗位培训的一个重要指标。鼓励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结合学术前沿、最新研究成果,带领学生从事科技创新活动。鼓励有在研课题的团队、教师定期向学生开设学术讲座,介绍课题研究内容及难点,鼓励学生进项目、进团队。

  (四)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为主,以学为辅,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较缺乏,通过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目前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比如“导师制”、“工作室制”、“项目制”等等,可以充分发挥调动学生主动性的优势。[6]导师制是以兴趣为前提的导师负责制,通过导师的一对一或者一对几的引导进行科技创新研究活动,可以鼓励学生在某一专业领域发挥主观能动性做比较深入的研究,鼓励学生自主参与科技活动,学生会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的自主学习课堂外的其他知识,为科技创新准备跨学科的基础知识,培养综合科技创新能力。项目制是通过科技项目带动科研活动,为了完成项目,就需要学生参与或者自主的进行方案的设计,制定实施方案,这就需要学生开展现场踏勘、调查研究等,这种以项目目标管理带动学习的方式在科技创新中是有很好的现实意义的。科技项目团队的组建,项目所需要的知识的学习,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可以有效地补充传统的教学方式并起到促进作用,比如让科技创新经验较多、能力较好的同学带动其他同学进行创新活动,不同学院、专业之间的学生跨院系、跨学科组建科创团队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交流,一起进步。此外,在教学的方式上,“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新的教学形式的运用,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可以多方位地评价和增长学生科技创新能力[7]。要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制度,为创新活动设置一定学分激励,创新学习可以转化为学生的绩点评价,创新学分在学生参与创新实验、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参加科技竞赛等活动中设置,与课程学分可以通用,统一计算为学生的学业绩点,以鼓励积极参与课题研究、项目试验等创新活动的学生。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方式,以学生为根本,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比如启发式的,讨论式的,参与式的,或者项目化的,创造条件地从不同面向增加学生参与扩大小班化教学的覆盖面。在这些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把科技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最新的实践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普及给学生,这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视野,甚至有助于形成创新创业的灵感。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导师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课题及学生的自身特点、发展需求,建立师生互选的通道。通过改革考试考核的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不是通过试卷的考试,而是通过目标管理式的过程考察、知识考察、能力考察,从单一的应试考核方式向多维度的、综合性的考核方式转变[8]。

  (五)创新教育环境的培育

  创建开放性创新场所,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协同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平台,改善创新教育实践条件,加大建设校内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力度,鼓励重点实验室、研究院吸收在校学生。构建校企协同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平台,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创新实践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在学校中“学”,在企业中“做”,有机结合且协同运作,最终实现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海量的、多样的、价值密度低的、速度快的大量数据进行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有效解决数据丰富但知识贫乏的问题,本质上是从大量信息密度低的数据中提取出隐含的、有价值的信息。目前,大数据技术在学术领域和社会应用领域都深受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涉及的基础数据很多,譬如大学生的主持、参与科技创新项、目数据,大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竞赛数据,大学生专利、论文、获奖数据,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老师数据,大学生个性特征数据等,如图2所示,这些数据庞大且不能直接获取有(4)积极举办和参加水利类创新设计大赛。学校创新文化的培养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积极举办和参加水利类创新大赛,既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拼搏的竞争意识,又能在比赛中使其学习到专业技能。

  四结论

  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的人才缺乏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创新教育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力量,是增强个体、学校、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水利类主干必修专业课《水工建筑物》课程的教学现状,总结了国内对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果,并借鉴国外一流高等学府对创新教育模式改革的成功经验,提出了针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培养途径,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日后步入工作阶段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为社会输送高质量水利类创新型人才。

  作者:程娟娟 单位:南京工程学院 计算机工程学院

  推荐阅读:农产品电子商务经营模式

文章名称: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jylw/14894.html

上一篇:体育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一篇:优秀校友资源对思政教育的作用机制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相关论文:

2022-07-15写生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重要性
2022-07-12高中思想政治情境素材选取
2022-07-11珍珠球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用
2022-07-06科学与人文下绿色化学教育
2022-07-04幼儿户外游戏区域优化策略
2022-07-02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2022-06-25个案管理下高校心理危机管理
2022-06-22民族歌剧经典片段表演艺术
2022-06-20选择题在口才训练中应用
2022-06-14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职称阁|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评职期刊| 网站地图

说出学术需求 解决您的问题

SCISSCIEISCOPUS

我们的服务内容

翻译润色、预审评估、发表支持、期刊推荐、国内出书、国外出书、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