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职称阁,为评职者提供职称晋升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大学生三农情怀及培养路|| 本科院校信息安全与管理|| 民办学校管理会计信息化|| 学术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

本科生社会调查技能与实训体系

来源:职称阁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19-12-17 10:29热度:

  对于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而言,社会调查及分析是重要的专业技能,《社会调查与统计》课程是这一技能的培养载体,但纯粹的理论教学无法达到培养目的,该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学生在“做中学”的必要性。研究基于《社会调查与统计》课程设计了包括校内实训模块、校外实训模块以及校内-校外联动实训模块,并将之有机组合成社会调查分析能力实训体系,通过一定阶段的运行后对其实际效果进行评估,为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社会调查分析能力的培养提供一套可供参考的实训体系设计。

本科生社会调查技能与实训体系

  公共管理类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等知识,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在公共部门从事决策、管理、执行的人才。因此,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问题的技能。“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所有公共问题的分析、预测与决策都需要建立在科学的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因此,对于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而言,社会调查及分析更是重要的专业技能。《社会调查与统计》课程是这一技能的培养载体,但纯粹的理论教学是无法达到培养目的的,该门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学生在“做中学”的必要性。因此,基于该课程,思考、建构及整合针对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的社会调查及分析技能的实训体系非常重要。

  一、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社会调查分析技能实训体系建构的原则

  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所需要具备的社会调查分析技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问题识别能力,即建立对公共事务热点与焦点的敏锐度;(2)研究设计能力:能够根据所选研究主题,对研究过程进行有效设计;(3)资料收集能力:能根据主题需要,设计并执行科学的资料收集方法;(4)资料整理能力:运用社会统计等定量或定性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与统计;(5)调查报告写作与汇报能力:能将研究结果以规范的调查报告形式进行表述和呈现,并能做出有效的口头汇报。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具备社会调查分析技能的重要性与该项技能的内涵,决定了建立配套实训体系的基本原则:(1)实训体系应具有即时性。由于《社会调查与统计》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专业知识较为抽象,最终对知识的掌握主要体现在能否进行实际操作与执行,因此需要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实时导入实训环节,将实训环节与课程主题模块相互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如在讲授完“研究设计”主题后,即可让学生于课后进行各组选题的研究设计,将所学直接应用,在实践中掌握和巩固理论知识。(2)实训体系应具有持续性。由于《社会调查与统计》课程的操作性较强,因此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若没有再次使用该技能与方法,通常很容易遗忘课程内容和关键点。若要将课程知识点和内容内化成一种较为稳定的社会调查分析技能,则需要反复的训练和实践。因此,作为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生专业素养要求中一项重要的能力,社会调查分析技能实训环节的嵌入不能仅仅是在授课期间,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本科专业学习生涯中。这就意味着,除了课堂内的实训环节设计外,还必须为完成了该课程的学生设计新的实训环节,建立具有持续性的实训体系。但需要注意的是,从现实的角度出发,由于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和发展定位,课程结束后的实训环节无法也不必要覆盖全员,而应该具有针对性,主要面向那些对社会调查依然保持学习兴趣或是致力于从事科学研究的本科学生,实现对学生的分类指导与培养。(3)实训体系应具有系统性。在设计了包括课程学习期间的实训环节和课程结束后的实训环节后,多种实训环节应该做到有机统一,形成有效系统,实现对学生能力开发与培养的系统性。每项实训环节的设计彼此应该具有一定的联系,在培养对象范围上应从泛到精,培养目标设计应具有成长性,各环节应该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二、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社会调查分析技能实训体系的内容

