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职称阁,为评职者提供职称晋升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大学生三农情怀及培养路|| 本科院校信息安全与管理|| 民办学校管理会计信息化|| 学术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

互联网+线上教学和医学教育新路径

来源:职称阁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20-09-24 11:14热度:

  目前高校课程思政中存在着思政教育显性化、形式化、理解狭义化,从而导致缺乏融合性、有效性、针对性的问题。本文围绕课程思政的目标、医学教育的价值追求和医学院校课程思政的途径三个方面,思考医学教育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结合互联网+线上教学新模式,从敬畏生命意识的教育、医者仁心情怀的培养、人文关怀素质的养成、奉献医学的责任担当、潜心专业科学态度的树立、精准严谨作风的训练六个方面对医学教育课程思政元素进行了挖掘和实践。

互联网+线上教学和医学教育新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线上教学;医学教育;课程思政;探索实践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1]。医学是生物与人文交叉的学科,医务工作者从事的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工作的对象是“人”,工作的内容是人的生命健康,育人更是医学院校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

  一、目前高校课程思政中存在的困惑

  当前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着融入专业教学的显性化、形式化与功利化困惑。1.思政教育显性化缺乏融合性在理工科及自然科学专业的教学中,教师片面地认为专业课教学内容难以融入思政元素,仅用课前5至10分钟专门进行形势政策解读、时事政治宣讲,使思政教育割裂于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生硬开展课程思政,难以达到思政引领的教育作用,还容易使学生对课程思政产生误解与逆反心理。2.课程思政形式化缺乏有效性在课程思政教育的新形势下,高校按照要求聘请专家讲座、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比赛、总结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媒体报道热热闹闹,但教学应用并无大的改变,专业教学重教轻育仍以知识传授、利用互联网技能培训为主,没有真正做到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3.课程思政理解狭义化缺乏针对性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蕴含着不同的思政元素,不可一概而论。目前教师普遍对课程思政存在着狭义理解,认为就是在专业课中加入红色革命历史、英雄人物事迹、模范典型事例等内容,没有对专业课中蕴含的育人元素和价值取向进行充分的挖掘,既打乱了专业课的内容体系,又不能很好贴近专业课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思政教育。

  二、医学教育课程思政的核心

  你从哪里来?你要干什么?要到哪里去?是哲学的根本问题[2],也是对生命最本质的追问,更是医学教育的问题。医学教育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你选择了医学就选择了一份对生命的责任。1.课程思政的目标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知识、经验或教学实践过程之中,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3],在润物细无声中立德树人,传递价值取向、精神情怀、职业素养。正如著名哲学家冯契提出的“化理性为德性”、“化理论为方法”[4]。2.医学教育的价值追求“人”是医学教育内源的价值追求。伴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演进,人们对医学基本属性的认知又重新回归到社会和心理上来,医学的科学属性从自然科学转变成了“人学”[5]。医学是一个不可以犯错、关乎生死、与时间争夺生命的学科,不仅是要培养出色的“操刀手”,更需要树立敬畏生命、医者仁心、立足病人、尚德精术的价值取向,对生命、患者、责任、能力的认知过程将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始终。3.医学院校课程思政的途径医学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人的观念转换,要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体现在医学院校的课程设计和设置中,形成系统的、联系的医学教育活动。从这一认知出发,医学所有专业课都可以提炼出其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系统梳理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思政教育固化在教学大纲中,从而推进思政教育在课程中的全覆盖。

