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职称阁,为评职者提供职称晋升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大学生三农情怀及培养路|| 本科院校信息安全与管理|| 民办学校管理会计信息化|| 学术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什么

来源:职称阁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18-11-20 10:05热度:

  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什么的相关内容,本文作者就是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相关问题做出详细的阐述与介绍,特推荐这篇优秀的文章供相关人士参考。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什么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村教育;留守儿童;社会帮扶

  2014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河北阜平调研时指出,“把贫困地区的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2015年3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两会”上正式提出了相应的战略举措,即“教育精准扶贫”战略,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儿童的教育帮扶力度和帮扶准度。这一政策导向顺应了新时代的发展需求。2016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指出,“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要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2017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也提出“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可见,党和政府都认为教育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精准扶贫方式之一,是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在当前农村因劳动力外流而存在大量留守儿童的现实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问题

  当前,城镇化的高歌猛进,不仅导致农村空心化日益严重,同时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凸显出来。

  (一)在城乡二元结构约束下,农村及乡镇地区教育与城市教育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分配向城市倾斜、教育机会选择向城市倾斜、教育激励举措向城市倾斜、教育氛围营造向城市倾斜等方面,最终导致农村生源和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农村儿童的义务教育质量与城市教育相差甚远,不仅严重影响着教育的公平性,而且也不利于社会阶层的和谐发展和三农问题的顺利解决。

  (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缺失、不力与失序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是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共同影响下实现的,如果三者相互合作形成合力就会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如果三者相互抵触各行其道则会对留守儿童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当前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角色缺失,家庭教育近乎于零,父母将儿童教育责任全部交付给学校。而农村学校的教育理念仍然停留在应试阶段,追求的是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少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感需要等内容,教师也没有多余精力给予其特殊关照。

  (三)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与心理的失衡

  农村留守儿童并不等于问题儿童本身,只是因其家庭环境的特殊性而在学习、情感、心理、品行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在学习方面主要是因为缺少家庭教育辅导而存在学习习惯较差、学习信心不足等问题。在情感方面主要是因缺少父母关爱而产生敏感脆弱、容易引发早恋问题。在心理方面则是自卑抑郁和骄纵任性两种典型并存居多。在品行方面则存在因心理空虚而抽烟喝酒、沉迷网络、逃学打架、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

  二、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层面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

  首先,不完整的家庭结构是留守儿童最大的暗伤和隐痛,传统家庭结构所具有的抚育赡养、情感交流、言传身教等功能日益丧失。其次,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家庭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为对个体独立性和短期利益的追求,这种价值观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产生了重要影响[1]。再次,家庭教育观是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关键所在。父母外出务工对其本身的亲子观和教子观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最后,外出家长的职业分化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影响也产生一定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代际弱势、监护方式和教育期望三个方面的缺失。

  (二)学校层面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

  一是学校功能方面。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特殊群体,对学校功能的需求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在“读书无用论”[2]的主流话语下,农村学校功能无法满足留守儿童的教导监护责参考文献:[1]谢利平.试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19-22.[2]王文龙,赵妍.农村读书无用论:非理性的理性[J].继续教育研究,2011,(12):42-46.[3]南中民,余芳.浅谈贫困农村中小学课程设置与教学[J].教育改革,2013,(4):7-8.任。二是学校教师方面。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教师也能给予留守儿童一定的情感慰藉。然而,不同教师对于学生态度和期望、本身的教育方式以及学校的师资力量都存在较大差异。三是课程设置方面。农村学校相比于城市学校更加注重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程教育,而对音乐、体育、美术、政治等课程方面的重视严重不足,基本上沦为形式[3]。这不仅强化了留守儿童的学习压力,容易产生抵抗、厌学等消极态度,也忽视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及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四是寄宿制度方面。2001年,农村中小学进行了撤点并校改革,农村学校数量大为减少且向乡镇集中。由于居住地离学校较远,部分留守儿童不得不较早的开始了寄宿生活。尽管寄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管问题,但受经费制约,农村学校寄宿制度存在着人员配备不齐、管理照顾不力、安全卫生漏洞、配套设置不全等问题,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三)社会层面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

