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点击
随便看看
来源:职称阁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20-10-12 09:21热度:
“国考中”教育学部分的考核特点是: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强调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注重教育知识的运用。目前公共教育学教学存在教学目标局限性、教学内容缺陷、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管理的问题。面对教师资格证国考的新形势,公共教育学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使教学目标多元化,丰富完善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管理。
[关键词]教师资格证国考;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
公共教育学是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称为国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公共教育学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不适应教师资格证国考,为了提高学生考试的过关率,也为了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对公共教育学教学进行改革。
1“国考”中教育学考核的特点分析
1.1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
在教育知识与能力的考核中,涉及到几个模块: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德育、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无论是哪一个模块都十分重视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以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为列,要求学生掌握教育的含义、教育的属性、教育的起源、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基本功能、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中外的教育思想、学制、教育目的、教育研究等等。考题: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明确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这些基本知识出现在了考题里。在中学课程这一模块,则强调课程的概念、课程的分类、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中学教学部分,必须理解把握的是教学的概念、意义、任务、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改革。在中学德育部分有这样一些要点:德育的含义、德育内容、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原则、德育方法、德育途径。
1.2强调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
教育学和心理学(或者教育心理学)在大多数师范院校是开设成两门课程,但是两门课程有紧密联系,有些内容比如“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等教育学和心理学都在讲,在教育知识与能力的考核中,强调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心理学讲到且考到人的气质有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教育学方面就要求教师分析某一些学生分别是什么气质类型并且要采取什么教育措施来对待这些学生。心理学讲到学生的学习风格有场依存性、场独立性,教育学就要根据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学生属于什么学习风格并且教师对待不同风格的学生如何开展不同的教学,诸如此类的考核形式近几年越发明显。
1.3注重教育知识的运用
重要的知识点往往会要求学生在运用上掌握,就会以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呈现。例如:尼克胡哲天生没有四肢,从小就很自卑和孤独,随着他的成长在老师和父母的指导下有了很大的成就。问题是:请结合材料分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首先是回答知识点,然后结合案例进行具体分析。上题的回答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说明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四个:遗传素质、环境、学校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具体说明这四个因素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是发展的物质前提,为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教育是发展的主导因素,主观能动性是发展的内因;三是结合本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2公共教育学教学问题描述
2.1教学目标的局限性
各个学校往往强调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理解和掌握,以应对期末考试、教师岗位考试。例如在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内容上,要求学生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对学生的师德规范、教育情怀、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沟通合作方面考虑甚少,对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相互关系没有涉及。
2.2教学内容存在缺陷
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相互关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对教育有制约,教育内容必须反映最新的社会成果,但是教育学教材的内容几乎几十年一成不变,虽然自从教师资格证实行“国考”以来,教育学体系有所改变,但也是排列组合式的变化,以中学德育为例,强调的是这样一些要点:德育的含义、德育内容、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原则、德育方法、德育途径。但是几次重大会议和活动中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四个服务等内容没有提及。
2.3教学方法单一
公共教育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教师面对全班几十个学生满堂灌,加上自己的课件呈现,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地讲解相关知识点,有时会结合着知识的讲解对学生提问。很少采用其他的方法:学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学生研究性学习等等。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势下,学校都采用线上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考验。
2.4教学管理的问题
很多学校公共教育学采取大班上课,80、90人以上的班额,在一个大教室授课,学生人数多对教师是一个考验,教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听课情况,学习自觉性强的学生能够认真听课,跟随教师的思路,关注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吸收教育理论知识的营养,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玩手机,还有一部分学生在看其他的书籍、讲话等。每个学校课时也不是一样多,有的学校36节、有的学校54节、有的72节。一部分学校教育学在二年级开设、有的学校一年级就开设教育学课程。实行学分制的学校上教育学课程的班级规模,一个班可以从30——150人不等。
3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展望
3.1使教学目标多元化
通过学习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培养学生扎根边疆、志在山乡的教育情怀,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理解并掌握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上、政治上、理论上和情感上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义务教育的内涵、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以及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树立科学的评价观,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专业学习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掌握中学教学的意义、任务、规律、原则等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能力。运用德育原则、德育规律、品德心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和研究中学生品德发展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培养学生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了解中学德育的基本规律与方法。
3.2丰富完善教学内容
首先大胆删除在国考大纲中没有的、对学生无关紧要的内容,例如教育的起源理论里有神话起源学说,这一知识点可有可无可以删除。其次补充必要的教育时政内容。例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对四有好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个引路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四个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四个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些内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3.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针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教师可以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上建设课程和组织教学,可以在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智慧树、学银在线等教学平台搜寻与所授课程相同或相近的在线课程,将课程信息推送给学生,通过这些平台开展在线教学。例如借助学习通和雨课堂内置慕课视频资源进行在线平台优质慕课开展自主学习,教师还可以利用学习通、雨课堂、钉钉、腾讯课堂等教学直播工具,开展直播教学,同时还可以QQ、微信等通讯工具进行课程内容实时讲解,在线答疑、作业辅导等教学环节。教师可根据课程特点,灵活多样选择在线教学方式。网上平台中有优质视频的课程可以直接利用优质线课程资源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在教学中融入视频直播、音频直播等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任务驱动式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借助与学生建立的沟通平台,进行学习任务布置、实时讲解、课后作业反馈、在线实时答疑等线上教学活动,实现与传统面对面课堂教学方式相同的教学效果。网上教学平台无法找到可对应课程资源的课程可以通过雨课堂、学习通等智慧教学工具将已经准备好的课程PPT进行配音和视频加工,加入部分内容的慕课视频,配合课件开展线上讲授,课后开展辅导答疑。对线上网络教学还不熟悉的教师可以通过课件PPT发送给学生进行预习+习题互动+课后音频讲解的模式实施线上教学,这种模式灵活自主,可操作性强,对网络环境要求低。教师可以先将准备好的课程PPT通过雨课堂、学习通、QQ班级群、微信班级群等形式发送给学生进行预习,学生预习后教师再对课程重点难点进行语音讲解。学生有疑问的部分教师进行课后个别答疑。3.4改善教学管理将大班教学变成50人左右的小班教学,安排在二年级下学期开设教育学课程,54节课时比较恰当,学分制学校要规划好排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舒婷,彭海林.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地方师院教育学课程改革探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11):172,173.
[2]王瑞珍.教师资格证统考试题特点解析及教学应对措施———以小学教育专业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09):99.
[3]林冬梅.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下的高师教育学教学内容研发[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05):49.
[4]束仁龙.公共教育学实践性教学内涵、价值和路径选择[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160.
[5]郭柏林,杨超.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高校师范生综合实践能力提升途径探讨[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05):84.
[6]李军.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25.
作者:朱卫红
文章名称: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问题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jylw/17251.html
上一篇: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基础课程的实践
下一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群建设
SCISSCIEISCOP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