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职称阁,为评职者提供职称晋升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大学生三农情怀及培养路|| 本科院校信息安全与管理|| 民办学校管理会计信息化|| 学术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

大学生心理素质相关的提升策略

来源:职称阁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19-01-14 10:54热度:

  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大学生心理素质相关的提升策略的相关内容,本文作者就是通过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策略的内容做出详细的阐述与介绍,特推荐这篇优秀的文章供相关人士参考。

大学生心理素质相关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素质;差异;策略

  一、相关概念界定

  素质一词最初源于心理学概念,各门学科对素质的解释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为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辞海》解释为:人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事物本来的性质,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1]。本文将心理素质界定为以遗传生理为物质前提,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基础性的心理结构和心理品质的综合。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因为两者在词义上本来就并非反义词[2]。心理素质教育是指利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积极影响,在对人们已有的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做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使所有人都能在其可能发展的范围内充分发展,从而促进社会意识向人们个体化心理品质内化。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素质教育的基础[3]。

  二、学生心理素质现状

  (一)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

  本次调查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本科和专升本的学生,总共涵盖十个专业,并将这十个专业按照工学和管理学的标准分成两类。1、调查工具本次问卷采用《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该量表由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华南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学部副部长郑希付教授编制。他根据中国大学生群体心理素质发展特点和群体结构,并总结以往的研究成果,优化编制出信度和效度都较高的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该量表题目的内容反映了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日常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且这些表现符合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特点。该量表包含六个分量表分别是性格特征素质分量表(由责任感、自信心、积极情绪调节能力、坚强意志、独立性、受挫能力6个要素组成)、职业能力素质分量表(由竞争能力、自我设计、决策能力、社会知觉能力、合作能力5个要素组成)、人际管理素质分量表(由人际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4个要素组成)、心理动力素质分量表(由抱负水平、荣誉感、自我表现3个要素组成)、学习心理素质分量表(由学习热情、求知欲、学习毅力、进取心4个要素组成)、自我意识分量表(由自我认知、自我接纳2个要素组成)。这些分量表包含的内容能够充分反映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全貌。生化学院学生是庞大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小部分,招收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不存在特殊性。该量表由个人资料和题目两个部分组成总共139道题目(包含5道测谎题和1道效标题),其中个人资料包括性别、年级、专业和生源地。每道题目都采用5点计分方法,得分越高说明心理素质越好。检测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情况,发现其测量特性良好。整个量表的α系数为0.9639,表明内部一致性很好。每个量表的α系数在0.7888-0.8902,说明各分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水平。用各分量表与总量表总分的关联性程度来衡量内容效度,测查发现其相关性介于0.746-0.866,均达显著的程度,表明该量表具有可靠的内容效度。本次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研,采取学生自愿做答的方式,通过在各班级群里、朋友圈转发、张贴问卷海报的方式加大对调查问卷的宣传力度。学院总共有1800余名学生,为了让数据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尽可能使工学和管理学学生以及京内和京外学生样本分布比较均衡,力求更加详细而全面地了解学院学生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2、数据处理用非统计学方式对收集到的174份问卷结果进行筛选,删除无效问卷的做答。以按照整份问卷呈现统一性作答或者五道测谎题全选“非常不符合”或“不符合”为删题标准,删除无效问卷4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70份,有效率为97.7%。本次问卷采用网络数据分析软件SPSS21.0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处理。

