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职称阁,为评职者提供职称晋升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大学生三农情怀及培养路|| 本科院校信息安全与管理|| 民办学校管理会计信息化|| 学术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

语言多样性与生态多样性的关系

来源:职称阁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19-06-18 10:16热度:

  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语言多样性与生态多样性的关系的内容,本文作者就是通过对语言多样性的相关内容做出详细的阐述与介绍,特推荐这篇优秀的文章供相关人士参考。

语言多样性与生态多样性的关系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语言多样性;生态多样性;全球化

  一、引言

  关于生态和语言的关系的讨论由来已久,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宇宙自然和人之间的和谐,可视为朴素的生态观念表达。在19世纪的欧洲,在进化论影响下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也普遍把语言看成一种生命。学界一般把豪根关于生态和语言的论文(Haugen2001)看成是生态语言学研究的源头。豪根的看法基本上是隐喻性的,他认为语言和言语社团的关系可以与语言与环境的关系相比拟,同时豪根也认为研究的目标之一是要调查、记录及拯救地球上濒危的语言,努力保持语言的多样性。研究的内容包括语言状况调查、语言生长、语言规划、语言政策等。(参见黄国文、赵蕊华2017)生态对于语言不仅仅是一种隐喻,事实上,人类的语言交际和行为模式本来就和生态系统有着物质上的关联。比如,人们通常把经济发展看成是进步,因此需要各种措施刺激经济生产,同时也刺激消费,但这种增长主义和消费主义对于生态却是破坏性的。因此,通过语篇分析对人们的话语和行为进行反思,以促进社会和生态的平衡发展也是生态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这也是韩礼德的观点(Halliday2001)。一般学界把豪根和韩礼德两篇论文当成是生态语言学发展中标志性事件,也奠定了生态语言学研究的基础。Fill(2001)曾提出,生态语言学的研究有两种模式,豪根模式和韩礼德模式,学界也普遍接受他的观点。另外,根据LeVesseur(2015)的补充,生态语言学的研究模式还应该包括以Nettle&Romaine为代表的“生物-语言多样性”研究。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尝试性地讨论语言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的互动关系。

  二、语言多样性危机

  人类的语言起源于何时,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论断,但最早的智人,或者说新石器时代的人,肯定是具有语言交流能力的。从协同狩猎,建立祭祀场所,再到定居,农牧业兴起等,这些社会行为是在语言的帮助下才能有的。智人在漫长的迁徙中也把语言带到了世界各处,各种丰富的语言也在这过程中分化形成了。人类一共有多少种语言呢?根据不同的估算方法,结论也有所不同。语言数量的统计并不是一件容易达到共识的事。因为语言的定义本就松散,另外方言和语言之间存在模糊的界限,语种的定义还受到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据说农业时代以前全球约有20000种语言,此外根据Chafe的调查,学界对美洲印第安语言总数的估计也有400-2500种的差异(参见周流溪2019)。不过,争论语言的数量究竟是6000还是20000,意义并不大,广为接受的观点是测量在一个特定的地区被人们作为母语来使用的语言的数量。总之,人类只有一个物种,用于交际的语言却有几千上万种,这种特性被称为“语言多样性”。根据Skutnabb-Kangas&Harmon(2018)的介绍,要测定语言多样性,可以根据语言的数量,也可以根据语言的分布情况。其中比较通用的是“多样性指数”,即随机测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两个人选择不同语言的概率,概率值最高为1,意思是完全的多样性,即没有人拥有相同的母语,有100个人就有100种不同语言;概率值最低为0,意思的没有多样性,即所有人都有同样的母语。以上为两种极端的情况,一般语言多样性指数位于0-1之间,比如巴布亚新几内亚有838种语言,多样性指数为0.988,为全球最高。在民族志(Ethnologue)的网站可以查到所有国家的语言多样性指数。保持语言多样性是极具意义的事。语言和人类发展的关系非常紧密,首先语言对储存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没有语言的传递,人类积累的知识就不能代代相传,人类社会根本就不可能进步。其次,人类的交流和合作完全依赖语言,这也是把人类从其他类人猿中分化出来的基本条件。最后,人类的文化发展,语言行为和文化传递也是依赖于语言的。在资本经济和全球化崛起之前,人类生存的基本模式都是依据本土语言和文化的设定而进行的。保持人类语言的多样性不止是为了语言自身,更重要的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然而人类的语言多样性却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危机,即Whaley(2003)所说的“语言和文化多样性向语言文化单一性转变”。LeraBoroditsy在2017年的TED演讲里也说过,“大约每周就有一种语言消失,据估计现存语言的一半会在未来几百年内消失。”由此可见,我们已经面临严峻的语言多样性危机。除了语言种类的消失外,语言的分布也极端不平衡。据Ethnologue第17版的统计,世界上约10%多的国家却拥有大约85.4%的语言。世界上母语者数量最多的语言前十位,包括汉语,西班牙语,英语,印度语,阿拉伯语等,这些母语者数量占了世界的一大半。大约88%的语言拥有的母语者在一百万以下,而约21.6%的语言的母语者数量不足一千人。可见语言消失的速度正与日俱增,语言多样性特征实际上正在消失。

