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职称阁,为评职者提供职称晋升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大学生三农情怀及培养路|| 本科院校信息安全与管理|| 民办学校管理会计信息化|| 学术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

高校英语教育与民族文化复兴

来源:职称阁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20-09-19 10:21热度:

  纵观中国近现代英语教育发展的历史,本质上就是西方的政治、科技、文化与中国传统价值观以及文化之间不断地相互冲突、融合、互补的过程。近代以来,西方的文化霸权始终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独立与复兴造成巨大影响。在当代中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背景下,民族的文化复兴已成大势所趋,在这其中,中国英语教育也需锐意改革,肩负起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新使命。

高校英语教育与民族文化复兴

  关键词:文化复兴;高校;英语教育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各项软硬实力也随着不断提升。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在跨国文化交流方面,我国的政策重心也随之而变,由之前长期的“向外看”,逐渐转变为“向内看”[1]。但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目前多元化的世界文化格局中,西方文化仍然处于强势地位,这更加需要我们对中国民族文化保持高度的自觉与自信。英语是我们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进行跨国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工具,对于中国文化复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我们进行英语教育时,也应当进行一些改革,避免民族文化受到冲击。

  一、近现代中国英语教育的历史探究

  我国的英语教育起于晚清时期。晚清时封建社会日渐没落,国力衰败,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西方国家用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随后为了国家生存,洋务运动逐渐兴起,西学东渐成为主流,这种历史背景促使英语教育被提到重要的位置。1862年,同文馆作为我国第一个英语教育机构应运而生,史称“京师同文馆”。它是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起点[2],代表着我国正规英语教学正式开始。至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国人认识到与西方的先进政治、科技巨大的差距,美国民主教育思想随之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英语教育快速发展,日趋完善。国内逐渐形成了有利于英语教育发展和英美文化传播的社会环境,中国英语教育在文化精神、价值观念上受到美国更深层次的影响[3]。西方文化随之渗透,对中华文化造成了巨大影响。在建国初期英语教育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之后这种情况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而发生改变。国家在1964年制定的《外语教学七年规划纲要》使英语教育重新得到了重视,并确定了作为第一外语的地位。但在1966—1976年期间,英语教育成为受冲击的重灾区,学习英语被认为是崇洋媚外,“不学ABC,照样闹革命”的谬论甚嚣尘上。改革开放后,经历了一百多年曲折历史的英语教育再次走上了正轨。1979年,国家制订了第一份比较完整而又切合实际的统一的英语专业教学计划。在1987年首次举行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1989年又举行了首次大学英语六级考试。2000年,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被明确写入了新的英语教学大纲[4]。可以说,高校英语教育迎来了不断解放思想、提倡创新的时代。

  二、现代高校英语教育中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近代时期,西方国家在经历了工业革命之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工业化时代,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随着西方的军事入侵,英语和西方科技传入我国,西方文化也随着逐渐渗入我国,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由于种种原因,国人对于中华历史和文化的认识进入了断层时期,民族文化意识降低。此时我国不仅在经济和科技上明显落后于西方,在文化上也处于弱势。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正是需要重新探索发展道路的时期。此时我们迫切需要了解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需要加强向西方国家学习以及与之合作,也就不可避免地需要深入了解和借鉴以英美文化为主的西方文化。在英语教育方面,则表现为将重点放在学习和领会英语语言中所蕴含的英美文化要素上,将蕴含在英语中的西方文化作为更加先进的文化去学习[5]。学生、教师,甚至学校和一些教育专家都潜意识地将汉语文化放在了弱势地位,导致了汉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严重缺失。这种缺失初期可能并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长远来看,必将会对我国的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最近三十年来,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紧密,越来越频繁,跨国贸易、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国际合作日益频繁,对于高质量英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社会对英语教育的目标也有了更新更深层的需求。在此阶段,我国高校英语的教育体制和教学理念不断改革,融入了一些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继而产生了“文化教学”理论。该理论的基础理念认为,我国的英语教育应当全面学习并且引入西方文化,将西方文化融入英语教学当中,以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这种理论的出发点是好的,旨在帮助学生通过文化去理解语言。但是在实际过程当中,这种理论指导的教学模式容易出现严重的文化偏差现象。教师对于英语文化的过度强调,学校的成绩考核体系,以及社会对于西方文化的过度崇拜,会使学生们过于重视英语语言文化,反而忽视了对于自己母语文化的学习,这导致了学生们的汉语文字功底薄弱。举例来说,往往在英译汉的练习中,即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了英语表达的意思,翻译成汉语时却会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学生不能精准地用母语表达出英语文章内的文化内容,更无力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用英语表达出来。这客观地说明,我们当前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过于强调英语文化,从而造成了我们称之为“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6]。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中国文化的传承随之出现了缺失。归纳起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忽视中国文化教学

  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认为要想学好英语,首先需要淡化甚至忘掉自己的母语思维,全盘用英语文化的思维去进行学习。这种说法未免有失偏颇,其实,母语与英语的关系应当是相得益彰的,对自己的母语文化都缺乏足够深入的认识和把握,就希望可以深切地理解英美文化,难度可想而知。在目前大部分英语教育的课堂上,都流行采用纯英语教学。学生首先了解英语文化背景,教师再结合英语语境及文化进行讲解,这虽然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理解,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对于英语文化的特点过分注重,反而忽视了中西文化中存在的差异,现有教材的内容也基本都是关于西方文化的介绍,而少有涉及到中国文化的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都是英语文化,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会远远超过母语文化,对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也就无法提高。而不充分了解中国文化,也必然无法准确地将其表达出来。因此,在需要学生用英语对中国文化进行表达的时候,学生就会感觉无能为力,出现“文化失语”的现象。

