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职称阁,为评职者提供论文、著作、专利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大学生三农情怀及培养路|| 本科院校信息安全与管理|| 民办学校管理会计信息化|| 学术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

纺织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途径

来源:职称阁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21-03-22 09:44热度: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课程观念,以“课程”为方法而“思政”,融思政内涵于课程内容,有助于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维贯通的育人体系。在纺织工程专业实行课程思政教育,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环节。着力从挖掘专业课程思政要素、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保障、运用互联网新媒体教学方式、融入地方产业背景和特色元素等方面落实纺织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任务,以培养全心全意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专业人才。

纺织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途径

  关键词:纺织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课程建设;育人体系

  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要构建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在近年来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中,课程思政的理念和方法得到越来越多认同和实践,它对于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高校纺织工程专业是具有国家产业背景的工科类专业之一,如何培养出既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如何将专业建设、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真正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发展服务,如何充分挖掘纺织工程专业课程的思政要素,构建科学完善的纺织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是这里将要探索和讨论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思政与纺织工程专业的联系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习近平同志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要各司其职,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总书记的讲话表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要让其他各门课程协同参与到育人工程中来。课程思政,也就是高校所有专业的所有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2]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但思想政治理论课具专业性和理论性,难以在大学生群体中达至完全理想的教育效果。梳理每门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潜力,促使每门课都发挥教书且育人作用——课程思政就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针对现实问题而发展形成的解决方法。它能有效避免仅靠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片面性、机械性与“孤岛”境地,它是“德育”理念的发展,是“大思政”格局的延续,也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呈现。专业课程是传授专业知识的主渠道,但应该指出,知识与社会具有密切关系,知识与价值之间存在张力,否则就不会有斯宾塞所提出的问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没有价值引领的知识传授就好比大海上没有舵手的航船,会失去方向。课程思政是将知识教育和价值教育相结合的自觉积极尝试,挖掘每门专业课的思政要素,融思想政治教育于专业知识教育,使得每门专业课程拥有了灵魂和根基。

  (二)纺织工程专业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纺织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最重要的民生产业之一,在新时代背景下与材料、机械、电子等领域前沿技术相结合焕发了新的生机,具有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巨大潜力。[3]相关高校应切实培养和稳定输送符合产业高质量发展愿景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实现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纺织工程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能够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此,仅仅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传授和专业能力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行综合素质培养、思想观念教育和价值情怀引领。再来看纺织工程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可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独立实践环节三个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原理、形势与政策五门公共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包含在通识教育课程之中,形成略显突兀的思想政治教育“孤岛”,难以真正走进学科背景迥异的青年大学生的大脑和心灵,也难以和其他众多课程建立科学联系从而构筑起兼顾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育人体系。与此同时,专业课程体系庞大、门类众多,看似条分缕析、面面俱到,却忽视了在专业课程中生动呈现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专业课教学能借由梳理和整合专业知识,适当引导学生去思考更为形而上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学这个专业”“如何学好专业”“毕业后去做什么”,那么将有助于专业知识真正落地,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情和感情,使他们把当下专业学习与未来事业发展相联系,培养出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行业人才。

  二、构建纺织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方法与途径

  (一)充分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要素

  1.重温纺织古老历史,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纺织专业课教学时,可带领学生了解中国纺织工艺发展过程,一起重温古老文明中辉煌灿烂的纺织历史与文化。比如:中国原始先民最初用大麻、苎麻和葛等植物纤维作纺织品原料,以石制、陶制、木制和骨制工具为纺织工具进行纺织;精美的丝绸在新石器中后期产生,丝绸制品开启了世界历史上最有名的东西方贸易之旅,史称“丝绸之路”,如今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格局下诞生新的重要意义;棉花在汉代传入中国,元代初期的黄道婆对中国棉纺织技术发展影响深远。还可就特定课程模块诸如纺纱、织花、印花、刺绣等,讲解专门的技术和艺术发展历史,将这些内容生动融合进教学内容,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发自内心的自信心和自豪感。2.回顾近现代纺织工业发展史,激发青年责任担当意识近现代纺织工业发展史以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为背景,经历了艰难曲折而奋发图强的历程。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带来了欧洲大陆纺织业的腾飞,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大量“洋纱”“洋布”倾销入中国使传统纺织手工业遭到重挫,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所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更加剧了“洋纱”“洋布”在中国的渗透。尽管洋务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等一定程度推动了中国近代纺织产业兴起,为我国纺织工业的初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其始终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生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数代“纺织人”的努力和奋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纺织产业链最完整、门类最齐全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出口国及消费国。但随着一轮又一轮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兴起,且由于贸易环境不稳定、生产成本上升、环保压力加剧等因素,中国纺织行业正面临诸多全新挑战。[4]综上所述,建议在“纺织导论”“纺织材料学”“化纤工艺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中引导学生回顾近现代纺织工业发展史,促使学生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激发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明确自身责任担当。3.讲励志人生故事,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纺织工程专业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还需要引入一个重要维度——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纺织工程专业应该使学生明白,中国,尤其是中国现代纺织业的发展,离不开众多将毕生心血投入纺织行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以及他们身上宝贵的精神品质。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课程模块内容,讲述该领域最杰出科学家代表的科研经历和人生故事;也应在讲解纺织领域某关键技术时,穿插该技术在何种国内外形势下通过怎样的努力取得突破性成果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热爱祖国和人民、追求真理、创新敢为、潜心治学、淡泊名利、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等品质是从事科学研究所必备的素养,也是大学生今后走上社会从事各行各业的万能金钥匙。4.站在学科前沿,关注形势政策纺织工程各门专业课程授课中,需注重站在学科前沿。除了讲述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应该提供学科前沿资讯,包括介绍该领域国内外热点课题、国内最新研究成果或研究瓶颈等,不断引导学生去探究、去钻研,培养学生的学科专业素质和探索创新意识;也应结合当前形势政策,引入纺织领域研究最新视野。举个例子,在发生全球疫情的背景下,与纺织专业明显相关的是口罩的生产,那么,关于口罩中高效低阻熔喷滤芯的设计与改进问题就可以在“非织造学”“功能性纺织品”“新型纤维”等纺织类必选修课中提出来讨论,就有相关课程如此设计:了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出现的各种抗菌、抗病毒纤维产品,如抗菌防护服、石墨烯口罩等,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疫情防控的科技研发。[5]这样的课程内容设置既紧密贴合课程本身,又充分体现了关注社会、经世致用的价值导向。

