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职称阁,为评职者提供职称晋升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大学生三农情怀及培养路|| 本科院校信息安全与管理|| 民办学校管理会计信息化|| 学术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构建路径

来源:职称阁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19-06-05 10:34热度:

  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构建路径的内容,本文作者就是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内容做出详细的阐述与介绍,特推荐这篇优秀的文章供相关人士参考。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构建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构建;路径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应运而生。“互联网+”因其跨界融合、创新驱动、优化结构、生态开放性和凸显主体性等鲜明特征得到了迅猛发展,它不仅深刻影响着青年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而且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也产生了重大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就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和进步而形成的教学群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对内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进步,对外则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学共同体一道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因此,我们应当准确把握和分析“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的构建提供路径,从而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和教师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一、“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带来的机遇

  1.“互联网+”催生的互联网思维激发了教师主体性。伴随着互联网时代出现的互联网思维正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积极思考如何应对互联网思维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以及随之带来的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带来的挑战和冲击。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不断激发自身主体性,以“变”应变,一方面,从自身出发主动适应互联网思维,避免被学生“淘汰”;另一方面,在备好课的同时更要“备”好学生。2.“互联网+”能够大大丰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资源。“互联网+”强大的信息资源整合能力能够极大地丰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资源。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来说,第一,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通过“互联网+”拥有比以前更为广阔更为快捷的信息资源获取渠道,信息的丰富性和传播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第二,信息共享成为“互联网+”时代显著的特点之一。理论和实践教学资源不仅来源于教师,学生同样能够成为教学资源的分享者和传播者。第三,信息通过各种平台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这样更能够被学生接受和喜爱,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互联网+”能够突破教学的时空界限。“互联网+”由于其跨界融合、生态开放、创新驱动等特点使它可以“连接一切”,且这种连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多地被局限在课堂,实践教学也常常因为场地、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及时有效地开展。“互联网+”的出现直接打破了这种限制,并且能够创造出虚拟的教学交流和管理平台,可以深入到学生生活中,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的构建搭建了平台。

  二、“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带来的挑战

  1.从主体上看,“互联网+”使教师的权威性下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中,教师的权威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然而,互联网时代最为鲜明的一个特征就是去中心化,在“互联网+”时代去中心化的影响力则更为巨大。第一,教师不再是知识或思想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来源,学生可以通过方便快捷的互联网获取源源不断的信息,甚至能够接收到比教师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的信息,这使得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第二,人们在互联网生活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话语体系,即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出现尤其受到青年人的喜爱和推崇,这也让教师的话语权地位受到了挑战。第三,“互联网+”让教学主体不断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通过各种平台“发声”,甚至能够得到追捧,形成影响力。例如“互联网+”时代诞生的直播平台,催生了大量“网红”,使得很多学生竞相追捧和模仿。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中的权威性开始下降,同时也给共情、共享、共生的师生积极合作关系的建立带来了冲击。2.从目标上看,“互联网+”使教学认同度降低。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中,我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都是明确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价值引领,因此,要实现教学目标,关键在于是否能够达到高度的价值认同。然而,在我们这个时代,技术和传媒真正承担着认识论的功能。[1](P107)学校教育早已不再像过去那样是学生获取知识、思想乃至价值观的主要渠道。互联网的出现,再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使跨界融合、连接一切、开放整合成为可能。学生只需动动手指,便能够找到“一切”,多元化的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来。不仅如此,由于“互联网+”的交互性更高、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共享途径更多,使得价值观的多元化存在成为常态。这些因素的出现都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认同度开始降低,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教学目标的实现。3.从形式上看,“互联网+”使教学“空场”频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中,教学形式主要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教学活动通常会在课堂或者实践场所进行。教师可以和学生在现实中进行面对面的讲授与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及时掌握并给予反馈,能够牢牢把握住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和主阵地。然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互联网+”的诞生,大大拓展了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的渠道,从而构成了一个有意义的新世界,一个与传统生活完全不同的“第二现实”[2](P208)。这个“第二现实”一出现就因其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空场”频现。例如,课堂“低头族”的出现,学生宁愿在手机APP中“畅游”,也不愿意抬头认真听讲并跟随教师进行思考。这种现象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的良性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一方面,“空场”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巨大屏障,知识、情感、价值的传递都有可能出现真空状态,学生接收不到信息,教师得不到反馈,从而给教师带来了挫败感;另一方面,“空场”会阻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完成和目标的达成,从而严重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三、“互联网+”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的构建路径

  1.积极更新教学理念,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的构建注入新活力。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想应对“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带来的挑战和冲击,就应当与时俱进,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所强调的“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第一,教师应该积极关注学生,善于把握学生需求,了解学生诉求,以提升学生“获得感”为教学的核心。这就需要教师真真正正地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世界,了解他们真正的想法、困惑和期待。这能够使我们的思政课教学更具针对性,让学生更有获得感;同时也能够使教师真正和学生“站”在一起,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看待问题,使其更具亲和力,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从而“践其行”。第二,积极进行话语方式转换,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应该建立在教师和学生共情、共享、共生的积极合作关系基础之上。因此,要构建好这个教学共同体,真正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入脑、入心,共情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语言则是产生共情的重要方式。作为思政课教师,应当积极与时俱进,主动了解并吸收在“互联网+”影响下形成的网络话语,从而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更具亲和力、更接地气。2.创新利用“互联网+”平台,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的构建打造新生态。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这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的构建指明了方向。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真实课堂与虚拟课堂相结合,主动构建新的教学生态。一方面,用学生喜爱并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和管理能够增强学生的吸引力,减少教学“空场”的出现;另一方面,使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具有延续性,让情感始终在线;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发声空间,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始终维持良好的平衡状态。通过使用APP、微博、微信公众号、微课、慕课甚至是VR等多种新技术新平台让线上线下、虚拟与现实、课上课下无缝对接。第二,树立互联网思维。在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的背后,其实质是互联网思维的树立,即用户思维、跨界思维、平台思维、大数据思维、迭代思维等。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需求的关注,大胆创新利用新技术,让课堂教学和管理不断与时俱进。第三,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此,教师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同时,更应当始终保持理性,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甄别。另外,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始终做好价值引领,真正培养出德才兼备、勇于担当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3.提升教师自我革新能力,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新动力。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的构建不仅仅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更新,更关键的是教师自我革新能力的培养。第一,教师自身必须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且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只有教师自身不断加强学习和自我革新,才能够在“互联网+”时代始终做到“以不变应万变”。第二,努力做到“六个要”。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习近平同志也对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六个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今后应当积极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这些都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正面临着挑战和冲击。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勇于担当,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刻认识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和冲击,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更新以及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等方面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的构建注入新活力、打造新生态、提供新动力,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文化转向[M].胡亚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司马云杰.文化价值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梁静

文章名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构建路径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jylw/12970.html

上一篇:高校期刊阅览室管理改善渠道
下一篇:初中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途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构建路径相关论文:

2022-07-15写生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重要性
2022-07-12高中思想政治情境素材选取
2022-07-11珍珠球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用
2022-07-06科学与人文下绿色化学教育
2022-07-04幼儿户外游戏区域优化策略
2022-07-02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2022-06-25个案管理下高校心理危机管理
2022-06-22民族歌剧经典片段表演艺术
2022-06-20选择题在口才训练中应用
2022-06-14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职称阁|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评职期刊| 网站地图

说出学术需求 解决您的问题

SCISSCIEISCOPUS

我们的服务内容

翻译润色、预审评估、发表支持、期刊推荐、国内出书、国外出书、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