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职称阁,为评职者提供职称晋升解决方案!

热门文章

大学生三农情怀及培养路|| 本科院校信息安全与管理|| 民办学校管理会计信息化|| 学术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

怎样提升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

来源:职称阁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18-11-12 11:48热度:

  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怎样提升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的相关内容,本文作者就是通过对网络舆情管理和引导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等内容做出详细的阐述与介绍,特推荐这篇优秀的文章供相关人士参考。

怎样提升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

  [关键词]把关人;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引导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话语权竞争的主战场、党的舆论工作的最前沿,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把握好网上舆情引导的时机、实效,使网络空间晴朗起来。高校是网络舆情传播重地,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做好网络舆情“把关人”,进行积极引导,是辅导员工作的应有之义。

  一“把关人”理论释义

  “把关人(gatekeeper)”理论是美国著名传播学家库尔特•卢因于1947年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中提出的理论。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1]。“把关人”理论又被称为“守门人”理论,是传播学的经典理论之一。20世纪50年代,传播学者怀特将这一概念应用于新闻研究,提出了新闻传播的“把关”过程模式。“把关人”是信息传播过程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行为和现象,所以“把关人”理论既适用于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也同样适用于高校辅导员的网络舆情研判、引导工作。高校网络舆情的酝酿、初现、发展、回落的各个阶段,都是信息快速传播、蔓延的过程,辅导员在各个关键点都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

  二辅导员网络舆情“把关人”的角色定位

  在2014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和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都已经明确规定了辅导员要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舆情研判、引导。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按照初级、中级、高级制定了详细的工作内容和能力要求,其中关于网络舆情部分总结如下,见表1。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对辅导员提出了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要“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要“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以及要“创新工作路径”等具体要求。

  (一)做好“信息接收者”角色

  在“把关人”理论中,高校辅导员处于信息接收、储存的位置。辅导员对信息接收、储存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信息传播的最终接收者———学生获取信息的效果和质量,所以辅导员在信息接收中,占主导地位。面对着大数据、移动互联、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汹涌浪潮,不仅冲击影响着每一名辅导员,同时也对辅导员的信息接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辅导员必须开阔视野,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勇于走在信息洪流的前头,多渠道、多路径掌握网络舆情状况,根据学生的成长、成才特点,接收、储存相应的信息。

  (二)做好“信息加工者”角色“加工”

  顾名思义就是对信息的筛选、过滤过程。在某种程度上讲,“加工”才是辅导员开始真正履行“把关人”职责的起点。在把关行为的选择上,有抑制动作和疏导动作两种。疏导是指把关人允许某些信息继续流通的行为,抑制是指把关人禁止某些信息流通或者短时间搁置的行为。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做好网络舆情的引导,对唱响时代主旋律,弘扬网络正能量,传播新时代新思想的网络信息进行推广传播;对错误的思想、文化、意识、观点和价值观要进行坚决的否定,并限制这些信息的蔓延扩散。通过辅导员的把关行为,进而培养学生网络安全的“明辨”意识和网络舆情生态的应对能力,引导学生清朗网络空间,在网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

  (三)做好“信息传播者”角色

  当辅导员作为“把关人”进行信息的加工后,将采取一定的方式和途径,把信息传播给学生[2]。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辅导员要有意识地、技术性地把信息附上自己的感情色彩,贴上自己的立场观点,例如点赞式地对信息的肯定、带有评论性语言的转发等等。在语言表述形式上,要接地气,幽默活泼,用草根化的语言讲述大道理,润物无声的方式开展隐形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只有做好“传播者”角色,才能科学地进行网络舆情议题设置,有效的引导网络舆情,进而将网络舆情意识形态阵地牢牢把控。

  三辅导员网络舆情“把关人”的存在问题

  (一)辅导员媒介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辅导员的媒介素养从本质上是如何利用互联网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以便更好地开展以网络为媒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目前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水平整体不高,媒介素养教育缺失,具体表现为:(1)媒介素养理念不能与时俱进,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部分辅导员观念更新不及时,主动学习媒介素养意识不强。(2)辅导员媒介技能欠缺,网络应用和自媒体基础知识不牢固,发布的网络信息缺乏原创性或者原创性不够,吸引力不强。(3)部分高校层面的辅导员培训,还只是关注辅导员事务工作能力的培训,往往也没有涵盖媒介素养教育,导致辅导员对媒介信息传播规律和引导方法缺乏足够的认识。

  (二)辅导员网络舆情反应速度有待进一步加快

  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是网络舆情传播的显著特点之一,处理不及时极易引起一系列连锁不良反应。部分辅导员还只是对于线下学生的突发事件保持“紧绷的弦”状态,不敢疏忽大意,但是对于线上的突发事件以及由此产生的网络舆情警惕性不高,弦绷得不够紧,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经常处于“离线”状态。对于有可能成为网络舆情的事件和话题,预见性不够、舆情倾向性判断力不足,监管和处理也经常“慢半拍”,反应速度不快,但是“快速反应,及时出击”正是处理网络舆情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因此,辅导员必须要及时把握住处理网络舆情的“黄金时间”,才有可能把事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从而避免更大的负面影响。

  (三)辅导员网络信息获取渠道有待进一步扩宽

  相比以前,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无疑是多元多样的,自媒体的发展,使每个人都是记者,都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三微一端”等开放、共享式信息发布平台让信息传播速度用叹为观止形容也不为过。但是在这种时代环境下,有部分辅导员不愿意,甚至抵触深度走进学生的网络空间和网络社区中,更不愿意做学生的粉丝和“圈内人”,触网意识不强,更多的是网络购物、网络聊天、查找资料等浅层触网,不能很好地做到联网上线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些做法会导致辅导员网络舆情“把关人”角色极容易失位,网络舆情扩大蔓延。

