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职称阁,为评职者提供职称晋升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大学生三农情怀及培养路|| 本科院校信息安全与管理|| 民办学校管理会计信息化|| 学术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

学校生命教育非课程实施的路径

来源:职称阁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18-11-16 10:54热度:

  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学校生命教育非课程实施的路径的相关内容,本文作者就是通过对从不同角度去看学校生命教育的实施课程的相关路径等内容做出详细的阐述与介绍,特推荐这篇优秀的文章供相关人士参考。

学校生命教育非课程实施的路径

  【关键词】生命教育;课程;非课程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提出要“重视生命教育”。此后,生命教育在学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前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有人把生命教育理解为一种理想、一种追求,认为教育就是成全生命、成就生命的事业;也有人把生命教育理解为一个方法、一种原则,认为教育要激发生命活力、实现生命幸福,生命教育必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更多的人则把生命教育理解为一门课程,认为要围绕人的生命开展教育教学,让受教育者懂得珍惜生命、享受生命、发展生命,认为生命教育是和其他课程并列的一门综合课程。学界对生命教育大致有三种理解:一是广义上的理解,认为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即在教育起点直面人的生命,在教育过程中遵循生命的本性,让受教育者润泽灵魂,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高生命的质量;二是狭义上的理解,认为生命教育具有专业性,有其特殊的主题和领域,如死亡教育、伦理教育、宗教教育、灵性教育、生死教育等;三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解,认为生命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认知生命、珍爱生命,促进他们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掌握保全生命、发展生命的技能,从而更加自觉、自主地创造生命的价值。这三种理解侧重点不同,各有特色,但殊途同归。讨论三者的差异不是本文的意图,笔者尝试从课程和非课程两个维度做个梳理,介绍生命教育常见的实践路径,便于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展生命教育。

  一、学校生命教育的课程实施路径

  (一)专设课程

  课程是学校的核心服务和产品,把生命教育落实到课程上是实施生命教育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要真正让学生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实施有专门教材、专门教师、专门课时的生命教育专设课程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生命教育专设课程比较典型的有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的“新生命教育”课程、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的“生命心理健康二〇一八年七月教育”课程、云南省教育厅原厅长罗崇敏的“生命生存生活”课程等。以朱永新的“新生命教育”专设课程为例,它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课程理念,围绕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开展教育,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积极生活、成就人生,拓展生命的长宽高,让有限的生命实现最大的价值,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1]配套课程教材《新生命教育》从安全和健康、养成和交往、生涯与信仰六个维度,贯穿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生命教育有专门教师、专门课时,指相对固定教师(思品、心理、班主任等,也可若干教师组合),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如每周1课时)来开展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专设课程在我国台湾地区开展得较为系统和完善,台湾学者很早就提出了生命教育的八大课程目标———培养孩子有一颗柔软的心,不做伤害生命的事;有积极的人生观,终身学习,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有爱人的心,珍惜自己、尊重别人并关怀弱势团体;珍惜家人、重视友谊并热爱所属的团体;尊重大自然并养成惜福简朴的生活态度;会思考生死问题,并探讨人生终极关怀的课题;能立志做个文化人、道德人,追求生命的理想;具备成为世界公民的修养。从2005年起,台湾地区把生命教育列入高中正式课程的选修课,课程包括“生命教育概论”“哲学与人生”“宗教与人生”“生死关怀”“道德思考与抉择”“性爱与婚姻伦理”“生命与科技伦理”“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各高中可选开其中一至两门课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生命教育并不是一门独立课程,而是被纳入“德育、公民与国民教育”体系,课程名称也以活泼主题呈现,如“成长列车”“让生命高飞”等,其课程目标主要包涵四个内容:人与自己(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克服困难);人与他人(认识与尊重他人,提高与他人相处的能力);人与天(探索人生的价值和目的,探索生死、信仰等);人与环境(欣赏和爱护大自然,关爱世界、心系国家)。对于生命教育专设课程而言,虽然近年来不断有两会代表提交“将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将生命教育课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建议,但目前生命教育专设课程并没有进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不少学校以德育课程化、课程改革创新、特色课程基地等名义实施生命教育专设课程。

  (二)非专设课程

  非专设课程虽然没有专设课程所具有的专用教材、专门教师、专有课时,但同样是有目的、有计划的。非专设课程按照形态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课程形态:1.学科渗透课程。2005年颁布的《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上海纲要》)明确提出:“小学的自然、体育与健身、品德与社会等学科,初中的生命科学、科学、思想品德、社会、体育与健身、历史等学科,高中的生命科学、思想政治、社会、体育与健身、历史等学科,是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要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也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2]生命教育的学科渗透课程,其优点是覆盖面广、内容丰富;缺点是当“生命教育人人可说、人人可做;处处是、时时是、事事是生命教育”时,生命教育可能陷入泛化、空化、虚化的窘境,最终沦为口号,无法落地。2.专题教育课程。专题课程有着清晰的教育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等,也是落实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渠道。《上海纲要》提出:“生命教育要充分利用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要从学生的兴趣、经验、社会热点问题或历史问题出发,结合区域、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力求将相关内容整合起来,形成校本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3]生命教育专题课程的优点是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缺点是随意、不系统,容易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况,不能满足生命发展的整体性要求和全面提升青少年生命素质的需要。3.主题课程。主题课程和专题教育课程的区别在于:主题课程不是由国家设定,没有相对规范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主要是教师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目前,许多新教育实验学校已经探索出很多卓有成效的生命教育主题课程。如每月一事课程:通过习惯养成的途径来有效实施生命教育。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确定人生最重要的12个习惯为教育主题,从一件小事展开,通过主题阅读、主题实践、主题研究、主题随笔、主题展示、成果评价等形式,将生命教育贯穿其中。晨诵午读暮省课程:晨诵———选择生命主题方面的经典进行诵读;午读———生命之间借助书籍深入沟通;暮省———师生对一天的生活进行回顾、展望、思考、反省、体悟。电影课程:电影是生命的浓缩和精华,是超越时空的生命记录,是生命教育最佳的艺术呈现。通过观看精选的生命主题电影,师生感悟人生、思考人生。主题课程的特点是个性化和特色化,有利于创新生命教育的多种实践路径,让每个学校的生命教育课程各具特色、各显神通。4.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4]生命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多样,难以细分,只能做大致的归类和罗列,常见的有班团队活动、戏剧话剧、纪念日活动、夏令营、自然教育、仪式教育、礼仪教育、升旗仪式、学生社团等。不同地方不同学校的特色活动更是不胜枚举。以台湾地区为例,有周期性的活动,如祈福、小区参访、艺术季、禅坐、静心、正念、读书会、周记、生命斗士、植栽、孵蛋、清明追思、圣诞感恩等;也有一些公益慈善活动,如保育院关怀、小区关怀、送爱到非洲等爱心募款;还有一些非例行性活动,如溯溪生命探险、写一封信给自己、单车成年礼、爱心义剪、治疗犬、亲子营、照顾流浪狗、野外求生、感恩大体(遗体捐赠者)、云水书车(图书漂流)等。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是参与度高、体验性强、互动性好,学生收获大、感悟深,符合生命教育教学的逻辑,是值得学校大力推广的生命教育有效途径。

