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职称阁,为评职者提供职称晋升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大学生三农情怀及培养路|| 本科院校信息安全与管理|| 民办学校管理会计信息化|| 学术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新路径

来源:职称阁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20-02-25 09:16热度:

  当前,网络的传播速度快、影响大,已经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密不可分。网络思政教育与榜样文化、美育文化进行互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民主化进程。同时,文化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也在探索新路径:“以文化人”的理念贯穿网络思政教育、“榜样文化”与网络思政教育相融合、传承美德文化与网络思政教育并行,以期提高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效。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新路径

  【关键词】文化;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新路径

  一、文化与网络思政教育的结合

  1.大学文化与网络思政的互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大学文化与思政教育表现在传播途径、依托平台、目的上具有相似性。学校的博雅楼、方圆学堂、天健计划、方圆学堂等无不传递着大学的文化。大学文化与网络思政教育的良性互动能够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思想品德和信息素养。2.榜样文化照进网络思政教育。榜样文化是高校长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将求善求真求实等作为目标来追求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当前,大学生可以说是无日不网、无事不网,榜样文化与网络思政教育因为有了大学生的网络参与,才能更好地将正能量传播出去,体现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榜样文化的网络辐射效应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目的相契合,他们二者的联系可以理解为“相辅相成”。3.美育文化渗透网络思政教育。人们从未停止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是每个人发现美、追求美、鉴赏美的能力不一。一旦有了对“美”的鉴赏与欲求,网络思政教育在相应的平台或者阵地上就更能体现网络文化蕴涵的价值。在价值引导时,学生可以对网络文化循序渐进地吸收、鉴赏、更新,树立“文化自信”。

  二、网络思政教育的价值探索

  1.新媒体时代促使高校思政教育守正与创新。高校思政教育一直坚守着传统课堂和日常思政教育两块阵地,随着网络信息日新月异,依托网络进行的思政教育应势而生。“微党课”、“微团课”等微课以比赛、宣讲、视频等形式在网络上掀起高潮,以赛促学、以课促育,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高效推进网络思政教育。守好课堂阵地,则要将网络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开发贴近大学生生活的相关慕课等网络课程,把握好网络课程和传统课堂的张力,确保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自我学习与自我教育。2.网络思政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结合。网络思政教育是一项育人的工作,它需要顶层设计,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网络思政教育引导的内容,必须重视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方向,同样,要体现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价值,须以思政教育为前提,以上两者相互契合,形成了网络思政教育的价值基础,共同推进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创新。3.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民主化进程。在当前网络形势下,高校教师不得不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把重心转移到网络,并不断学习网络新知识,提升自身的网络综合素养。网络“微”话语、“微”元素的出现,教师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只有体现教育内容的发展性、时代性,才能进一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产生可讨论的空间。提升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不断推进教育的民主化过程。

  三、文化与网络思政教育的创新实践研究

  1.“以文化人”的理念贯穿网络思政教育“以文化人”即在一定文化积淀的基础上,通过文化传承、浸染等方式,在大学生身上留下印迹,并产生情绪情感的过程。(1)以文化人,尊重差异。网络思政教育和网络文化相互渗透,两者共同作用的对象都可以是大学生群体。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而言,没有非常明确的意识形态导向,可谓“润物细无声”;网络思政教育则不同,它具有明确的政治导向和意识形态表现。正因为有了这种差异性,网络思政教育在进行进一步价值引导时,可以将多元文化整合、改造、创新,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实现网络文化主导价值。(2)以文化人,以情动人。在彰显个性、价值多元的互联网时代,关注大学生的情绪情感状态是文化视阈下网络思政教育的应然要求。我们在网络思政教育过程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需要的是对其当下不良情绪的关注,而不仅仅是知识。作为师长,关注点应在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事件、持续时间等,从而与其一起探讨缓解情绪的良方,即引入“二级反馈机制”。处理好情绪问题,彼此建立稳定的信任关系,能够更有效地推进网络思政教育。(3)以文化人,全人教育。大学生中出现行为失范者的根源在于其需求未得到满足,文化视域下的网络思政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开展全人教育,时刻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成长特点等,尊重、理解大学生。同时,深入推进“反转课堂”,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互换,都有成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可能,突出教育的个体针对性。2.“榜样文化”与网络思政教育相融合“榜样文化”在网络思政教育中不可忽视,其借助网络技术所传播的正能量不可预估。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体现:(1)建立榜样流动机制。“每一个人或者群体都有可能成为榜样”是榜样流动制的核心理念。大学生个体榜样所值得推广的领域千差万别,不同的个体在不同的时期可以与所推广的榜样进行比拼,运行“擂台式”的流动机制。值得一提的是,宣传榜样力量的同时,作为榜样的大学生个体所承受的压力及心理状态不可忽视。(2)树立“微领袖”。“微时代”下的思政教育促使教师在网络平台上谨言慎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中的“微”领袖应运而生。“微”领袖应在学生中有一定的领导力与话语权威,他们求同存异,偶以“匿名”的形式出现,尝试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营造相对宽松的话语环境,以“微时代”下意见领袖的形式实现网络思政教育的目标。3.传承美德文化与网络思政教育并行美德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美德是每一位大学生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新形势下,美德文化与网络思政教育相互渗透,提倡美育德育,使大学生的精神领域不断“富有”。(1)以德润身,净化网络思政教育空间。厚德载物即拥有高尚品德的人,会得到大众的赞赏、认可甚至嘉奖,获得应有的尊重,从而促进其更努力地去探索。高校尽管无法控制整个网络氛围,但可以在学生平常接触到的校园网络平台上营造一个相对纯净的学习教学环境,及时有效处理网络舆论突发事件,高效占领网络文化的舆论阵地,将舆论导向正确的发展方向,使舆论空间风清气正。(2)道德自律,增强网络思政教育协同作用。他律最终要内化为自律才能达到既定目标,即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至关重要。要想达到道德自律,首先要尊重大学生的价值观、自觉性、自主性等,大学生一旦积极地开展自我觉醒、自我提升、自我完善活动,其自我修养便得到大幅度提升,个性得到自由发展。道德自律与网络思政教育的协同作用是一种良性互动的理想状态,这种状态意味着美德文化所蕴含的价值定位已然成为网络思政教育的人本基础,能提升育人的实效性,培育大学生形成向善的文化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马建青.“微”时代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4(8).

  [2]张耀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新发展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7(7).

  [3]张耀灿.榜样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7).

  [4]郑永廷.学习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6(6).

  作者:梁晨 单位:中国计量大学

  推荐阅读: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音乐教育

文章名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新路径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jylw/15069.html

上一篇:高职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建设路径
下一篇:问题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的应用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新路径相关论文:

2022-07-15写生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重要性
2022-07-12高中思想政治情境素材选取
2022-07-11珍珠球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用
2022-07-06科学与人文下绿色化学教育
2022-07-04幼儿户外游戏区域优化策略
2022-07-02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2022-06-25个案管理下高校心理危机管理
2022-06-22民族歌剧经典片段表演艺术
2022-06-20选择题在口才训练中应用
2022-06-14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职称阁|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评职期刊| 网站地图

说出学术需求 解决您的问题

SCISSCIEISCOPUS

我们的服务内容

翻译润色、预审评估、发表支持、期刊推荐、国内出书、国外出书、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