  《社会调查与统计》课程的科学性、专业性极强,需要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与技能。在日常教学中,如果没有有效的实训体系加以配合,或者实践环节设计单薄,往往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难以实际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学生往往在低年级完成课程学习后,长时间未应用社会调查的方法与技术,知识点和操作程序的遗忘度极高;此外,即便日常教学中嵌入了实践环节,往往囿于课时有限,缺乏连贯性与完整性,无法得到强化记忆的教学效果。针对以上存在的教学问题,课题从以下方面做出改革与探索:1.设计校内实训环节:按照社会调查组织、市场调查公司的组织架构,在一个班级中建立若干调查团队,由团队成员自行确定调查主题,尤其鼓励学生将调查主题与导师课题、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立项、团日活动等主题相结合,也鼓励学生走出学校,积极向企业、向社会组织争取委托调查课题。各调查团队在学期末举行成果汇报会,通过评选优秀调查项目,同时对学生进行有关实践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综合分析校内实训模块的教学效果。2.搭建校外实训机会:鼓励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参与国内大型社会调查工作,为学生提供信息平台,创造机会,进行职业化训练。3.形成校内-校外实训联动:组织学生建立“社会调查协会”的学生社团,按照双向选择原则,吸纳在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及对社会调查研究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进入该社团。该协会每年确定主题进行公益调研,同时以协会为单位,向企业和社会组织争取调查课题,服务社会,实现校内-校外实训联动模块的整合。4.学生习作案例库的建立和成果展出:收集学生在各实训模块的习作,建立《社会调查与统计》习作案例库,并定期进行成果展示,既丰富课程体系,完善课程案例,又激发在学学生“做中学”的参与热情。

  三、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社会调查分析技能实训体系应用情况与效果评估

  对社会调查分析技能实训体系的应用情况与效果分析,将以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生为例,对三大实训模块实施的应用情况与成果进行分别探讨。研究对实施教改实验的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生进行了有关社会调查分析技能实训体系的问卷调查,探析实际效果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校内实训模块的应用与效果本项课题立项之前,课堂实践环节是以班级为单位执行一个选题的调查工作,但效果不佳,因为班级人数较多,在实际执行调研实践时无法充分调动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因此课题立项之后,从14级学生开始,每届学生10人左右为一组,自行选题,在选题获得通过后开展实际调研工作。截至目前,14级在学习《社会调查与统计》课程期间共设计执行了9项课题,15级执行了10项课题,16级执行了8项课题,17级执行了14项课题(表2)。课题内容涵盖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城市管理、社会学等多项选题。实践期间、从选题、研究计划、到资料收集方法设计、数据统计与报告撰写,均进行了同学互评、教师讲评、反复修改。通过这样的课堂实践训练,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调查研究方法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调查分析的实际能力、科研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研究于2017年5-6月,对2013级未全面实施社会调查分析能力实训体系改革的本科生群体与2014、2015、2016级实施了实训体系改革的3个年级的本科生群体分别进行了有关社会调查分析技能的调查。调查显示,实施了社会调查分析能力实训体系训练的本科生对社会调查分析的学习兴趣显著高于未全面实施实训体系改革的本科生(T=4.457,p<0.001)。此外,对实施了实训体系改革的本科生群体的调查也显示,参与课堂组队开展的调研活动越投入的学生,其对社会调查分析的知识掌握程度越高(r=0.32,p<0.01),社会调查与分析的实际能力越强(用选题、研究设计、数据处理、撰写报告、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等11个指标综合衡量)(r=0.228,p<0.01),科研能力提升程度越高(用团队协作能力、科研精神、创新意识、挑战精神等7个指标综合衡量)(r=0.169,p<0.01)。在校内实训模块中,鼓励学生参与导师课题、主持或参与各项学生科研项目也是实训环节之一。自2015年本教改课题实施以来,学生从事调查分析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兴趣显著提高,2016年、2017年、2018年多位本科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城市管理竞赛奖项、省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三等奖以及多项学校科技立项奖励。调研数据显示,在课堂组队的调研活动中投入程度越高的学生,参与导师课题越积极投入(r=0.542,p=0.000),参与导师课题越积极投入的学生,参与大学生挑战杯的积极投入度越高(r=0.707,p=0.5);在课堂组队的调研活动中提升度越高的学生,在科技立项、创新创业大赛等课题中的提升度也越高,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03(p=0.029)和0.382(p=0.028)。以上均证明了校内实训模块改革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良好效果。2.校外实训机会的搭建与效果鼓励并推荐学生参与校外大型社会调查项目,通过大型社会调查项目的学习与培训,提升社会调查与分析能力与专业水平,这是在教学改革之前便一直开展的工作,在教学改革之后继续坚持并加以拓展,包括整合学院的专业实训基地平台,为学生提供执行社会调查的机会与平台等等。2013年,部分本科生经过推荐与双向甄选,成为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访问员,并获得了优秀访员的称号;2015年教改课题执行后,进一步拓展校外实训平台,每年多名学生参与了北师大CFPIS、北大CHARLS和CFPS、人民大学CGSS等调查项目,并且表现突出。3.校内—校外实训联动模块的应用与效果2015年教改课题立项后,当年11月组织学生成立了“社会调查协会”。该协会组织是吸纳对社会调查有进一步兴趣的同学,在课余时间设计与执行感兴趣的课题,或是与协会外机构联动,完成委托调查课题,将所学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如何进行社会调查项目的实际运作与独立执行。2015年12月—2016年10月,受学校图书馆委托执行《学校图书馆学生使用满意度调查》,并获采纳;2016年11月—2017年9月完成协会年度课题《福州市区公共厕所使用者满意度感知调查》,并于2017年12月25日发表在福建师范大学校报《青年广场》第107期第4版上;2017年12月—2018年4月,受福州市仓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委托完成课题《福州市仓山区市民食品安全认知与满意度调查》,形成了调查报告,并获采纳。以上项目均获得了较好地应用与反馈。通过校内—校外实训的联动,学生走向社会,开展实际的调查工作,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提升社会调查分析技能,并提升职业技能。