  三、医学教育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及实践

  立足学科特点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在专业课程学习教育中融入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层面的精神指引,坚持恰当而自然的渗透融合原则,达到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协同育人的效果,培养尚德精术的医学人才,在实践中进行了以下六个方面的探索实践。1.敬畏生命意识的教育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离不开生命教育。中国传统医德的最经典表述是“医乃仁术”和“大医精诚”[6]。当代中国医学生誓言,第一句就点明医者职业乃“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例如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进行生命科学馆参观实践教育,真实感受健康鲜活生命的美好。参观医院ICU病房,了解重症病人的生命状态与痛苦,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通过细胞的观察,教育学生从生命结构组成的本质认识生物体,帮助学生树立生命平等意识。在《人体解剖学》第一节课举行“大体老师”哀悼仪式,培养学生养成尊重遗体捐献者的意识。2.医者仁心情怀的培养医者以救死扶伤为天职,应当将大医精诚的医者誓言转化为生动实例融入教学内容,结合课程方向开展案例教学。例如在《妇产科学》绪论中可引入中国医学圣母林巧稚思想,她曾说:“医生给病人开的第一张处方,应是关爱。”用这些真实的事例教育学生医者仁心的情怀要用一生去坚守。3.人文关怀素质的养成医学人文精神就是以病人为本的精神,强调一切从人性出发,强调在医疗过程中对人的关心、关怀和尊重。比如在妇产科检查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对患者隐私部位的遮挡,产妇在待产中给予耐心的解释,以最大限度地消除紧张情绪。这些人文关怀都是通过教育、教学过程和实验实习带教示范传递给学生的课程思政教育,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有机融合,塑造医学生医者仁心的素养和德能兼修的能力。4.奉献医学的责任担当救死扶伤是医者永恒的责任担当,医生应该竭尽全力给予病人最大的帮助。例如在《传染病学》教学中引入“新冠”肺炎疫情,为了救助患者,许多医护人员被感染,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但没有人退缩,这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医务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精湛的医技,更需要对生命的责任担当。5.潜心专业科学态度的树立埋头苦干、潜心钻研、坚忍不拔、持之以恒、不慕荣华、淡泊名利、始终围绕科学目标脚踏实地勤奋工作是科研工作者的科学态度。根据互联网+课程内容讲授的进度,将最新的科学研究进展、科学家小故事和典型病例写进课程教案或以小视频的形式纳入教学课程,使同学们能够对教学的课程印象更加深刻,对现阶段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消化和升华。例如在《中药鉴定学》中对于黄花蒿与青蒿的鉴定内容中,可引入首位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的本土华人科学家屠呦呦,历经多次失败后才成功提取青蒿素。屠呦呦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6.精准严谨作风的训练外科鼻祖裘法祖的裘氏刀法,以精准见长,手术时不多开一刀,不少缝一针,尽量减少病人的创伤,“裘氏刀法”的精髓,就是对病人极端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正确掌握手术的适应症、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要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专业精湛的医生,教师首先应该成为本专业的专家。

  四、线上教学为课程思政提供新路径

  1.课程思政的线上教学方式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学生无法按期复课,线上教学成为“停课不停学”的最有效方式。特殊时期,特殊的授课方式,虽然教师和学生在网络两端,但阻隔不了师生之间相互关怀的温情。教师通过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智慧树、超星学习通、钉钉直播课、QQ直播课等多种形式进行线上教学,QQ群、微信群、钉钉群、学习通等成为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平台。2.课程思政的线上教学素材疫情防控期间,老师克服困难运用互联网线上教学,老师通过网络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是专业知识,还有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这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育人大课。作为医学院校,学生更能体会疫情中“最美逆行者”心中的人间大爱和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在专业课线上教学过程中,通过疫情中一些特殊案例,组织学生辩论,引导学生在无形中铭记肩上的使命与担当,建立起“今天你们保护我们,以后我们保护你们”的责任意识,传承中国精神,传递中国力量。3.课程思政的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线上教学可以带来更多的课程思政素材,也能最大化地调动学生情感的参与。因而,在教学设计中,利用互联网线上教学方式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增加课程的生动性。线下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固化和吸收,课程思政的互联网线下教学能够让学生自我思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因而,在医学院校要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做好课程思政的开展工作。通过医学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实现专业知识与育人元素的相互融合,“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凸显医学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将课程蕴含的医德精神升华为学生的内在素质,构建从“教”走向“育”的育人新模式,营造育人新生态,提升医学人才培养水平,最终使得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交相呼应、相互促进、同向同行,共同为立德树人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培养优秀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1).

  [2]程远州,郝迎烂.一门课六院士一讲二十年[N].人民日报,2019-12-3(13).

  [3]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07):12-16.

  [4]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5]周劫人.医学是一种“人学”[J].新华月报,2011(21):58-59.

  [6]闵辉.课程思政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23-26.

  作者:高淑美

文章名称:互联网+线上教学和医学教育新路径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jylw/17152.html

上一篇:UMU平台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下一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规范化及标准化


互联网+线上教学和医学教育新路径相关论文:

2022-07-15写生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重要性
2022-07-12高中思想政治情境素材选取
2022-07-11珍珠球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用
2022-07-06科学与人文下绿色化学教育
2022-07-04幼儿户外游戏区域优化策略
2022-07-02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2022-06-25个案管理下高校心理危机管理
2022-06-22民族歌剧经典片段表演艺术
2022-06-20选择题在口才训练中应用
2022-06-14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职称阁|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评职期刊| 网站地图

说出学术需求 解决您的问题

SCISSCIEISCOPUS

我们的服务内容

翻译润色、预审评估、发表支持、期刊推荐、国内出书、国外出书、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