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点击
随便看看
来源:职称阁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20-12-30 08:56热度:
在地方高校整体转型背景下,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向应用技术型发展已成为实现转型的必要条件。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例,从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师资队伍等方面探讨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总结了改革成效,以期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为吉林省生物医药企业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
[关键词]转型发展;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人才培养
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高校转型发展,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为地方经济服务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上来。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下,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成为吉林省首批整体转型试点院校。学校牵头成立了吉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联盟,并担任理事长单位,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积极开展转型工作[1]。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生物工程专业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突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瓶颈,初步构建了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体系,在转型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方案是学校层面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与实施方案,是教学环节组织实施和评价的主要依据,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根据地方支柱产业的需求与优势,找准专业发展方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凝炼专业特色,制定符合应用技术型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培养方案。
(一)准确定位专业方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方向定位是否科学、合理、准确,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及人才培养质量。生物制药作为吉林省的优势产业,不仅是我国“十三五”规划重点扶持和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同时也是吉林省重点推进的特色产业。学校邀请多家生物制药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全过程参与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最终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能够系统掌握生物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同时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能力,能在生物制药领域从事药物及体外诊断试剂的研发、生产、管理和质量检验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精心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高校转型工作的实施效果和落实程度,关键在于课程体系的优化及教学方式的改革。生物工程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主动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邀请企业人员提出对人才的结构需求与素质需求,有针对性的对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与优化。专业教师申报并获得省级和校级相关课题10余项,微生物学、免疫学两门课程申报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对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设计、模拟真实情境教学,实现学生的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就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岗位要求。
(三)构建创新创业体系,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以转型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为依托,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精心打造创新创业教学课程群,并纳入通识教育体系中。邀请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和著名企业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并进行相关课程的讲授,加强对学生创业和就业能力的培养,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0%以上;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达200人次,参加项目数80余个,获得51项奖励,其中包括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2018年生物工程专业获批吉林省创新创业试点专业,推动了我校转型事业进一步发展。
二、搭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校企深度合作平台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个环节,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2]。“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转型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学校与企业之间紧密协作、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是解决这一困境的根本方法[3]。
(一)加强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平台建设
吉林省生物医药产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因此需要大量具有专业技术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校与生物医药公司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校企一体合作实验室,与长春卫尔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长春百克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吉林大药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协议,建成了一批高质量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每年接收学生进行毕业实习,根据实习内容选择毕业论文题目,学校与企业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论文。
(二)完善校企合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企合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①教学质量管理系统。一是充分吸收企业专家和骨干技术人员,组成校企合作的教学质量管理团队;二是分院成立二级教学质量督导小组,实时监测分院的教学运行及管理状况;三是与学校层面建立的教学质量中心进行实时沟通。②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学校与企业共同设定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点,同时制定监测标准,形成常规化的质量监测度与运行模式,指导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全过程监测和评估。③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教务处等部门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反馈,为学校和二级学院提供反馈。
三、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目前高校建设的核心问题。传统的学术研究型教师队伍不能满足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因此,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地方本科高校成功转型的必要条件。
(一)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
学校先后出台了《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办法》《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博士工程》等文件,通过自主招聘和外聘兼职等渠道引进高学历、高技能教师。生物工程专业引进博士3名,现有教师中具有博士学历的占67%。学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培养,专门设立了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为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提供保障。
(二)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学校颁布了《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双师型”教师认定与管理办法》,在人才引进、职称评聘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校外合作企业积极接纳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并参与企业科研项目。近五年,生物工程专业教师通过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进入合作企业等方式,不断提高实践经验和能力。目前,生物工程专业“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65%。
参考文献
[1]杨晓东,甄国红,姚丽亚.地方高校整体转型综合改革制度体系构建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20):6-9.
[2]王娟,李莹莹,康晓飞.基于产教融合的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4):127-128.
[3]张存贵.基于转型背景下的地方本科高校校企协同育人改革探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1):10-12.
作者:王晓娥
文章名称: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jylw/18051.html
上一篇:产业结构城市规模与中国市生产率
下一篇:技工院校数控加工专业工匠精神
SCISSCIEISCOP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