  二、学校生命教育的非课程实施路径

  生命教育的非课程实施路径,实际上就是课程之外的有助于影响学生生命的所有途径和方式。这种路径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其理论基础在于,生命教育就是成全生命的教育,一切教育皆是生命教育,或者更确切地说,一切教育都必须是生命教育。这样的理解也几近于理论界所言的生命化教育:“生命化教育是随顺人的生命自然的教育……教育是对人的既有自然天赋的诱导,是对人的生命自然中的潜在可能向着其现实化的成全。”[5]从生命化教育的角度说,一切教育都是指向生命的,因此,学校的生命教育非课程实施和开展,必须是有目的、有设计、自觉的过程这也是生命教育视野中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使命、愿景、价值观

  学校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是决定学校呈现何种姿态的核心要素,它回答了学校为什么存在,要去向哪里,认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美的,等等。如在新教育实验学校中,“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学校的教育使命;“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绽放每一个生命”等是学校的愿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等是学校的价值观。因此,一个学校要深入开展生命教育,就必须把生命教育的理念写入学校的“根本大法”中,只有把生命教育融入学校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整个学校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

  (二)校训

  学校文化的核心表达方式是校训,它明确地回答了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根本问题。一个好的校训,不仅能够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品位,也是这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校训对教育共同体起着潜移默化陶冶情操的教育功能和无形的鞭策激励作用。如河北石家庄市红星小学的校训“要有光”,江苏张家港市塘市初级中学的校训“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浙江温州翔宇中学的校训“和整个世界站在一起”,苏州大学的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等,都充满着生命的朝气和活力,唤醒人的生命。对于历史相对悠久的学校而言,如果校训没有显性的生命教育表征,就要对校训做生命教育的阐释,从而丰富校训的当代内涵。

  (三)制度

  制度是文化的守护和保障,没有制度的维护,学校文化将沦为口号。制度是教育共同体遵守的“契约”,制度规范一旦通过,教育共同体所有成员就必须执行。生命教育要在制度中得到落实,首要的就是要守住“底线”,明确规范。如翔宇教育集团的所有学校都有一条规范“翔宇人不随地吐痰”,这是底线,是基于信任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自律和坚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制度不是约束而是发展。其次是要在师生中寻找生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在于让人们看到生命的力量和可能性。“底线+榜样”的制度是基于无限相信师生的潜能,帮助每个生命遇见更好的自己。

  (四)环境

  学校要努力打造成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美好的校园环境给师生美好的生命享受和体验。有的学校利用美丽的校园风景,有的学校用心营造充满关怀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品格。在台湾台北护理学院有一个“愈花园”,通过园艺治疗让学生面对失落、纾解情绪。学生难过时可坐在“泪痕”石雕下放声大哭,因为石雕的寓意就是“我有悲伤的权利,不必在乎别人的眼光,想哭就哭”。

  (五)其他

  学校工作中还有很多细节都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途径,如:垃圾桶的分类、座位的布置、课桌椅的高度、作息时间的安排、课间音乐的选择、阳光体育的落实、校餐的膳食结构、校服的设计、生命教育场馆的建设……更多的路径和方法在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实践和创新探索中生成。生命教育应该是课程,需要我们有序开展;生命教育也应该是理念,需要我们润物无声。值得注意的是,生命教育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在学校生命教育中,没有教师的生命幸福,就不会有学生的快乐生活;没有教师的生命精彩,就不会有学生的生命绽放。生命教育本质上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

  作者:卢锋

文章名称:学校生命教育非课程实施的路径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jylw/10760.html

上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怎样把握度
下一篇: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师资队伍起到的作用


学校生命教育非课程实施的路径相关论文:

2022-07-15写生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重要性
2022-07-12高中思想政治情境素材选取
2022-07-11珍珠球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用
2022-07-06科学与人文下绿色化学教育
2022-07-04幼儿户外游戏区域优化策略
2022-07-02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2022-06-25个案管理下高校心理危机管理
2022-06-22民族歌剧经典片段表演艺术
2022-06-20选择题在口才训练中应用
2022-06-14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职称阁|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评职期刊| 网站地图

说出学术需求 解决您的问题

SCISSCIEISCOPUS

我们的服务内容

翻译润色、预审评估、发表支持、期刊推荐、国内出书、国外出书、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