  (二)不断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肩负神圣使命,教师这个职业具有特殊而崇高的地位。《论语》有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习近平同志在高校思政会议上对“教师”职业作解读和要求:教师作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和信道。也就是说,高校教师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和建设者,坚持用先进思想文化武装头脑,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到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的统一。由此,纺织工程专业教师须担起自身责任,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始终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答案,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在课堂上既传授专业知识,又进行价值引导,认真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的理念、方法及内容,真正做大学生成才路上的指导者。

  (三)合力做好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保障

  构建纺织工程专业的课程思政体系,还应推动政府、学校、院系多方协作联动,尤其在课堂教学以外做好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保障。如某地所有高校可建立课程思政建设联盟,纺织类高校间也可建立纺织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联盟,以实现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政府、学校各层级应建立完备的课程思政推进目标和计划,并给予相应体制机制保障,可在学校或院系组织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比赛、课程思政交流讲座,资助课程思政研究相关论文或专著成果。这些对于构建专业内部的课程思政体系、共享课程思政建设思路与资源、营造整个课程思政育人氛围都将产生积极作用。

  (四)创新运用互联网新媒体教学方式

  当代大学生是深受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影响的一代,他们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被其深刻塑造的印迹,但同时网络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极易对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负面作用。在纺织工程课程思政建设中,应该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互联网新媒体方式来呈现与专业相结合、对学生有引领的先进思想文化内容。高校可以建立纺织工程专业专门的网络教学平台,融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考核和评价为一体,特别在平台上设置课程思政板块,推送纺织历史与文化、纺织前沿科技、科学家的故事等内容,为学生提供兼具内容与思想的文字、音频、微课材料,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促进学生观念塑造。

  (五)生动融入地方产业背景和特色元素

  纺织工程专业具有深厚的产业背景,相当一部分设有纺织工程专业的高校有着深厚的地方产业背景。融入地方产业背景和特色元素将为课堂增添许多信手拈来又生动活泼的素材。地方纺织的历史与文化、纺织产业基础情况、纺织产业科技创新成果、纺织产学研合作现状及前景等,都是可以引入课堂的视野,这些又能与纺织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认识实习、创新创业就业等培养环节相连贯。所以在纺织工程专业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融入地方产业背景和特色元素是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

  三、结语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课程观念,以“课程”为方法而“思政”,融思政内涵于课程内容,要求挖掘所有课程中的思政资源整合进教学内容以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功效,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维贯通的育人体系。在纺织工程专业实行课程思政教育,是达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环节。高校应着力从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思政要素、不断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合力做好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保障、创新运用互联网新媒体教学方式、生动融入地方产业背景和特色元素等方面落实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任务,使得专业课程价值内涵和层次结构更加清晰,也使得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有助于联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构建全课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协同培养全心全意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

  [3]孙晓霞,刘雯玮,王新厚.纺织工程专业平台课程“纺纱学”的课程思政建设[J].纺织服装教育,2020(4):123.

  [4]万晓霞.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纺织工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成就与挑战[J].发展研究,2019(8):40-47.

  [5]沈赤.课程思政经典案例选编(二)[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236-240.

  作者:曹笑笑 葛烨倩

文章名称:纺织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途径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jylw/18790.html

上一篇:体育明星效应在篮球运动推广的作用
下一篇:环境保护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纺织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途径相关论文:

2022-07-15写生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重要性
2022-07-12高中思想政治情境素材选取
2022-07-11珍珠球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用
2022-07-06科学与人文下绿色化学教育
2022-07-04幼儿户外游戏区域优化策略
2022-07-02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2022-06-25个案管理下高校心理危机管理
2022-06-22民族歌剧经典片段表演艺术
2022-06-20选择题在口才训练中应用
2022-06-14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职称阁|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评职期刊| 网站地图

说出学术需求 解决您的问题

SCISSCIEISCOPUS

我们的服务内容

翻译润色、预审评估、发表支持、期刊推荐、国内出书、国外出书、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