  三、语言多样性与生态多样性的关系

  前文分析了语言多样性危机的现状,事实上,世界上生物遗传性最丰富的地方,也是语言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这种共现关系仅仅是巧合,还是有着内在的联系?我们尝试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二者的互动关系。

  (一)两者的共现关系

  生态多样性是一个内容宽泛的概念,一般用来指生命形式的多样性。而语言是人类生活的形式,人类可以说就是生活在语言中,我们的语言行为,仪式,交际等都是通过语言完成的,所以语言的丰富与生命形式的丰富必然有关。所以,语言多样性的研究部分属于生态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因为文化对环境的适应性是内嵌与本土语言的,而本土语言的多样性和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之间也是相关的。根据Ethnologue第17版的统计,语言多样性指数前十名的国家有八个在非洲,根据遗传学家Tishkoff的观点,非洲人的遗传多样性多于其他地区的人,这可能是和人类起源于非洲有关,我们古老祖先的一部分离开了非洲,人类在世界其他地方繁衍,因此世界其他地方的遗传多样性与非洲相比逊色不少,占世界人口七分之一的非洲却拥有大约2000多种语言,约占世界语言总数三分之一(参见Felter2015)。另外Gorenflo等(2012)也发现,随着生物多样性的遗失,语言和文化多样性也遗失了。他们研究了语言和文化多样性的共现关系,发现生物多样性高的地区,语言多样性也比较高,科学家推测,本土文化和语言对生态系统的维持有积极地作用。持类似观点的还有Nettle&Romaine(2000:166),他们认为对于土著们来说,上百代人都是生活在独特的语境中,很多具体的关于本土生态的知识也是内嵌于本土语言中的,所以他们拥有相关的独特生态知识,而这些语言和内嵌其中的知识正面临消失。

  (二)语言多样性危机的原因

  Nettle&Romaine(2000)创造了“生物-语言多样性”的术语来描述语言消亡与生物多样性减少之间的联系,希望大家能重视人类和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他们提到,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再到全球化,这三种力量促使语言文化多样性的消失,同时也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消失。事实上,语言多样性的消失与现今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密切相关,其中主要表现为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文化的传播这几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经济的发展是现今几乎所有国家的重心,而为了实现大规模的经济发展和世界各国的合作,全球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在这种形势下,自然会形成一种普遍的观点,即我们需要一种通用的,稳定的语言。因为历史原因,尤其经过英国的大规模殖民和美国的迅速崛起,现今世界的共同语是英语。另外因为母语者人数众多的原因,汉语,西班牙语等也是主流语言。主流文化对非主流文化的冲击也是语言文化多样性危机原因之一。以印尼为例,印尼的语言多样性指数为0.815,也属于比较高的国家。但是学者们对印尼语言问题的关注让我们了解到,印尼也正在遭遇语言多样性危机。首先,文化传播导致一些本土词的消失,比如smong这个单词,意为“巨大的海浪,海啸”,后来这个词语消失了,被tsunami所替代。此外,根据Sudeva的研究,kelambi一词意为纺织品,来自泰米尔语言,在20世纪60年代的巴厘岛人中经常使用,因为那时泰米尔人常和当地人做纺织品生意,自70年代起,泰米尔样式的纺织品渐渐被认为过时了,kelambi一词的使用就减少了,人们开始使用baju一词来指新型的布料。(参见Permandi2013)另外,Rasna&Binawati调查了225名巴厘岛本地青年对传统草药的知识,发现约有90%的人对传统的56种治疗儿童疾病的药物全然不知,这当然是受现代医学的影响,但是这些指称药物的词汇也就随之消失了。(同上)从生态的角度看,不同语言背景和文化都蕴含了重要的生态资源,共同语的定义则是功能上的,即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实现某种交际功能,而并不能从形式上取代多样化的语言资源。单一的语言和文化所代表的生命形态注定是贫乏的,人的生活和自然世界应该是多维度的。