  在自然环境方面,密集型村庄更容易对留守儿童产生监护和控制,村庄的舆论压力和价值标准也具有很强的社会控制功能,在无形中规范留守儿童的行为方式,对其教育问题产生良性影响;而在分散型村庄中,农民相互联系较少,集体意识相对薄弱,社会控制能力也相对较低,对于留守儿童的言行和教育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在经济环境方面,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路况使农民外出频繁、见多识广,思想观念更加民主自由,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也会产生良性影响;而交通不便和路况较差的村庄,不仅农民外出较少,其思想和信息也相对闭塞保守。经济状况良好的家庭可以解决留守儿童的绝大部分问题,甚至可以就读条件良好的私立学校;而经济状况一般家庭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则较为严重和突出。在文化环境方面,优良传统文化能够规范农民对于教育的认知和态度,也加强了农民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和控制,发挥着正面导向作用;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村庄边界大开,各种不良因素对农村传统优良文化造成了巨大冲击,农民对家乡的认同感极大弱化,也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隐性影响。

  三、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着力点

  (一)家庭教育方面

  第一,在精准扶贫的战略背景下,可以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引导外出务工农民就近务工或是返乡创业,从而保持农村儿童家庭的完整性,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第二,以户籍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旨在化解城乡二元结构对农民的诸多限制,让农民也能够享受附着于城乡二元结构上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这样,农村儿童就可以随父母进入城市接受教育,改变留守状态。同时,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强势政府,应免除一系列不合理收费,以减轻随迁家庭负担。第三,针对“读书无用论”的主流话语,要通过村委会、学校以及城市用人单位的宣传教育,为农村教育进行思想正位,加强农民对于农村教育的重视程度,多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第四,对于不同家庭结构的留守儿童应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对于半留守型的家庭教育应进行完善,帮助留村亲友与儿童多进行交流沟通,避免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隔阂。对于完全留守型的家庭教育应进行补正,要重视村庄家庭社会资本的开发,充分利用起亲属网络资源。

  (二)学校教育方面

  第一,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时期以及“精准教育扶贫”的战略背景下,要加大对农村教育财政经费的投入力度,保障农村教育从“非均衡发展”走向“统筹协调发展”。第二,要明确农村学校的教育功能,除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功能,还有安全保障等监管功能,明确学校教育的精神教化使命,保持与儿童家长的联系沟通,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和农村社区沟通协调,共同承担起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功能。第三,要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师资水平,通过定期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方式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知识水平。同时,必须要求教师给予留守儿童特别的支持和关爱,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材料,及时准确的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努力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第四,在课程设置上,要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不仅要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主流课程,还必须有音乐、体育、美术、思想等课程,倡导农村学生德智音体美的全面发展,避免过度“教育城市化”取向。在此过程中,要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力度。第五,对于农村学校的寄宿制度,各级政府除了要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以保障农村儿童的寄宿安全和生活质量外,学校还应配备相应的生活老师和心理老师,及时有效地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心理问题。

  (三)社会教育方面

  第一,要以农村社区为依托,挖掘并整合村庄已有的各种教育资源,努力营造有利于包括留守儿童在内农村儿童生活、学习、精神等文化氛围,优化村庄的育人环境;第二,整合村委会、妇代会、老人协会、学校、派出所、大众媒体等组织,加强学校周边的环境整治,净化学校的教育环境,避免留守儿童沉迷网吧等不良场所;第三,通过村庄内部的非正式组织,定期且经常性的举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健康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减少留守儿童内心的孤寂无助感,使留守儿童的内心接受良好的熏陶与洗礼;第四,通过上级政府经费支持和社会各界捐款,设立专门的留守儿童社会福利机构,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其它合法权益不受不法分子的侵犯;第五,借助媒体的力量,本着“保护留守儿童利益”的原则,使大众媒体的报道发挥正向的舆论导向作用,继而获得社会各界的必要支持和上级政府的重视。

  作者:晏苏萍 陈敏 单位:南京晓庄学院

文章名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什么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jylw/10812.html

上一篇:小学作文教学中智能手机的作用
下一篇: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状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什么相关论文:

2022-07-15写生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重要性
2022-07-12高中思想政治情境素材选取
2022-07-11珍珠球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用
2022-07-06科学与人文下绿色化学教育
2022-07-04幼儿户外游戏区域优化策略
2022-07-02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2022-06-25个案管理下高校心理危机管理
2022-06-22民族歌剧经典片段表演艺术
2022-06-20选择题在口才训练中应用
2022-06-14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职称阁|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评职期刊| 网站地图

说出学术需求 解决您的问题

SCISSCIEISCOPUS

我们的服务内容

翻译润色、预审评估、发表支持、期刊推荐、国内出书、国外出书、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