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职称阁,为评职者提供职称晋升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大学生三农情怀及培养路|| 本科院校信息安全与管理|| 民办学校管理会计信息化|| 学术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

小学科学教师教研能力调查

来源:职称阁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19-11-04 09:57热度:

  为掌握小学科学教师教研能力的现状,株洲市组织相关人员从教师基本情况、教师对教研的基本认识、参与教研情况、教研管理情况、网络教研情况5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由结果可知,教师层面和学校层面是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因素,从而为提升小学科学教师的教研能力提供了可靠依据。

小学科学教师教研能力调查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师;教研能力;问卷;调查报告;现状

  1引言

  教师的教研能力是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及自我价值体现均具有重要意义。国家课程改革的着重点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由此开发和提升小学教师教研能力将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然而,现实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小学科学教师队伍中的问题有:专职少,兼职多;理科专业少,非理科专业多;教师教研能力严重不足,阻碍了小学科学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这些问题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停滞不前,制约着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的进程。我们有必要了解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的现状,解决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瓶颈问题,以探索出提升小学科学教师教研能力的新途径和策略。因此,笔者在株洲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小学科学教师教研能力的现状调查,获得了有关信息。

  2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为了保证活动的实效性、针对性,避免盲目性,2017年3月,笔者以全市小学科学教师(含专业、非专业、专职、非专职,乡村中心校、点校、城区小学)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通过网上问卷、微信和QQ交流等方式展开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五大块:教师基本情况、对教研的基本认识、参与教研情况、教研管理情况、网络教研情况。本次共收集41位任课教师的问卷调查,经笔者及时整理有关资料和数据,基本上掌握了小学科学教师教研的现状,并对参与网络教研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了分析。

  3调查结果与有关数据分析

  3.1教师基本情况

  主要从性别、年龄、教龄、学历、专业、学校性质、是否专职、职称几个方面进行调查。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城区教师,占83%。女教师比较多,占78%。因为性别差异,女教师在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上有可能比男教师稍逊色,这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30~40岁和40~50岁年龄段的教师比较多,均占37%,可以看出年龄分布比较均衡。教龄在15年以上的占一半,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本科学历的占76%,但专业理科出身的只占24%。由此看来,虽然小学科学教师学历合格,且比较高,但普遍缺乏相关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教育能力,可能会影响到小学科学教学的发展。专职教师占76%,多数人比较专,有时间和精力钻研科学教研。在职称方面,无职称和有初级职称的教师占42%,有中级职称的占51%。中级职称人数较多,没有发展的空间,不利于科学教师产生提升教研能力的动力。

  3.2对教研的基本认识

  主要从职业追求、职业目标、参与科研的原因、价值、主要困难、制约教师教研的主要因素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笔者从统计数据欣喜地看到,小学科学教师的职业追求比较高:有83%的教师选择“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目标也比较远大:有57%的教师希望达到学者型或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层次。参加教研的目的也很明确:有88%的教师选择“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同时,能认识到教育科研的真正价值:大多数教师选择“解决自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提高自己”。此外,从问卷中笔者还发现,从事教育科研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在研究过程中缺少指导或指导不够(占61%)、“描述研究过程容易,提升到一定高度太难”(占54%)、“平时教学工作很忙,压力大,没有时间搞研究”(占71%)、“缺乏专业引领”(占64%)。据此,基本上找到了影响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缺乏专业指导,教研专业素养欠缺,时间和精力不够。

  3.3参与教研情况

  主要从参加教研的方式、培训情况、教研课数量、成果数量、获得的奖励、利用网络资源情况、遇到问题所采取的求助方式、喜欢的资源网等方面进行调查。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有不少教师经常参加集体备课、听评课、专家讲座和参观学习等教研活动,上教研课、论文获奖情况人数比较多。教师参加培训情况:科学教师拥有《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平时阅读过《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且大多数教师参加过专业培训;喜欢的培训方式也比较多,特别喜欢专家结合实例讲解和专家诊断式培训。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碰到困难时能够向同行、书籍、网络学习,特别是有83%的教师经常在网上获取资料,说明教师平时对教研比较重视,并有一定的成果。然而,参加的教研活动只是停留在教学实践层面或浅层次的研究上,参加小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教师比例很少,只有12%;从未参加过课题研究的教师比较多,占49%。对于“参加科研活动获得的作用”选“微不足道”和“什么也没有”的教师占一半以上,由此可以看出严重缺乏激励措施。