  四、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社会调查分析技能实训体系的发展与展望

  本教改课题主要是依托《社会调查与统计》课程,设计社会调查分析技能的实训环节,并使之形成一套运作体系,旨在树立公共管理类专业同学“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科学的调查也没有发言权”的意识,培养对社会问题、公共事务的敏锐度,提升学生社会调查分析的实际能力。对于无论是进入公共组织工作还是继续从事公共管理方面学术研究的本科生而言,这种能力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以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三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教改所建立的社会调查分析技能实训体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公共管理类学生对社会调查的兴趣和积极性显著提高,也更为积极地参与包括大学生挑战杯等、全国大学生城市管理竞赛等学生科研活动并取得明显的进步;部分优秀的学生更是走向校外,参与了国内多项大型社会调查工作;社会调查协会组织逐渐开展独立研究,并走向社会,承接来自其他社会组织的调查委托项目,真正发挥了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生用实证精神开展研究,以事实为准绳,为社会服务的公共服务精神。当然,社会调查分析能力的培育和训练是需要较长时间积累的。因为,社会调查分析能力的实训是以开展一项项社会调查来实现的,而社会调查本身需要时间,其成果转换更需要时间。在教改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包括如果实现课堂实践选题向大学生挑战杯选题的转换、如何将社会调查协会的研究成果更好地实现成果转换。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慢慢积累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不足,寻找深化创新的办法。在未来,期冀继续发展三项改革工作:(1)加强有计划的引导,跟踪课堂实践环节中有前景的调查选题,鼓励学生围绕现有选题进一步挖掘,发展成大学生挑战杯的课题选题,在课程结束后,对这些具有研究前景的选题和团队进行跟踪,鼓励和指导他们在现有选题的基础上持续研究,提高大学生挑战杯获奖项目比例及其在课堂实践选题中的占比率。(2)进一步提升社会调查协会的社会服务性,寻找媒体,合作发布公益调研报告,同时以协会为单位,向企业和社会组织争取调查课题,服务社会,进一步深化校内-校外实训联动模块的整合。同时,通过对调研报告的采纳情况,委托单位对委托课题的评价进行跟踪,评估校内-校外实训联动效果。(3)将校内实训模块中学生组队完成的调查选题编制成学生习作案例集,建立《社会调查与统计》习作案例库,并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定期进行成果发布,既丰富课程体系,完善课程案例,又激发在学学生“做中学”的参与热情。

  作者:张廷君

文章名称:本科生社会调查技能与实训体系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jylw/14540.html

上一篇: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
下一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教学改革


本科生社会调查技能与实训体系相关论文:

2022-07-15写生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重要性
2022-07-12高中思想政治情境素材选取
2022-07-11珍珠球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用
2022-07-06科学与人文下绿色化学教育
2022-07-04幼儿户外游戏区域优化策略
2022-07-02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2022-06-25个案管理下高校心理危机管理
2022-06-22民族歌剧经典片段表演艺术
2022-06-20选择题在口才训练中应用
2022-06-14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职称阁|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评职期刊| 网站地图

说出学术需求 解决您的问题

SCISSCIEISCOPUS

我们的服务内容

翻译润色、预审评估、发表支持、期刊推荐、国内出书、国外出书、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