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职称阁,为评职者提供职称晋升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出版博士论文多少钱|| 副高晋升到正高需要几年|| 评副研究员职称需要什么|| 公路工程类职称有哪些||

高校建筑设计类课程教学现状

来源:李编辑分类:高级职称 时间:2022-02-08 11:24热度:

     文章选取9所开设建筑学专业的普通高校进行调研,以研究建筑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现状。首先,对师资进行分析,研究了专业教师的性别和学历构成;其次,通过对各学校建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研究了设计类课程的安排,并对教师数量和安排课程进行回归分析;最后,结合问卷调查对主要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效果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普通本科院校的建筑学专业师资严重短缺,平均每校不足8人;开设课程的数量主要取决于专业教师,每增设1门设计课程至少要增加2名专业教师;主要教学模式的效果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直接传授、分组讨论、智慧课堂。

高校建筑设计类课程教学现状

  关键词: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普通高校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建筑设计类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因此,很多高校陆续开设建筑学专业,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一些应用型的普通本科院校,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为办学目标的指引下,纷纷成立建筑学院并大力招收建筑学专业学生,各校的教学条件参差不齐,但总体情况并不乐观。建筑学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结合的科学,培养一名合格的建筑设计人才不仅需要特殊的专业教室、教学设备、仪器等硬件的支撑,还需要师资的支撑。目前,对我国建筑学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教学效果方面,如薛名辉、张琳等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的建筑实践,研究并优化了基于OBE理念的建筑学专业核心设计类课程[1];于奇在吉林建筑大学对建筑设计数字化进行了教学实践与创新研究,通过校企多方基地合作,创建了培养建筑设计人才的新模式[2];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罗鹏等结合各大高校的建造节活动,系统地分析了实际建造与建筑设计学习间的关系[3];浙江大学的项星玮调查并总结了我国建筑设计教学数字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其教学体系的具体构建方式[4];华南理工大学的田瑞丰、缪军对Studio模式的设计课进行调查,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5];重庆大学以两个实际建筑设计教学案例,研究了不同教学阶段目标下具体组织流程[6]。以上这些研究基本基于一些高水平的建筑类院校,这些院校具有充足师资队伍。然而一般普通院校建筑学专业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现有的很多教学研究成果并不能给予其直接指导。因此,需要依据这类院校的具体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真正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建筑设计人才。目前,很少有人对普通院校建筑学专业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基于此本文以安徽省普通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为研究对象,选取该专业建筑设计类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整体教学现状,为进一步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师资现状分析

  教学活动分为“教”与“学”两部分,“教”对应教师,“学”对应学生[7]。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分析教学现状首先要分析教学活动主导者教师现状[8]。专业师资很大程度决定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若研究安徽省普通本科院校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需要全面了解该课程的专业师资情况。本文通过对安徽省开办建筑学专业的所有普通本科院校进行调查,发现共有9所院校已有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分别是: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科技学院、黄山学院、皖西学院、合肥学院、铜陵学院和新华学院。此次调查时间为2020年2月28日;调查方式为学校官网查询和电话咨询。表1学校名称统一用“样本”代替。另外,本次统计的师资均为可以胜任建筑设计课程的建筑学专业毕业一线教师,具体的调查结果见表1。由表1和图1可见:安徽省普通高校建筑学专业毕业的教师,平均每校不足8人,最多的学校10人,最少的仅有4人,其整体师资与高水平建筑学院校相比,人数太少。从性别的角度分析,整体的男女比例基本相同,但各学校的差别很大,样本6中全部为女性教师,样本5中男性教师占77.8%。另外,从学历结构上分析发现,一线的建筑设计专业教师中硕士占比最大,为89.6%,本科占比8.9%,博士最少仅占1.5%。硕士是一线专业教师的主力,年龄基本在40岁以下;本科教师年龄较大,临近退休,博士基本40岁左右。

  2教学现状分析

  本文主要研究普通本科院校建筑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现状,建筑设计类课程是建筑学专业最核心的课程类别,包括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Ⅰ、建筑设计Ⅱ等设计系列课程。下面从课程安排、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对建筑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2.1课程安排

  本文通过对样本院校的建筑学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建筑设计类课程的安排。结合表1对课程安排进行定量的深入分析,具体分析结果见表2。每个学校的建筑学专业教学条件和发展定位不同,其课程安排也不尽相同。本次调研统计了各校建筑学专业开设的建筑设计类课程数量及占五年内所有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核心课和各种专业特色课程等)的比例。由表2的统计结果可以发现:每个学校平均开设建筑设计类课程的数量为8门课,最多开设10门,最少6门;每个学校开设专业课程总数量不同,因此开设建筑设计类课程的占比不同,平均占比为21.2%,最大的是样本7,占比29.4,最小为15.4。利用SPSS软件对表2中的变量专业教师和开设课程数量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两者成正相关的关系,相关系数R为0.834,P<0.05,达到显著性水平。进一步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可得如下方程:Y为开设建筑设计类课程的数量,X为专业教师数量。方程(1)采用T值检验,回归系数和常量的显著性水平均较高,P值分别为0.005和0.03。由方程(1)可知每增设1门设计课程至少要增加2名专业教师。