  3.4教研管理情况

  主要从参与教研的比例、基本保障、学校教研培训情况、有利的专业发展方式和对学校的期望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数据表明,真正切实关注教研的教师比例其实不多,只有54%;希望学校提供教研基本保障的选项有:将教研工作纳入工作量(占83%)、保障必要的教研经费(占83%)、增加教研奖励机制(占76%)、增加外出学习机会(占72%)、给教师以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内容(占54%)、指导教师围绕课堂教学选题开展研究(占48%)。

  3.5网络教研情况

  主要从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意识、形式、机制、平台质量、参与网络教研的困惑和献计献策5个方面进行调查。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大多数教师(占60.9%)没有参与网络教研活动;仅24.5%的教师能够经常主动参与网络教研活动并积极发言;14.6%的教师偶尔参与网络教研活动,且积极性不高,或虽然参与,但绝大多数教师往往只是“看热闹”,做“潜水者”,主要把网络作为获取信息和资源的途径。网络教研的形式仍比较单一,主要是集体备课(占60.0%)和课例研讨(49.8%),而专题研讨(13.0%)、课题研究(7.0%)等形式只是少数。由此看出,网络教研内容比较陈旧,缺乏一定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广大教师倾向于使用QQ交流(65.83%)和收发电子邮件(55.00%)等单向、非实时的交流方式,较少使用博客、论坛等具有强交互性、开放性的通讯平台,缺乏深入、有效的交流方式。67%的教师认为,缺乏完善的激励和评价机制是制约教师主动参与网络教研的原因之一。此外,教师普遍反映,教研网站主要存在以下不足:平台多而不互通,栏目形式单一,内容不丰富,资源缺乏,质量不高,更新不及时,没有活力,缺少专家的指导。在问卷调查过程中,笔者收集到了教师在网络教研中反馈的共性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建议,具体如下。(1)在专家指导方面:搜集罗列教学中的问题,将需要解决的问题归纳为不同的版块,由名师工作室组织骨干教师针对需解决的问题集体商议后形成共识,然后录制成微视频,代替现场指导。若利用远程录像功能,将自己遇到的问题现场再现,则专家可进行现场答疑。(2)在资源建设方面:教师要按时提交资源,若所提供的资源可借鉴性大、质量高、效果好,则对相关学校和教师给予经费补贴。网络教研平台应定期发布一些前沿、真实可见的小学科学教育动态,链接一些特级教师和高级专家的讲座视频或课例视频。此外,管理员要对资源进行审核并分类整理。(3)在网络平台方面:教师普遍反映网络登录太麻烦,总是受网速和其他因素影响;有时登不进去,尝试多次后一般就会选择放弃。因此,平台的速度很重要。(4)在教研效果上:尽量避免流于形式,增加更多的同伴互助,可采取“网络+面对面相结合”的模式,不要虚、大、浅,而要实、小、深。

  4影响小学科学教师教研能力发展的原因分析

  从问卷的总体结果来看,目前株洲市小学科学教师对教育科研的作用、意义、目的等认识深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推进,教师的教研理念已深入人心。对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等性质有普遍的了解,熟悉课程基本理念,能列举各领域的部分课程目标等[1],教师基础知识较为扎实,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从实际情况看,通过教研实践探讨了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涌现了一批批勤于研究、善于研究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省市骨干教师。同时,涌现一批重视教研、颇见成效的特色学校。