  (二)学生心理素质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心理素质总体状况样本学生心理素质得分为3.610,在六个分量表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分最高为3.737,其次是人际管理素质得分为3.709,而人际管理素质得分最低为3.485。从每个分量表的组成要素来看,要素得分参差不齐,责任感要素得分为4.050,显然高于其他要素,而得分比较低的三个要素分别为竞争能力、学习热情、人际适应能力,其得分依次为3.222、3.310、3.332。由此可见,样本学生心理素质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程度,积极正向水平,但内部各要素发展不平衡,其中责任感得分最高超过4分,而竞争能力、人际适应能力、学习热情显著低于3.5分,即一些要素之间具有较大差异。这表明学生心理素质水平仍有待提升。2、学生心理素质性别状况比较样本学生中,男生心理素质得分为3.684,女生心理素质得分为3.815,男女生心理素质总分上没有呈现出显著差异,且六个分量表得分也均未有显著差异,这表明男、女生心理素质水平大致相当。从各分量表组成要素来看,独立性要素出现了统计学意义上的性别差异,男生独立性得分为3.832,女生独立性得分为3.406,其他要素都没有呈现出显著差异。由此可见,样本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在性别上无差异,但女生在独立性要素上得分显著低于男生,并且存在明显差异,即在独立性这个要素上,性别存在显著差异。3、学生心理素质年级状况比较比较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心理素质总分及性格特征素质、人际管理素质和自我意识上均有显著差异,并且经过进一步多重检验得出三、四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一、二年级学生,三、四年级学生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学生在职业能力素质、心理动力素质和学习心理素质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即三、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素质显著优于一、二年级学生,但并不是严格的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呈现出正向变化。4、学生心理素质专业状况比较对工学和管理学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进行差异分析,工学学生心理素质总分以及六个分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学学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心理素质不仅总体状况差异显著,而且在六个分量表上均有显著差异。工学学生在性格特征素质及其要素自信心、坚强意志、独立性,人际管理素质及其要素人际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人际管理素质,心理动力素质及其要素自我表现,学习心理素质及其要素学习热情和进取心,自我意识及其要素自我接纳等方面得分显著高于管理学学生,而在责任感、积极情绪调节能力、受挫能力,自我设计,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抱负水平和荣誉感,求知欲和学习毅力,自我认知等方面两者没有显著差异。工学专业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对于学业、就业和实践知识缺乏的紧张程度工学学生明显高于管理学学生,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这种驱动力可促使工学学生比管理学学生有更强的心理素质。5、学生心理素质生源地状况比较按生源地将学生划分为京内学生和京外学生两类,京内学生心理素质得分为3.711,京外学生心理素质得分为3.506,在六个分量表上京内学生得分高于京外学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心理素质在总量表和六个分量表上均有差异显著。京内学生在性格特征素质及其要素坚强意志和独立性,职业能力素质及其要素竞争能力、决策能力、社会知觉能力、合作能力,人际管理素质及其要素人际适应和应变能力,心理动力素质,学习心理素质及其要素进取心,自我意识及其要素自我接纳等方面得分显著高于京外学生。两者在责任感、自信心、积极情绪调节能力方面有显著差异,而在自我设计,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抱负水平、荣誉感、自我表现,学习热情、求知欲、学习毅力以及自我认知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三、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策略

  高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人才的重任,高校教育在整个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高校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和基本环节。针对样本学生心理素质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一)基于素质教育竞争能力的培养

  竞争反映了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自我同一性的整合程度,同时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能增强学生应对挫折,接受挑战,面对困难的勇气,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完善竞争制度。学院虽有自己一套完整的推优选拔、评优评奖的制度体系,但是对一部分同学并没有起到激励作用,所以可根据学生情况以及学生发展特点等制定出一个公平、公正、公开、长远有效的制度,激发学生斗志,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树立更高目标,挖掘学生更大潜能。第二,加强竞争意识。学院可以通过通报、公示、广播等媒体或是主题班会和交流、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传达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的信息。学院还可以邀请发展不错的优秀毕业生到学院宣讲,将竞争意识深入贯彻到学生思想中,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当今社会时时有竞争,处处有竞争,只有身经百战,在社会熔炉中历炼竞争本领,才能在残酷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第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要针对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素质设计符合本院学生特色的培养方案。通过调查本院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点,学院可以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以专业性与竞争力核心点相结合来整改学生的培养方案,统筹教师队伍建设。学院应重视“科技创新”、“自主创业”、“科研项目”等活动,帮助学生转变思维方式,培养新时代“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二)引导学生参加集体活动

  活动是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主体主动、积极、创造性的活动是人全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只有通过活动,个体的心理素质才能够得到发展[4]。良好的活动氛围有利于改善学生生活质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所以学院要引导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提升他们人际适应能力。第一、开展校园教育活动。学院通过以日常生活为内容,以心理素质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来举办各种比赛、评比、竞技等文化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校园集体活动。例如“短剧表演”、“微视频”、“演讲比赛”、“海报设计大赛”等,这种趣味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尽快融入学院生活,适应人际交往,从而促进彼此之间沟通交流、相互帮助,保持和谐人际关系。第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院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多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志愿活动、义务劳动、团队拓展训练等,要加大对科技创新、实习实训基地投入力度。内容要尽量丰富、活动时间要尽量延长,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将外在强化训练转化为内在精神品质。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正确对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人际适应能力。课外实践与课内理论知识紧密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心理素质整体水平提升提供了重要途径。