  2.2教学模式

  依据学生完成作业及教师授课指导方式的不同,结合实际调查问卷,可以将主要的教学模式分为三类:直接传授式、分组讨论式和智慧课堂式。首先是直接传授式,这是最传统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在一些顶尖建筑学专业院校基本采用此种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投入大量的师资力量,适用于师资力量较强的高校。其次是分组讨论式,此种教学模式相比于直接传授式而言更加灵活,能够以组的形式进行指导,然后组内再进行讨论学习消化知识点。每组由学习能力较强的组长带着组员一起学习,通过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讨论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9]。该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但需要较少的师资力量,适用于师资力量一般的高校。最后是智慧课堂式,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及网络终端的普及,智慧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可实施性变得越来越强,且与新时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相适应[10]。具体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11]。此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自律能力要求高[12],可适用于师资力量较差的普通本科高校。另外,据调查发现存在一些其他的教学模式,例如翻转课堂、网课、实践学习及自学等。为了对普通本科院校建筑设计类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式进行定量分析,本文抽取了在校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大三和大四的学生。问卷样本共150份,收到有效问卷138份,调查时间为2019年12月份。依据实际调查可得学生经历建筑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模式的定量分析,调查发现96.4%的人上过分组讨论式的设计课,59.4%的学生经历过智慧课堂的模式,23.9%的同学经历过其他的教学模式。为了研究教学模式的使用频率,利用分值将其量化,排名第一得4分,之后依次为3、2、1分,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教学模式频率统计值。直接传授模式得538分,使用频率最高,之后是327分,为分组讨论模式以及142分的智慧课堂模式,其他教学模式使用频率最低。

  2.3教学效果

  经过调查发现建筑设计类课程主要采用直接传授(A)、分组讨论(B)、智慧课堂(C)三种教学模式,采用问卷的方式对以上三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直接对三种教学模式进行评分,评价分为7个刻度指标即很好(3分)、好(2分)、较好(1分)、一般(0分)、较差(-1分)、差(-2分)、很差(-3分),得到各教学模式效果的分值(图2)。同时,将不同年级同学的评价进行分类统计,在总体评价中三种模式的教学效果以直接传授式最高,之后依次为分组讨论、智慧课堂。大三学生对不同教学模式效果的评价,直接传授教学效果得分最高为121分,分组讨论次之,为112分,智慧课堂的得分最低,仅有87分。大四学生的评价,教学效果由高到底依次为直接传授、智慧课堂、分组讨论;大四学生对智慧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比大三学生评价更高,同时大四学生对三种教学模式效果的评价差别不大。上述现象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一方面与年龄和心智有关,大四的学生年龄更大,心智也更成熟,临近毕业很多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对未来会有大致规划,因此他们自我学习能力和自律性更强,而自律和自学能力是智慧课堂教学实施的保障;另一方面与学习时间有关,在五年的本科学习过程中,大一、大二基本处于设计入门阶段,大三开始学习复杂的建筑设计,这期间主要是通过老师的指导来进行学习,到了大四阶段很多原理知识与设计手法已基本掌握,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设计能力,这时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他们而言可能效果差别不大。结语通过对9所开设建筑学专业的普通本科院校进行调研,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从师资、课程安排、教学模式及教学效果几个方面对普通本科院校建筑设计类课程进行了深入分析,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普通本科院校的建筑学专业师资严重短缺,平均每校不足8人;教师学历以硕士为主,占比89.6%,博士最少,仅为1.5%。(2)普通院校开设的建筑设计类课程数量不尽相同,这主要取决于专业教师的短缺,统计分析发现每增设1门设计课程至少要增加2名专业教师。(3)建筑设计类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三种:直接传授、分组讨论、智慧课堂。(4)三种主要教学模式的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直接传授、分组讨论、智慧课堂,但是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学模式的改变对教学效果影响不大。本文通过对9个样本的调查,较全面地分析了普通本科院校建筑设计类课程的整体现状,与传统建筑学高校相比,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师资严重不足,学历水平普遍不高等。本文可以为进一步研究适合普通高校的创新且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曹稳 张琴义 吴伟东

本文由职称阁首发,权威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支持服务平台网。

文章名称:高校建筑设计类课程教学现状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gjzc/21659.html

上一篇:论文结论范文如何撰写
下一篇:精选土木工程施工论文题目50个


拓展阅读:

2022-12-05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是sci吗
2022-10-28关于做好2022年度建筑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价工作的通知
2022-07-02建筑师评职称论文要第几作者
2022-05-25评建筑高工需要哪些业绩
2022-03-24建筑工程副高级职称申报条件
2022-02-25高校职称和中小学职称能不能互转
2022-01-25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效果提升
2022-01-11安徽高校职称评审的标准
2021-12-30建筑工程师评定的要求
2021-12-29微创新在建筑机电科技创效中应用

发表职称论文正规期刊推荐:

职称阁|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评职期刊| 网站地图

说出学术需求 解决您的问题

SCISSCIEISCOPUS

我们的服务内容

翻译润色、预审评估、发表支持、期刊推荐、国内出书、国外出书、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