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职称阁,为评职者提供职称晋升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大学生三农情怀及培养路|| 本科院校信息安全与管理|| 民办学校管理会计信息化|| 学术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

多元文化与相关教育

来源:职称阁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19-01-07 10:36热度:

  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多元文化与相关教育的相关教育的内容,本文作者就是通过对多元化教育的重要性做出详细的阐述与介绍,特推荐这篇优秀的文章供相关人士参考。

多元文化与相关教育

  关键词:融合视域;多元文化;教育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和交流的便捷性,使得社会身份的认同变得复杂化,引发了对于如何在课程和教育范式中体现多元文化的讨论。多元文化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学会宽容,促进人际关系,或者是保护学生的母语或文化。更重要的是,多元文化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所有学生的学习成果。多元文化教育拒绝学校和社会中的种族歧视或其他形式的歧视,它接受和肯定在种族、宗教、语言、经济、性别和其他方面的差异和不同,多元文化教育具有历史性和国别性,在不同国家的表现方式是不相同的,但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教育话题。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背景

  文化包含价值观、符号和在现代社会中每一个人区别与其他人的观点(perspectives),它不是物质的和有形的。随着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向全球化和多样化转变,“文化孤岛”被“文化多元”所代替,文化的包容性代替了排他性。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结构下,必然会带来复杂社会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的问题,多元文化教育是对多元文化主义的应对,对多元文化教育本身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多元文化融合的成功。多元文化教育起源于美国,也是美国教育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并逐渐成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理论。多民族教育是多元文化教育的基础,多民族教育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减少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强调了少数民族的教育问题,随着民族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变得更加丰富,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产生推动了多元文化教育的出现。多元文化教育的第一次浪潮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大量移民涌入美国,也带来了本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模式及态度,多元文化的存在与融合促进了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产生。西方社会多元文化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同化、整合与多元化,从最初的争取民族平等,到后来的承认文化多元化与多样性,再到后来的形成具体和系统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多元文化教育的两个关键特征是:承认社会的多样性和实现社会公平。

  二多元文化教育的要素

  什么是多元文化教育?我们首先要明确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定义。班克斯(Banks)认为,多元文化教育确保所有的来自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不同民族和不同社会阶层的学生,有机会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和相同的学习待遇。他认为多元文化教育包括三个关键的概念:一种思想或概念,所有的学生,不管他们属于什么群体,包括不同性别、民族、种族、文化、社会阶层或宗教的群体,都应该在学校里体验到教育平等的思想;一场教育革命运动,它规划并引起学校的改革,以保证少数民族学生取得成功的平等机会;一个持续的教育过程,它所指向的理想或目标,比如教育平等和废除所有形式的歧视,这些在人类社会中短期内不会得到实现,需要一个过程。[1]多元文化教育体现了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文化的平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懂得尊重不同的文化,易于接纳各民族间的差异性,拓宽他们的视野,并提供多种不同角度思考。它有助于学生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为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给学生多角度思考的方式,教会学生批判社会,形成社会正义感和责任感。多元文化教育,对于培养具有宽容、尊重、平等素质的公民和对民主社会的构建,是极其重要的,尤其对于处于发展中的多种族构成的国家来说。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英法语裔间的紧张关系,美国长期以来的种族冲突及60年代以来的民权运动,澳大利亚的少数民族文化的意识觉醒等,对多元社会中多元价值的反思,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等,[2]多方面共同促进了多元文化教育的兴起。美国作为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其文化或教育不能以某一民族或群体为标准,群体认同和群体权利是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澳大利亚政府强调,中小学教育必须是多元文化交友,每个学生,包括土著居民都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不会因为学生的性别、文化、语言、种族、宗教和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而改变。[3]加拿大则力图通过多元文化教育,在以英语和法语为主流文化的社会里,使各个种族和民族群体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促进多元文化社会的融合和繁荣。[4]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构成的国家,“国家统一,民族融合”一直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在保障少数民族获得平等的教育权利上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比如少数民族预科学校,中考、高考中允许少数民族学生使用本民族语言答卷,在录取时给予降分或降档录取,在教育投入上对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对义务教育阶段少数民族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这些都推动了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