  (四)辅导员“把关人”队伍有待进一步充实

  网络舆情的管理、防控、引导工作手段和措施简单的总结,即“人防、物防、技防”。“物防”和“技防”是加强网络舆情监测软、硬件设备的建设,技术的升级革新以及各项制度、机制的建立健全。“人防”应该是包括辅导员在内的相关教职工对网络舆情的及时发现和及时管理、教育引导。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高校的“物防”和“技防”都还远远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甚至个别高校还只是停留在文件和计划中,所以“人防”还是最主要的手段。但是当有网络舆情出现时,辅导员往往是单枪匹马,冲在工作的第一线,加之缺乏专业的网络舆情应对技巧和信息技术能力,会影响应对时机和效果。

  四辅导员网络舆情“把关人”能力提升路径

  (一)强化互联网思维和观念

  当今社会,互联网的触角已经蔓延到社会工作、生活的各个角落。高校作为教学、科研、育人的象牙塔,也并非真空。学生可以说是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思维和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追求话语的平等,去中心化、去权威化[3]。学生线上对信息的质疑声相比线下更多、更杂。辅导员应该积极适应形势的变化,主动触网,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才有可能在发生网络舆情时,不茫然无措,牢牢掌握网络话语主动权,牢牢站稳意识形态阵地。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辅导员吹响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冲锋号。比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辅导员徐川,“南航徐川”微信公众号运行人;北京交通大学辅导员张琪,“琪人琪语”网络思政工作室负责人;郑州大学辅导员曾鑫,创建了“高校辅导员在线”微信公众号等等。这些辅导员通过新媒体引导舆情,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探索和尝试,也都取得了很好的育人效果,广大辅导员和学生都反响强烈。

  (二)加强学习实践,克服本领恐慌

  毛泽东在1939年延安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曾讲到“我们队伍里面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部分辅导员不愿意触网,对网络持抵制排斥态度的原因之一就是本领恐慌。辅导员要克服本领恐慌,就要敢于直面恐慌,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不能以辅导员事务繁杂为借口,推脱敷衍网络新媒体相关知识的学习实践。这是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前提,也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打造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辅导员的要求。一是要了解网络信息的传播路径和传播规律,能够掌握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工作。二是要探索和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遵循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学习掌握网络空间的沟通技巧、行为模式和交流方式。三是要把握网络舆情引导的“时”“度”“效”[4],了解网络舆情的发生、发展、高潮和衰减这四个阶段的机理。四是要化被动为主动,创新应对措施,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空间,培育健康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校园网络文化。

  (三)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高校网络舆情收集和监测的信息,绝大部分并不是“敌情”,而是学生的“民情”“民声”。这些“民情”“民声”所代表的每一个思想问题背后,都有一个实际问题的症结。所以当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情感中遭遇困难,通过网络“吐槽”、发泄不满时,学校要容得下杂音。这些困难是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由于种种原因难以找到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辅导员收集到相关舆情后,要力争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做好相关问题的整理上报总结工作。即使短期内不能解决,辅导员也要做好对学生的解释说明工作,特别要注重负面情绪的安抚和缓解,让“热”问题,能够“冷”下来。同时这也就意味着,高校与学生网上网下、线上线下的利益诉求表达通道要无缝融合,及时答惑解疑,引导舆情正确发展。要将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学业、生活、情感等实际问题有机结合。

  (四)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机制体系和人才队伍

  网络舆情引导不只是辅导员或者辅导员队伍的事情,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形成合力。首先,要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完善机构,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建立相关机制,健全监管体系,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制度建设。其次,舆情管理机构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要积极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在网络舆情热点产生且发酵后,高校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安排专人及时在“三微一端”等网络阵地发布事件进展情况,并密切监测跟踪网络言论态势,澄清是非,伸张正义。第三,要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引导队伍建设,让主流、权威、真实、可靠的声音占领舆论高地。建好用好管好三支队伍,即高校宣传思想骨干教师队伍为主导,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队伍协助配合,校园意见领袖和网络大V队伍重点联动。

  参考文献

  [1]刘开源,潘子健.从“把关人”理论谈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养[J].新闻界,2010(4):92-93+139.

  [2]陈秋华,苏剑.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辅导员“把关人”的角色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7):107-111.

  [3]孙巍.关于高校辅导员应对网络舆情能力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4):63-65.

  [4]李丽,张会来.高校辅导员掌握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的三个关键[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7(2):7-10.

  作者:巴特尔 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商务学院

文章名称:怎样提升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

文章地址:http://www.zhichengg.com/jylw/10716.html

上一篇:小学数学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下一篇:高中政治生活教学意义与相关实践


怎样提升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相关论文:

2022-07-15写生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重要性
2022-07-12高中思想政治情境素材选取
2022-07-11珍珠球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用
2022-07-06科学与人文下绿色化学教育
2022-07-04幼儿户外游戏区域优化策略
2022-07-02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2022-06-25个案管理下高校心理危机管理
2022-06-22民族歌剧经典片段表演艺术
2022-06-20选择题在口才训练中应用
2022-06-14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职称阁|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职称范文| 评职期刊| 网站地图

说出学术需求 解决您的问题

SCISSCIEISCOPUS

我们的服务内容

翻译润色、预审评估、发表支持、期刊推荐、国内出书、国外出书、专利申请