  4.1影响小学科学教师教研能力发展的教师层面的因素

  (1)教研动力不足。在实践中不难发现,真正主动研究的教师较少,被动参与研究的较多,如大多数教师是被学校领导通过行政手段逼迫参与研究的。这些教师虽能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但并没有真正付诸行动,他们只是通过教研为晋级、评优评先、职称评定创造条件,其研究空有虚名,功利思想严重,即使主动参与,成果也不显著,缺乏长期、持续研究的动力。(2)教研素养欠缺。大部分教师普遍缺乏教育科研知识。有些青年教师专业素养比较高,但平时很少阅读教研理论方面的书籍,缺乏专家深入指导,故不知道教研是什么,该做什么,怎么做,更谈不上如何才能提高。因此,这些教师认为教研太难,缺乏教研信心。(3)教研方法不当。由于思维的局限性和研究方法不当,加之没有专家的引领、指导,许多教研仅停留在经验性的认识和资料的积累上,没有真正做到解决自己教学实践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做了,但流于形式,纸上谈兵,忽视了学校工作实际,脱离了教师、学生、社会实践的需求。(4)教研时间不够。教师有着多重角色,集教学、辅导、班级管理、迎接检查、资源开发、研究于一体,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大,教研精力严重不足,存在一定的浮躁风气,很少有人真正舍得花心思去做研究。学校的科学专职教师比较少,且一定区域的专职科学教师比较分散,很难有时间组织和参加集中的学习、培训和研究。据调查,科学教师平均每周约上15节课,教学班级基本上从低年级跨到高年级,还必须自己准备实验器材。此外,还要组织社团活动。上述任务足以让科学教师分身乏术,更不用说参加教研活动了。(5)职业不稳定。学校的兼职科学教师较多,这些教师基本上还兼任语文或数学等课程的教学。当前,教育部门、学校、家长不是很重视科学教学。结果是,一些青年教师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刚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考虑到自己的前途后又放弃了钻研科学的计划,重回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研中了。因此,这一批教师的流动性很大,不稳定,对专业发展很不利。

  4.2影响小学科学教师教研能力发展的学校层面的因素

  (1)学校科研意识提升不够强。学校没有真正认识到教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打造名校、名师的最好手段。(2)学校教研目标导向不明确。多数学校教育教研的目的是为了拿各种各样的“牌”,借以打造学校的“品牌”。(3)学校教研引领方法不专业。没有从学校教学实际出发,从教师培训的需求出发,缺少主题意识,盲目地应付教研工作。网络教研也只是兴趣相同的教师自主组织网上“民间教研”,缺乏官方的积极引导,随意性较大,没有形成一套约定俗成而又行之有效的操作流程,缺乏系统的研究。(4)学校教研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教研管理制度,如参加与不参加一个样,应付与真正研究一个样等。教研激励和评价机制不健全,教育教研成果与教师的工作绩效没有必然联系,没有真正调动起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5)学校教研活动经费得不到保障。例如,教师虽有外出参加学习的机会,但学校以经费有限为由拒绝;即使同意参加外出培训,报销也必须办理很多手续,有的甚至是自费培训。在图书室中,关于教研方面的书籍少,或仅有几本杂志,无法满足教师的教研需求。网络教研缺乏规范适用的集成性教研平台(如整合资源建设、教师培训、教学讨论和专家引领于一体的平台),降低了网络教研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作者:洪献珍 袁辉 单位:天元区泰山学校 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文章名称:小学科学教师教研能力调查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jylw/14119.html

上一篇:现代学徒制如何助力双创人才培养
下一篇: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改进对策


小学科学教师教研能力调查相关论文:

2022-07-15写生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重要性
2022-07-12高中思想政治情境素材选取
2022-07-11珍珠球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用
2022-07-06科学与人文下绿色化学教育
2022-07-04幼儿户外游戏区域优化策略
2022-07-02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2022-06-25个案管理下高校心理危机管理
2022-06-22民族歌剧经典片段表演艺术
2022-06-20选择题在口才训练中应用
2022-06-14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职称阁|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评职期刊| 网站地图

说出学术需求 解决您的问题

SCISSCIEISCOPUS

我们的服务内容

翻译润色、预审评估、发表支持、期刊推荐、国内出书、国外出书、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