  三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

  课程是文化的中介和体现,课程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方面,文化造就了课程,文化作为课程的母体制约并决定了课程内容的性质;另一方面,课程又创造和形成着文化,课程作为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媒体,为文化的传播、增殖和创新提供途径与机制。[5]多元文化教育其实质就是要通过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来培养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帮助学生从其他文化角度来观察自己的主流文化,使他们获得本民族文化、主流文化以及全球化社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态度,消除在性别、种族、民族、宗教、社会阶层等方面存在的偏见与歧视,使每个学生都有同等的学习机会,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6]戈尔斯基认为,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种有助于学生发展在民主社会中生活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和行为的教育类型。多元文化课程不强调教给学生知识或技能,它重在形成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课程允许不同观点、背景和兴趣的学生之间差异的存在。蒂特(Tiedt)提出了“3E”模型:自尊(esteem)、同情(empathy)和平等(equity),作为多元文化教育的基础,他认为这三个要素是实现多元文化目标的核心原则。多元文化教育将文化多样性作为教学的中心,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周围文化的多样性,在大多数国家,特别是美国和欧洲,学生人口构成正变得越来越多元,有学者预测,二十年后,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大多数国家中少数民族裔的学生将占到学生总人数的50%。[7]多元文化课程应认可每个学生的独特性,给学生提供分享基于他们的文化、语言、宗教、地理的独特经验和故事的机会。

  (一)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

  多元文化课程应给学生提供替代性的观点,让学生学会自己去选择,为少数民族学生建立包容性(inclusive)的心理意识,降低刻板印象、偏见、偏执和种族主义。[8]课程要体现学生所来自社区的特征和学习风格,提供给学生更好地发展自我意识的机会。学校和教师应整合多元文化活动到课程中去,包括社会研究、语言艺术、科学、人文等课程,建立一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教育氛围,在这个过程中多元文化课程要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中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学会探索不同和尊重不同的文化模式,应提倡支持种族多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并建立和支持文化分享的信念。

  (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

  多元文化课程应该有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决策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和公民社会中必要的政治效能感,以及有效的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多元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民族文化、社会现实和文化族群的连续性研究,要帮助学生去分析和解释来自不同种族和文化对事件和情景的看法和冲突;在教学方法上,多元文化课程应概念化和描述多向度社会的发展,学校提供给学生参与各民族文化的体验机会,多元文化课程应最大化地应用体验式学习,特别是当地的社区资源,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活跃和更为有效的学习过程;在教学环境上,文化的多样性应该渗透到学校的整体环境中,学校的政策和规则应该有利于培育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之间的积极互动和相互理解。

  四多元文化课程的反思

  也有学者提出了对多元文化教育的批评,认为多元文化教育其实是一种新的种族主义,并未能消除社会上的不平等,正如伯恩斯坦(Bernstein)认为的,多元文化教育妨碍同化,并制造了一个分裂的社会,[9]庞恩(Pon)也认为,文化能力(culturalcompetency)就像新的种族主义,尽管不使用种族主义语言,但他化(otherizing)有色人种,以及发展现代主义和专制主义的文化观点。[10]公共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传播文化和使得青年完成社会化的过程,此外,公共学校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显性或隐性地传播主导群体的文化,限制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也有学者认为,多元文化教育不是促进了团结,而是在多数文化和少数文化中间创造了一个裂痕(rift),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会试图掩盖其他文化,进而造成民族文化的消失;[11]也有学者认为,多元文化教育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对其他文化的“虚假”(false)理解,在学校中,学生学到的知识往往都是肤浅的,学习的重点在于文化的差异上,极容易形成消极的刻板印象。[12]虽然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在实际效果上,它仍然停留在对民族身份认同与差异的争议的水平上,这使得深层次的核心问题和矛盾得不到解决,也没能改善弱势和少数民族群体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澳大利亚,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接受了多元文化教育政策,国家试图让教师用多元文化的视角去从事教学过程,但这仅仅是形式化的,尽管老师们也想尝试去运用多元和整合理论,但在实际教学中,因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经验而无从下手。中国在应用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时应体现中国特色,多元文化教育理论需要“本土化”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多元文化教育的实施应该有不同的路径,中国多元文化教育不仅需要理论上的科学论证,也需要在实践中寻找到一个稳定的、适合中国国情的运行模式。

  作者:孟倩 甘少杰 单位:渤海大学 教育与体育学院

文章名称:多元文化与相关教育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jylw/11494.html

上一篇:怎样有效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
下一篇:怎样指导学生作文获取可写素材


多元文化与相关教育相关论文:

2022-07-15写生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重要性
2022-07-12高中思想政治情境素材选取
2022-07-11珍珠球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用
2022-07-06科学与人文下绿色化学教育
2022-07-04幼儿户外游戏区域优化策略
2022-07-02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2022-06-25个案管理下高校心理危机管理
2022-06-22民族歌剧经典片段表演艺术
2022-06-20选择题在口才训练中应用
2022-06-14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职称阁|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评职期刊| 网站地图

说出学术需求 解决您的问题

SCISSCIEISCOPUS

我们的服务内容

翻译润色、预审评估、发表支持、期刊推荐、国内出书、国外出书、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