  (二)英语取代汉语进行各类学科教育

  目前有部分学者提出建议,主张在除英语学科外,其他专业课程的教材也应尽量引进国外的原版精品教材,在专业课堂上使用纯英语教学,认为这样可以使学生毕业后在本专业的工作中能够更快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恰好会被西方国家加以利用,依靠这种途径,将他们的文化和价值观输入到我国,形成文化侵袭。意图以此代替被输出国原有的传统文化意识以及个人和社会的价值观,从而逐渐实现其文化霸权的目的[7]。这种教学方式所培养出的学生,可能忽视甚至已经忘记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最终会沦为西方国家文化殖民的牺牲品。

  (三)过分注重英语成绩的错误导向

  按照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模式,对于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关注点依然主要还是停留在考核分数方面。考核的主要方式仍然是笔试测验,对考试分数的重视度极高,英语等级考核不及格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毕业。这种对于英语成绩的高标准严要求,会迫使学生不得不将其极大一部分的学习精力都投入在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上,不可避免地压缩了其他课程的学习时间,使学生主动或者被动地忽视了对中国文化的学习[8]。很大一部分学生在使用英语进行书写、听读时都非常熟练,对英语单词、语法等知识点掌握得非常准确,但是在需要使用汉语进行写作的时候,却经常出现错字、病句,词不达意,甚至连汉字书写都惨不忍睹的情况。也有很多学生认为熟练的英语更加能够体现自身的水平,而对汉语不够重视,社会的一部分舆论导向和取向也在主观上为这种思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一现象如果不得到及时纠正,长此以往,势必会对我国现阶段的文化复兴造成严重影响。

  三、当代高校英语教育与民族文化复兴

  综上所述,在应对现阶段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方面,现有的英语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已经暴露出很多不足之处。结合新的世界形势以及国家需要,立足于我国英语教育的客观现实条件,建立新的符合我国国情的英语教育理论,积极调整改进英语教育政策,使英语教育能够满足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为国家提供能够满足需求的优秀英语人才,是当前英语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进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定位当代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值得深思的。由于历史原因,英语成为了全球通用语,被各国使用者广泛应用,并且也在不同国家和环境下,依据其不同文化,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变体。目前来说,汉语在短时期内成为国际通用语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将中华民族文化用英语进行完善的表达,即“中国英语”,却可以成为我们将中华文化进行国际传播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我国民族文化复兴的过程中,高校英语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些改革:

  (一)迎合时代发展要求

  党的十九大要求我们大力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应当深入理解十九大精神,在英语教学中,以此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大力推动本土文化与英语文化的有机融合。例如,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对于当今社会形势做出准确的判断,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并且独立地分析讨论英语教育中关于中国文化教学的必要性,使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学习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二)开展多元化的文化教学

  在高校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文化理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首先,教师应当以文化教育为基础来制定具体的文化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进行细致的文化理念讲解,使课堂教学可以成为有效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素养的平台;其次,教师要具有正确的多元文化教学理念及方法,能够将英语文化和民族文化结合起来,融入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之中;第三,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与包容不同文化差异性,使学生可以正确地理解并对待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

  (三)明确英语文化教学目标

  为了高校英语文化教学能够顺利实施,必须拟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环节,教师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素养。教师在传输英语知识以及相应英语文化的过程中,应该努力保证民族文化不会被外来文化冲击,对于外来文化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高校在制定自身英语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不同专业、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因材施教,不断探索创新,推动教学效果的不断优化。

  (四)改进英语文化教学策略及方法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熟悉教材内容,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做好充分准备,拟定完备易行的教案,不断尝试改进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力求能够更加完善地处理当前高校英语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9]。在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一方面把握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一方面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有效、直观地感受到多种文化,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在课堂之外,教师也应当关注学生的思想生活,确保他们在面对多元文化时,可以保持清醒的认识,汲取不同文化中的优秀内涵。可以说,中国英语教育近二百年的发展历程,能够折射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曲折的文化变迁。在当下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节点上,中国英语教育应当承担起自己作为传播媒介的重要使命。

  作者:陈芳

文章名称:高校英语教育与民族文化复兴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jylw/17101.html

上一篇:师范类专业与中学数学的联系
下一篇:微信公众号新闻信息传播途径


高校英语教育与民族文化复兴相关论文:

2022-07-15写生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重要性
2022-07-12高中思想政治情境素材选取
2022-07-11珍珠球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用
2022-07-06科学与人文下绿色化学教育
2022-07-04幼儿户外游戏区域优化策略
2022-07-02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2022-06-25个案管理下高校心理危机管理
2022-06-22民族歌剧经典片段表演艺术
2022-06-20选择题在口才训练中应用
2022-06-14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职称阁|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评职期刊| 网站地图

说出学术需求 解决您的问题

SCISSCIEISCOPUS

我们的服务内容

翻译润色、预审评估、发表支持、期刊推荐、国内出书、国外出书、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