  (三)健全学生心理素质课程体系

  目前学院开设了《大学生心理素质培训》这门课,要想达到预期效果,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增强心理素质教育师资力量。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门要求教师具有较高专业度的工作,它需要任课教师具有扎实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并且有相关工作经验。除学院已有心理素质教育任课教师外,还可聘请一些校外兼职教师。通过专职和兼职教师的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来提升授课技巧,完善授课方式,为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奠定良好基础。第二,重视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在条件允许下,学院可以增加《大学生心理素质培训》这门课程的学时,要求老师更改考核方式,严格考核过程。另外,学院可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测评并根据学生素质测评结果,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年级学生开设系统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学院应该丰富课程的形式和内容,让学生对该课程感兴趣,教师系统地、有针对性地传授学生心理调节方法和操作技巧,加强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让学生学会进行自我调节,从而减少心理素质问题发生。如,开展以课程为主、讲座为辅的形式或必修课为主,选修课为辅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多途径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自身心理素质特点,掌握有关心理问题调节和保健的方法,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

  (四)改善学生学习环境

  学院在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和学院宣传部门作用的同时,要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改变学生松散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第一、开展网络学堂教学模式。如今网络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开展以第一学堂为主网络学堂为辅的教学方式,将学生认为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与喜闻乐见的网络方式相结合,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自学以及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健康向上、轻松活泼的文化气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书籍。图书馆利用其现有丰富的资料信息库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积极健康、启迪智慧、提升修养具有内涵的书籍,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其思维能力,逐步深化个人兴趣,增强自信心,为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奠定基础。第三,加大心理素质健康宣传。学园宣传部门要加大对心理素质健康相关内容的宣传力度,合理利用宣传海报、宣传栏等让学生在走过、路过的时候不用花太多时间就可以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这对于学生加深自我认识,完善自我个性的发展,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均具有积极作用。

  (五)以正视差异性为准则开展心理素质培训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生源地的学生心理素质状况有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为学院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素质训练提供了重要思路和途径。第一,建立学生心理素质档案。差异在所难免,必须正视差异,须在新生入学时,对其心理素质进行测查并建立切实有效的个人心理素质档案,这样有利于跟踪调查和追踪教育,进而在学生的心理素质出现问题时能得到及时疏解和消除。档案除了要收集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等重要个体背景信息外,还可收集其他辅助信息,如父母的教育方式等。第二,探究心理素质差异产生的原因。在对待心理素质差异时,不仅仅要了解差异状况,更需要深入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例如不同生源地学生的心理素质差异,可能与不同家庭背景、成长环境有关,也可能与地区生活水平、风俗习惯等有关,不同的差异原因造成结果也会不同。第三,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学院应该以正视差异及明确其存在的可能性原因为基本准则,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帮助问题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水平,并且需要对心理素质问题比较严重的弱势群体,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目前学院已建立心理咨询室,但是调查中发现同学们并不了解此事,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所以将心理咨询落到实处,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十分重要。学院可以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一对一心理服务,或者建立校园心理信箱、校园心理服务热线甚至校园网络咨询等,有效地帮助学生疏导心理素质问题。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阶段性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明确意识到培养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认识到提高心理素质的困难性、要注重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质性、强调心理素质培养训练的延续性。只有通过实践与理论完美结合,健全心理素质教育体系,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才能从源头上减少不断出现的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百科:素质

  [2]百科:素质教育

  [3]赵琳.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

  [4]龚玲,张大均,王金良.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与评估[J].重庆: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0):3,86-92.

  作者:张爽 黄婉庆 单位:北京联合大学

文章名称:大学生心理素质相关的提升策略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jylw/11618.html

上一篇:体验式作文的教学模式
下一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生活德育的作用


大学生心理素质相关的提升策略相关论文:

2022-07-15写生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重要性
2022-07-12高中思想政治情境素材选取
2022-07-11珍珠球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用
2022-07-06科学与人文下绿色化学教育
2022-07-04幼儿户外游戏区域优化策略
2022-07-02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2022-06-25个案管理下高校心理危机管理
2022-06-22民族歌剧经典片段表演艺术
2022-06-20选择题在口才训练中应用
2022-06-14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职称阁|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评职期刊| 网站地图

说出学术需求 解决您的问题

SCISSCIEISCOPUS

我们的服务内容

翻译润色、预审评估、发表支持、期刊推荐、国内出书、国外出书、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