  (三)生物多样性与语言多样性的差异

  生物多样性和语言多样性虽然存在一定的关联,比如很多生态丰富的地区,语言形态也比较丰富。然而,反过来不一定绝对关联,其中主要原因是生物的进化和语言的发展是不同的两种进程。生物进化需要漫长的时间,人类语言的整个历史跟地球生态系统的历史相比只是沧海一粟。另外,物种的消亡通常是不可逆的,已经灭绝的动物在现有的技术下也不能重现。与此不同的是,语言的消亡通常被定义为最后一个使用该语言的人死亡,但语言资料是可以保存的,语音、语法特征都可以被记录下来,消亡的语言也可以复活,比如希伯来语的复兴。而没有母语者的语言也可以因为特殊的用途存在,比如拉丁语,或者虚构的克林贡语、瓦雷西亚语等。根据Skutnabb-Kangas&Harmon(2018)的观点,语言多样性的消亡与否涉及人的意愿,语言是使用者有意识的选择,而生物却不能选择成为某一物种。此外,人可以成为多语者,而物种只能是唯一的。最后,物种之间的界限泾渭分明,生物界区分是否为同一物种是有科学的界定和标准的,语言之间则没有这样的界限。他们还认为,就社会文化的观点看,语言是比物种更加复杂的存在,影响的范围也更广泛。

  四、结语

  我们应该如何做?为什么语言会消失?原因当然是以它为母语的人的消失,在当今的世界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语言的消失和土著人口的减少,其中既有被动因素,也有主动因素。危机语言的母语团体一般都是语言文化上处于弱势的群体。因为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关系,很多人的生存空间遭到侵蚀,比如建立工厂、开矿采伐等行为,既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影响了原住民的生活方式,他们被迫进入城市,并接受更加强势的语言和文化的冲击。而社会的主流话语中,土著团体的形象也常常被固化了,传媒语篇往往把主流语种塑造成更强势的文明和更好地生活方式,而土著团体和少数民族以及他们所拥有的危机语言则是无知和落后的象征,在这种语境中,非主流语言团体更愿意改变自己原来的生活方式和语言形式,也更愿意自己的后代接受强势文化的熏陶。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尽可能的保存处于危机中的语言和文化?从生态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则可以问:如何有效地将生态危机的保护和语言危机的保护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与此同时,如何提高人们保护生态的意识,以及引起人们对语言危机的重视,也是需要急切关注的问题。人们之前所理解和建构的现实是基于人类中心主义哲学的,人类以往的发展和进步都是基于把生态当成资源、自然当成工具这一基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然而,作为生态的一部分,人类的福祉并不止与经济发展相关。

  作者:戴婷婷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文章名称:语言多样性与生态多样性的关系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jylw/13051.html

上一篇:高职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下一篇:生活化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学的应用


语言多样性与生态多样性的关系相关论文:

2022-07-15写生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重要性
2022-07-12高中思想政治情境素材选取
2022-07-11珍珠球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用
2022-07-06科学与人文下绿色化学教育
2022-07-04幼儿户外游戏区域优化策略
2022-07-02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2022-06-25个案管理下高校心理危机管理
2022-06-22民族歌剧经典片段表演艺术
2022-06-20选择题在口才训练中应用
2022-06-14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职称阁|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评职期刊| 网站地图

说出学术需求 解决您的问题

SCISSCIEISCOPUS

我们的服务内容

翻译润色、预审评估、发表支持、期刊推荐、国内出书、国外出书、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